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41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357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47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重组transglutaminase 2(TG2)腺病毒转染对鼻粘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影响。方法:利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和扩增EMSCs,通过免疫荧光方法分析EMSCs的纯度,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转染效率。实验分组:重组TG2腺病毒转染EMSCs(ad EMSCs)组、重组GFP腺病毒转染EMSCs组(GFP-EMSCs)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诱导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诱导后EMSCs的轴突膜蛋白(GAP-43),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表达情况。向大鼠脊髓内注射ad EMSCs,2周后取脊髓。结果:实验数据表明转染TG2腺病毒的EMSCs可稳定表达TG2。诱导7 d后,ad EMSCs组细胞呈现双极和多极的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并且GAP-43,MAP2和MBP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移植入体内2周的ad EMSCs存活良好且部分细胞表达GAP-43。结论:TG2基因修饰有利于EMSCs在体外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且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护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09—2017-09间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血肿液化、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清除脑室内积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护。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率、GCS评分、致残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重度残疾率、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护,根据患者颅内压监测数值动态变化合理调整引流管的高度及引流量等指标,并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有利于预防和改善恶性颅高压及脑疝形成,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究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接收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d,术后口服40 mg/d。对照组患者术前口服20 mg/d,术后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OCS1 mRNA、蛋白表达、血清干扰素-γ(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术后治疗组SOCS1 mRNA、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两者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FN-γ、hs-CRP、TNF-α、IL-10水平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IFN-γ、hs-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SOCS1的表达,并调节炎症因子IFN-γ、hs-CRP、TNF-α、IL-10水平从而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基于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进行肝门部胆管根治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基于QoR-15评分系统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对照组则为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基本资料,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医疗满意度、术后恢复质量等方面,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医疗满意度、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QOR-1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应用基于QoR-15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加快患者的康复,同时增进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26.
正冠心病和心房颤动(AF)在现实临床中常常共存。由于AF血栓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机制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法。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血栓预防的关键,而合适剂量的华法林在预防AF相关卒中和体循环栓塞方面地位举足轻重。若同时存在以上2种临床情况,临床决策常处于两难境地。在这类患者中如何平衡出血与血栓风险成为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系统合并图像融合(Merge)技术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用Carto系统治疗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间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连续68例房颤患者,其中单纯 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手术患者11例(A组), Carto-Merge技术指导下手术患者57例.消融策略先行左房肺静脉电隔离,必要时加行左房碎裂电位消融 左房顶部、底部、峡部 右房三尖瓣峡部、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口部消融.结果 A组平均X线透视时间56.24±13.92 min,平均随访15.08±1.82个月,7例(57.14%)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房颤发作;其中阵发性房颤手术成功率为60%,2例接受第二次消融后治愈.B组平均X线透视时间33.32±13.84 min,平均随访8.97±6.28个月,51例(89.47%)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房颤发作;其中阵发性房颤手术成功率达95.12%;其X线透视时间,总体及阵发性房颤手术成功率均与A组有明显差异;B组中3例扩张型心肌病和1例肥厚型心肌病房颤消融成功,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在Carto-Merge技术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治疗房颤能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进一步减少X线曝光时间.左房肺静脉电隔离 左房碎裂电位消融 左房顶部、底部、峡部 右房三尖瓣峡部、上腔静脉、冠状窦口的消融可能通过改良心房基质而提高房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8.
孙勇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5):575-577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局部灌洗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53例支气管扩张病人除常规治疗外,还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反复气道灌洗和注药,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前后常规监测患者临床情况、通气换气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灌洗注药后患者体温迅速下降,外周血白细胞、痰液量明显减少,X线胸片明显改善。灌洗后血气指标(PaO2,SaO2及PaO2/FiO2)改善;肺通气功能检测(VC、FEVI、FEVI%、VS0、V25及MVV)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和注药能有效清除痰痂和气道分泌物,解除支气管的阻塞,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是一种安全、简便实用的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在"南丁格尔+"时代下基于奥马哈系统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院外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心血管不良事件中主要及次要重点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南丁格尔+"时代下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有效可行,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提升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由于外伤、感染、手术等原因,常造成口腔软组织缺损,给口腔临床带来巨大的挑战。口腔黏膜的敏感性和分泌黏液的功能,增加了修复难度,修复后功能和形态近于理想的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游离皮瓣转移修复皮瓣转移修复开展于公元前6~7世纪,通过受区与供区血管的吻合,以达到受植区皮瓣高质量的存活来修复缺损。皮瓣移植是口腔软组织缺损最初的一种修复方式,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