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探讨影响Vater壶腹癌行局部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从而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局部切除术的21例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总的5年生存率为34.1%;15例患者术后出现明确的肿瘤复发和转移,其中1O例患者(47.6%)出现局部复发,4例患者(19.0%)出现肝转移,1例患者(4.8%)出现腹壁转移;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Vater壶腹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P=0.014,0.015).结论:Vater壶腹癌行局部切除术后预后良好,肿瘤直径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该术式适用于肿瘤直径<2 cm、高分化、T1和T2期患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壶腹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93—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4例壶腹癌患者,回顾性分析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超、CT、MRI、MRCP、ERCP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3.6%(81/241)、52.6%(120/228)、48.8%(40/82)、42.2%(19/45)和79.5%(120/151)。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P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MRCP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虽准确性差,但简便、快捷,可作为诊断壶腹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的诊断符合率优于B超;MRI、MRCP的诊断符合率与CT相比无明显差异;ERCP是目前诊断壶腹癌准确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不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以多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s,HA)复合体为支架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cells,BMSCs)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 自体BMSCs分别种植于PGA和HA支架后共同培养,生物胶粘连两种支架-细胞复合物形成BMSCs-PGA-HA复合体,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术后20,32周处死动物,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MSCs-PGA-HA复合体植入后形成稳定的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及软骨下骨,该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及软骨下骨融合良好,32周后软骨标本无明显退变。结论 以BMSCs为种子细胞、更符合缺损处生理结构的PGA-HA为支架的复合体,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长期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又称Scheuermann病,通常表现为脊柱胸段或胸腰段后凸畸形,是青少年结构性后凸的主要原因。至今缺乏明确的结果证实支具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畸形,但支具仍较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具有此类畸形的骨骼未成熟患者。尽管有许多证据支持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学有关,但目前还没有完全证实。病因学上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的病因及其治疗内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2003与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病因及治疗的相关文献,检索词“Scheuermann,disease”,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部分个案报告,选取回顾性临床研究文章,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1篇关于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章,3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文献中属于单纯个案报道及综述。资料综合:33篇文献中,分别涉及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的病因、病理、自然史及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及临床实验,共1100余例,治疗中又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支具治疗的经典适应证是胸椎后凸45&;#176;~65&;#176;的患者,而后凸大于75&;#176;以及伴有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疼痛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但是必须让患者权衡手术治疗的潜在危险与非手术治疗的预期效果。脊柱后凸畸形所致的生理功能改变,主要是脊柱屈曲畸形压迫并限制胸腔及腹腔某些脏器生理活动所致。手术矫形后,可使颈椎曲度、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生理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非特异性原因包括骨软骨炎及骨骺炎,此病家族成员中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率较高,并在连续传代时具有继承性。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后凸在举重和体力劳动者中更常见,因此力学因素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支具治疗控制病情,只有合并保守治疗后疼痛无法控制及后凸超过75&;#176;且病情逐渐加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5.
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 134 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及远期疗效, 探讨生存率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及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 方法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1999 年 1 月至 2002 年 7 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 结果手术组 116 例,其中根治性切除 48 例,姑息性切除 21 例,胆道引流 47 例;非手术组 18 例.总手术率 86.6%(116/134),根治性切除率 41.2%(48/116).根治性切除组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 75.0%、45.8%、25.0%,姑息性切除组为 50%、16.7%、0,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道引流组为 25%、10%、0;非手术组平均存活 5.7个月,无一例超过 1 年.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个体化和实用性的根治性切除术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对无黄疸性慢性肝病及胃肠道症状者定期体检及必要的影象学检查, 是早期发现肝胆管癌的积极手段,赢得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为使学校保健适应今天儿童日益增长的需求,1991年5月健康访视者协会公布了一项名为“健康规划”的新策略,它提高了学校护士在学校保健中的主导地位,并阐明了她们在健康咨询和健康促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健康咨询所谓健康咨询即是在一正式场合中允许护士与孩子和家长们交谈并倾听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是评估孩子健康的一种方法。咨询提供了一个公开讨论健康问题的机会,哪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结核激光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23个淋巴结进行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术中超声造影评估消融范围及有效性,术后第1、3、6、12个月常规超声随访淋巴结体积变化,超声造影观察淋巴结血供以判断治疗效果。 结果激光消融前,常规超声观察23个淋巴结的体积为0.5~2.6 ml,平均为(1.2±0.3)ml,超声造影示淋巴结整体均匀增强(13个)及不均匀增强(10个)。激光消融术中淋巴结内气化强回声覆盖淋巴结边界时立即停止释放能量,即刻超声造影显示19个淋巴结为整体无增强,4个淋巴结有局部增强区,行补充消融直至淋巴结呈整体无增强。随访期内,超声造影均呈无增强,淋巴结体积至治疗后第12个月平均缩小率达(90.2±8.1)%,消融后淋巴结周围无脓肿及窦道形成。 结论超声造影具有实时、安全、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其有助于术前适应证的评估、术中消融疗效的精准判断以及术后随访,在颈部淋巴结结核激光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证实的肠结核患者,观察病变肠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结果36例肠结核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均可见肠壁增厚、回声减低及回声不均匀,其中肠壁弥漫性增厚29例(80.6%),结节样增厚7例(19. 4%),增厚肠壁伴溃疡形成3例(8.3%);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8例(50.0%),其中6例(16.7%)淋巴结内见粗大钙化,合并腹腔积液20例(55.6%)。 结论肠结核超声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可合并溃疡形成,结合肠管外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肠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1年1月经影像学诊断为肝细胞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475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经影像学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手术患者977例.将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25作为实验因素.结果:2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OC分析结果显示AFP、CA125的AUC面积分别达到0.814、0.783,AFP诊断界数值为32.91 ng/mL,CA125为113.65 U/mL.两者并联敏感性为0.909,特异性为0.410;串联时敏感性为0.520,特异性为0.970.当肝细胞癌患者满足AFP≥20 000 ng/mL时,其诊断敏感性为0.24,特异性为0.96,准确性为0.73,筛检阳性率0.76.结论:在检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尚无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令人满意的肿瘤标志物,AFP和CA125水平的检测对临床实践中判断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加之具有侵犯胆管周围血管,并向肝内侵犯的特点,故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多见又最难处理的胆管与肝脏结合部的肿瘤[1].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联合肝叶切除术逐渐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使得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以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何在提高根治切除率和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术后并发症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手术治疗8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