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由于颈椎 ,颈椎间盘 ,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 ,压迫邻近组织结构 ,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该病往往因劳累、损伤、受寒而发作 ,其发病率在 1 .7%~ 1 7.6% [1 ] 。笔者根据武汉同济医院杨树萱教授的指导 ,运用临床上的手法经验 ,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 ,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 0 0 1年 5月~ 2 0 0 1年 9月来我院已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1 50例 ,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是 :颈痛、头痛、肩臂痛、背痛、颈椎旁压痛、颈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92.
背景:研究证实机器人治疗能促进慢性期和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但是针对急性期患者的研究很少。 目的:观察机器人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30 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常规治疗组按照成熟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神经促进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针刺等;机器人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上肢机器人治疗,该机器人具有可调节的上肢减重系统、智能反馈和三维空间训练系统,患者可以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完成单关节或多关节康复训练。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②治疗后3周,两组间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5);3个月时机器人治疗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 < 0.01)。③治疗后3周、3个月,两组间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治疗后3周、3个月,机器人治疗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相对于治疗前的改变量大于常规治疗组(P < 0.05)。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机器人治疗急性期脑卒中能获得更高的上肢运动功能,更好地改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3.
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干预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危脑瘫罂幼儿由于各种高危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产伤等导致脑损伤.其主要后遗症是脑性瘫痪.国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8‰-4‰,国际上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1‰-5‰~([1]).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国产液电式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液电式及电磁式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12例, 每月进行X线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ESW治疗3个月后如骨折处无明显骨痂生长,则再行1疗程ESW治疗。结果:电磁式ESW组治疗56例,3例无效,53例有较明显骨痂生长,骨痂出现时间为4—12周;其中48例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25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 ,治愈率为85.71%。电磁式ESW治疗后观察到肢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少。电磁式组与液电式组比较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磁式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优于液电式ESW机;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疗效可靠、创伤小、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膝关节屈伸肌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以及下肢功能评定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8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3例),二组患者康复训练相同,观察组增加双下肢股四头肌、腘绳肌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18d。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法及足印法对二组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进行分析[1]。结果:观察组患者步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步态的对称性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显著相关(r=-0.77,-0.73,P<0.01),与活动能力无关(r=-0.23,P>0.05) ;步速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均显著相关(r=0.82,0.77,0.75,P<0.01)。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运用双下肢膝屈伸肌群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运动功能、步态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正1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截止2020年4月24日上午10点,全球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2 591 015例,死亡178 686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阻塞、肺内渗出和肺不张等呼吸系统病变及肺外多个脏器细胞坏死变性、组织水肿等病理改变,老年患者和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能并发多种基础疾病或直接侵袭多个脏器、系统,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在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现状,以及脑血管支架置入者的康复治疗对疾病恢复的作用。 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89/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共纳入39篇文章。从脑血管支架的应用现状、脑血管支架置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主要并发症和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的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3方面进行总结。 结果: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疾病较为有效,但支架的材质、技术参数、体内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支架置入的效果,且脑血管支架置入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高灌注、低灌注等问题仍阻碍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脑血管疾病支架治疗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虽受到多方面影响,但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发展迅速。对脑血管疾病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59例有摄食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分为对照组(n=29)和口肌组(n=30)。对照组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口肌组采用口肌训练结合饮食行为干预。于治疗前后通过摄食行为调查问卷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口肌组在进餐量、进餐时间、对事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食物等方面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变患儿不良进餐习惯和进餐地点方面效果显著(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肌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不良摄食行为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Mulligan技术在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6名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Mulligan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VAS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用关节活动度测量评估颈椎活动度的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所需的次数,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患者颈椎病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后伸和左旋转这两个活动方向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
正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者增长,人民对康复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康复医疗体系和服务能力的建设,发布了多个政策和指导意见,特别是2012年卫生部制定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13号)~([1]),2015年国务院颁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