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MMP-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为假手术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采用经额蛛网膜下腔插管至Willis环方法 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12、24、48、72 h,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大鼠海马MMP-9的活性;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明胶酶谱法结果 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 h海马MMP-9活性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峰,并于48 h开始下降,72 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 h海马层粘连蛋白表达开始下降,24 h降至最低,并于48 h表达开始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 h海马层粘连蛋白表达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 h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并于48 h表达开始下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 h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仍较高(P<0.01).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MP-9可能通过降解其底物层粘连蛋白,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发生失巢凋亡,参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治疗前后空腹血糖(Glu)和外周血中白细胞(WBC)变化,了解该类患者Glu升高是异常升高还是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应激反应所致.方法 收集153例确诊尿路感染患者的资料,包括89例血糖正常患者以及64例血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分别统计入院时、采集尿培养时以及好转出院时的Glu和WBC结果,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89例血糖正常患者中,46例院内感染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以及正常体检人群的Glu和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结果均高于入院以及出院和体检人群(P <0.05);43例入院时即尿培养阳性的患者Glu和WBC均高于出院及正常体检人群(P<0.05);89例患者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升高比值成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1(P <0.05).64例IGR患者中,30例院内感染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Glu和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lu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结果均高于入院以及出院和体检人群(P<0.05);34例入院时即尿培养阳性的患者Glu和WBC均高于出院及正常体检人群(P<0.05);64例患者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升高比值成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8(P <0.05).结论 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Glu升高可能是应激反应所致,Glu检测可作为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脑脊液清蛋白(CAlb)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CIgG)对神经系统炎性疾病测定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相关临床科室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行脑脊液检查的患者104例,按是否为炎性疾病分为炎性组59例和非炎性组45例。分别行血清清蛋白(SAlb)、CAlb和CIgG的检查,并计算清蛋白指数(QAlb),QAlb=CAlb/SAlb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做对数转换后,炎性组ln(CIgG)为4.36±1.00,ln(CAlb)为6.31±0.77,ln(QAlb)为2.57±0.79,与非炎性组[ln(CIgG)3.53±0.59,ln(CAlb)5.52±0.50,ln(QAlb)1.88±0.4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神经系统疾病,血脑屏障损害程度不同,鞘内IgG合成不同,CIgG、CAlb、QAlb能作为判断血脑屏障损害的指标,也能用于神经系统炎性和非炎性疾病的辅助诊断。CIgG的升高也可能提示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建立离体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机械切断模型,观察机械切断后轴突的再生方式和速度. 方法 离体培养新生小鼠皮质神经块,免疫荧光特异染色标记轴突和树突.机械切断轴突建立模型.通过追踪黏附在轴突残段表面细胞点的移动来观察轴突再生方式,并测量再生轴突的生长速度. 结果 (1)在机械切断小鼠皮质神经块轴突后,可见再生轴突从断端长出,分布在轴突残段上的细胞点随着轴突的再生而越过切痕散布到远端.(2)切断组再生轴突在第24,48小时的生长速度分别为(118±32)μm/d、(72±41 )μm/d,而对照组未切断轴突生长速度分别为(41±17)μm/d、(32±19)μm/d. 结论 切断后轴突再生方式是轴突残段生长延伸,而非轴突残端出芽生长,并且切断后再生轴突生长速度快于未切断轴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建立适用于机械损伤后轴突再生研究的模型.方法 微玻璃管接种神经块法或常规法分别接种神经块至培养皿,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胞体和树突在轴突区域的分布情况.显微镜下机械切断轴突后,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再生轴突的纯度.结果 相对于常规神经块接种法,在使用微玻璃管接种法的神经块外1/2轴突中,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核和树突为阴性.在使用微玻璃管接种法的神经块切断后再生轴突中,免疫荧光和RT-PCR检查结果显示树突和细胞核未混入再生轴突.结论 微玻璃管接种神经块能获得足够纯净的轴突和再生轴突.机械切断模型的建立为创伤后轴突的分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的水平状况,以及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137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7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36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16例和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14例。使用罗氏电化学技术检测其血清25(OH)D 的水平,比较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5(OH)D 是否存在差异,同时统计分析不同种类疾病25(OH)D 水平正常、不足和缺乏的比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OH)D 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RA 组显著高于其他组;RA、SLE、SS 和 AS 组的25(OH)D 缺乏的比例分别为29.6%、52.8%、62.5%和57.1%,SLE、SS 和 AS 组显著高于 RA 组(P<0.05)。结论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OH)D 缺乏比较普遍,需加强维生素 D 补充。  相似文献   
107.
洗板机是医院开展酶标检测重要设备之一,其作用是通过清洗实现酶标检测过程中结合相与游离相的分离。洗板机清洗的自动化代替了手工操作,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单位使用的全自动洗板机均是国外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常因维修不及时导致仪器的搁置,使许多医院重新采用了落后的手工操作。南京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装备有限公司新生产了DG3080型自动洗板机,我们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和进口的洗板机以及手工操作进行了比较,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抗C3d单抗制备及免疫金层析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抗C3d单抗,建立免疫金层析法检测血浆补体片段C3d,判断补体活化情况。方法 用菊糖—C3d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制备杂交瘤,以羊抗C3包被酶标反应板并结合C3d为检测板,筛选分泌抗C3d单抗的杂交瘸。利用protein G柱亲和层析提取抗C3d单抗IgG和C3d结合物,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单抗的特异性。将抗C3d单抗标以胶体金,制备免疫金层析测试余。通过在免疫金中加未标金的抗C3d单抗(游离单抗)来调整试纸条的灵敏度,并测定C3d。结果 SDS-PAGE电泳图上,出现IgG的重链、轻链、及C3d 3个条带;金标记抗C3d单抗的试条(Ⅰ)测C3d的灵敏度在6—10ng/m1,当加入0.1μg/m1游离抗C3d单抗(Ⅱ)后,灵敏度为10—15ng/m1。利用两种试条灵敏度的不同,对轻、中重型肝炎检测,结果轻型肝炎患者在纸条Ⅰ上阳性率为83.3%(25/30),纸条Ⅱ全为阴性,中重型肝炎者在纸条Ⅰ、Ⅱ的阳性率为100%(30/30)。结论 用本试验建立的免疫金层析法测定肝炎患者血浆C3d水平,可判断补体活化程度,辅助乙型肝炎轻、重分型。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HP-IgG的动态测定同^14C-尿素呼气试验相比较谰估前者在抗Hp治疗效果判断中的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Hp感染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抗Hp-IgG水平。结果,治疗组病人血清中抗HP-IgG水平明显下降,而未根除组病人血清中抗Hp-IgG水平下降不显著,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动态观察病人血清中抗Hp-IgG水平可作为判断抗HP治疗效果的一是  相似文献   
110.
四法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病人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蔡昀  蒋理 《右江医学》2003,31(4):361-362
目的 探讨TP ELISA、RPR、胶体金试纸和TPPA等四种方法在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病人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TP -ELISA、RPR、胶体金试纸和TPPA分别检测 5 0份阳性标本及 5 0份阴性标本。结果 RPR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 82 % ,假阴性率为 18% ,假阳性率为 4% ;胶体金试纸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 90 % ,假阴性率为 10 % ,阴性符合率10 0 % ;TP ELISA与TPPA阳性符合率为 10 0 % ,阴性符合率为 10 0 %。结论 TP ELISA是目前较为合适的筛查手术前或输血前病人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