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改善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参照组基础护理,针对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欣皮固C型导管固定装置预防留置尿管引流期尿道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采用常规方法置入导尿管,气囊注入10~15mL灭菌注射用水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欣皮固C型导管固定装置将导尿管与尿袋引流管连接处固定于患者大腿前方1/3处,观察两组的尿道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尿道损伤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2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尿道损伤程度比较,观察组中Ⅰ度损伤6例、Ⅱ度损伤2例、Ⅲ度损伤0例;对照组分别为10、7、2例,两组各损伤程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欣皮固C型导管固定装置对导尿管进行外固定,可有效减少留置导尿引流期间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治疗致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术后6小时内行呼吸机治疗期间情绪变化进行回顾性的评定,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能降低呼吸机治疗致焦虑的程度,经两样本t检验(t=9.4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治疗病人焦虑心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这表明,在术前对择期手术病人实施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4.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损伤,也是对人体破坏性很大的创伤。治疗护理复杂、病程长、烧伤后瘢痕形成、毁容和功能障碍都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我们通过了解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与其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针对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烧伤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治疗护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烧伤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使病情尽快稳定好转。方法对36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护士熟练掌握急救配合要点,认真细致完成护理工作,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例心血管疾病男性患者(无恶性肿瘤、血液疾病、肝肾脾等严重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采取禁食12 h后,饭后、饭后2 h采血,并进行血样分析,从而比较不同采血时间可能会对患者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B组采取动脉采血、中心静脉采血、末梢静脉采血三种采血方式,并比较检验结果。从而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结果:餐后采血、餐后2 h采血分别与空腹采血比较,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采血与中心静脉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知,白细胞计数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虽有小幅度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循环采血与中心静脉采血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发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计数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均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检验数据产生一定影响,临床上应采用可靠的采血方式并统一的采血时间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观察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浅II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无菌生物护创膜处理烧伤创面;对照组:使用普通油纱布处理创面。分别观察使用后创面疼痛比较,敷料与创面粘连、创面愈合时间及更换敷料时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敷料与创面粘连、创面愈合时间及更换敷料时的疼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菌生物护创膜疗效肯定,能有效减轻粘连程度及换药疼痛感,同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是临床治疗小面积烧伤创面中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定期随访,对其血糖、血脂达标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合并NAFLD的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实验组在常规饮食随访的同时,应用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随访;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随访模式。观察两组随访前、随访后3个月、随访后6个月的血糖、血脂达标率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的变化。结果:随访后3个月,实验组FPG、2hPG、HbAlc、TG、LDL—C等代谢指标达标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WC、BMI、TC、HDL—C、ALT、AST等代谢指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6个月,实验组we、BMI、FPG、2hPG、HbAlc、TC、TG、LDLC、HDL—C、ALT、AST等代谢指标达标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能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血糖、血脂的达标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