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先证者 男 ,74岁。 8年前出现双手指抽搐 ,行动稍显笨拙 ,并间歇性出现轻度躯干不自主扭动 ,持续约数十秒至数分钟不等。 4年前头、颈部及躯干出现舞蹈症状 ,上肢不规则的屈曲和伸展 ,手指出现划指动作 ,持物明显摇晃 ,不能正常进食、伴嘴唇咂动 ,形似怪相 ;言语渐含糊 ,时有呛咳。下肢跳动样动作明显 ,行走不能平衡。头 CT检查示老年脑样改变。 1年前患者起坐和行走常突然跌倒 ,易忘 ,情绪不宁 ,注意力不易集中 ,情绪紧张时加重 ,静坐或静卧时减轻 ,睡眠时完全消失。高血压史 15年。 10年前曾患脑梗塞 ,1周后愈。患者神志清晰 ,简易智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犬环杓后肌神经肌蒂移植术中的促神经再生作用。 方法 在切断犬喉返神经后 ,对失神经环杓后肌行颈袢神经胸骨甲状肌蒂移植术 ,并在局部给予bFGF、NGF及纤维蛋白凝胶 (FG) ,通过喉镜、神经电生理合检测、肌收缩强度测定及组织化学检查评价神经再支配情况。 结果 术后 6个月 ,喉镜查见联合组 (bFGF加NGF加FG组 )术侧声带深吸气时外展最明显 ,幅度接近健侧 ;NGF组 (NGF加FG)次之 ,对照组 (FG)最差 ;神经电生理指标、肌收缩强度依联合组、NGF组、对照组顺序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组织学检查前两组运动终板分布较均一 ,肌纤维结构正常 ;对照组运动终板分布不均一 ,肌纤维粗细不均。 结论 bFGF和NGF在失神经环杓后肌神经肌蒂移植术中有显著促神经再生作用。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3.
乙酰胆碱致家兔肺动脉平滑肌的内皮依赖性超极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毅  秦伯益 《医学争鸣》1995,16(3):199-201
探讨乙酰胆碱(Ach)致家兔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超极化作用。采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观察Ach对家兔家体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以及阿托品和高钾对上述作用的影响。Ach可能通过血管内皮释放的超极化因子使平滑肌细胞的钾通道开放,膜电位超极化。  相似文献   
94.
目的:提高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26例原发性胰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痛、体重减轻、腹部包块、黄疸为主。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包块位于胰头21例,胰体3例,胰尾1例,1例为胰腺弥漫性分布。24例误诊为胰腺癌,2例误诊为胰腺结核。16例行胰腺细针穿刺活检术,10例行剖腹探查、组织活检术,26例均确诊为胰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行Whipple手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胰腺125I粒子植入术,9例予单纯化疗,125I粒子植入治疗或手术者术后再行化疗。随访生存期10~82个月不等。结论原发性胰腺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与胰腺癌和胰腺结核相混淆,对于血清主要肿瘤指标正常的胰腺肿瘤患者应行穿刺活检术或手术病理活检,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95.
本文三组患者均检查耻骨直肠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共1098块肌肉,检测67880个运动单位。结果表明:常规肌电图和单纤维肌电图在便秘组、肿瘤术后组和脊髓病变组异常率分别为:82.2%和94.7%;66.7%和79.2%;98.4%和100%。并初步探讨其对盆底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6.
97.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 ,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高频电切除术[1] 。但该项技术对于宽基底或粗蒂的息肉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出血、穿孔的危险性。为了提高内镜下摘除息肉的治愈率 ,降低出血和穿孔的危险性 ,作者近来采用了尼龙圈套扎法对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住院和门诊经内镜检出的消化道宽基底和粗蒂息肉病人 15例 ,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2 8~ 77岁 ,平均 4 9 7岁 ,均有上腹不适或腹泻、便秘病史。1.2 内镜检查结果 息肉位于食管、直肠…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囊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判断超声内镜(EUS)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方法回顾分析2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EUS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将EUS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 EUS T分期的灵敏度为87.76%,N分期的灵敏度为89.16%,T分期的准确率为87.76%,N分期的准确率为89.16%,T分期Kappa值为0.575,TN分期Kappa值为0.606,一致性为基本满意。N分期Kappa值为0.78,一致性为相当满意,P0.01。结论 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选择食管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0.
内镜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排除胆总管下段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患有胆囊结石并行LC的住院病历资料共1000例,选取常规B超(BUS)提示胆总管直径≥0.7cm病例共202例,分为EUS组和BUS组,计算EUS组的诊断率、敏感度、特异度,BUS组的胆总管下段良性病变的漏诊率。结果 EUS的对胆总管良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2%、92.5%,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4.7%、92.5.4%,术前正确诊断率为95.8%;BUS组对胆总管结石的术前漏诊率为55.7%(21/46),对所有胆总管下段良性疾病的漏诊率为65.2%(30/46);所有EUS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当术前B超提示胆总管直径≥7mm时,胆总管结石或者下段良性病变的比例为65.2%,其中大部分为胆总管结石,EUS对胆总管下段良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和正确诊断率均高于90%,因此EUS可以作为胆总管良性扩张的诊断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