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MOS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12量表中的心理总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MCS)和生理总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PCS)无差异(P0.05);术后1、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AROM、SF-12量表中MCS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NRS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PCS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得分(PCS)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12量表中的PCS、M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后的康复疗效确切,其对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的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护理、加强营养,局部清创、换药,治疗组增加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照射时间为10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为46.6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轻度愈合不良痊愈率88.89% (32/36);中度愈合不良痊愈率60.87% (14/23);1例重度愈合不良疗效达到显效;3组比较,轻度愈合不良伤口的痊愈率较中、重度愈合不良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治疗创伤术后愈合不良伤口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使愈合时间缩短,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5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在使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的疗效.方法来我院确诊的50例颈源性眩晕的患者,在同一治疗师指导下采用悬吊运动疗法(挪威redcord工作站)进行为期6周的颈部稳定性训练,侧重颈部整体肌、局部稳定肌的康复训练,并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3个月由同一康复评定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X线片及TCD复查.结果经过6周的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50例患者的眩晕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46例患者颈部疼痛及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均有好转,查体:转颈试验(-),通过NDI和ESCV两项量表评分,两项评分各自在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治疗后3个月比较发现:治疗6周后NDI和ESCV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5例患者X线片及22例患者TCD回报结果提示治疗前后未见改变.结论悬吊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疗法,能很好地提高颈椎稳定性,改善颈部肌肉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作用,并能有效地预防颈性眩晕的复发.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关节松解术结合短期屈曲位固定与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对15例肘关节僵硬的患者实施关节松解术,术后将肘关节屈曲位固定48—72h,同时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所有15例患者术后随访48个月。在患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方面,术后3个月优于术前(尸〈0.01),术后24个月优于术前(尸〈0.01),术后48个月优于术前(尸〈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术后48个月优于术后24个月∽〈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无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关节不稳、异位骨化较术前明显增加等不良并发症。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关节功能良1例,中3例,差11例;术后3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术后24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术后48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结论关节松解术后短期屈曲位固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肘关节僵硬效果显著,手术安全,后期随访治疗效果稳定,该方法不失为一种治疗肘关节僵硬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8只新鲜冷冻猪膝关节离断后用阶梯形钻头成型股骨隧道为倒置的酒瓶状,自体腘绳肌腱打结后呈双股穿过并嵌压在瓶颈口,实验分三组,分别以50N、100N及200N拉力预拉三次,在生物材料实验机上进行拔出实验。结果50N预拉组,400N位移高于其他两组,抗拉刚度低于另两组(P<0.01),最大载荷与100N预拉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200N预拉组(P<0.01);100N预拉组与200N预拉组只在最大载荷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400N位移及抗拉刚度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前给予不同的预拉力,对破坏载荷、位移及抗拉刚度均产生不同影响;预拉力在100N至200N时,抗拉刚度明显提高,且对最大载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6.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2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接受6周的悬吊运动治疗。在患者初次就诊、治疗6周后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用目测类比评分(VAS)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价其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 结果和初诊时相比,治疗6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患者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P<0.05)。 结论悬吊运动疗法是一种有效减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并改善其功能障碍的疗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表面肌电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障碍患者共108例,其中男85例,女23例,年龄18—62岁,平均37.33±12.2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接受传统的康复治疗(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手法训练、物理治疗、针灸、作业治疗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表面肌电和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信号波幅和肌力分级数据。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胫前肌sEMG信号波幅及肌力组内比较均提高显著(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sEMG信号波幅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面肌电联合生物反馈可提高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障碍患者胫前肌自主肌电信号的波幅和肌力,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临床治疗有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肌腱结嵌压双股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的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在猪膝关节的股骨端 ,用联合阶梯状钻头在与股骨干纵轴成 4 5°角向股骨髁间窝 11点处钻一瓶颈状骨性隧道。绳肌腱中间打结后并成双股穿过骨性隧道 ,肌腱结在隧道的阶梯处形成嵌压。测定肌腱结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和负载时的位移量。对照组分别用骨 -髌腱 -骨 (B -PT-B)界面螺钉和游离肌腱 (FT)界面螺钉进行ACL重建。结果 肌腱结嵌压组可承受的最大载荷为 6 80± 130N ,大于B -PT -B组的 4 5 9± 14 7N (P <0 0 1)和FT组的 15 1± 34N (P <0 0 0 1)。在 4 0 0N的生理载荷下 ,肌腱结嵌压重建ACL产生的位移量为 9 85± 2 96mm ,B -PT -B组为 7 4 9± 2 6 7mm ,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肌腱结在骨性隧道内的嵌压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可以满足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