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相关因素,预测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方法: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入院治疗。评估内容包括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MO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包括病史和检查在内的20余项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MOA0)和治疗前ADL(ADL0)分别为(18.77±12.78)个月和(58.71±3.22)分;治疗后运动能力(MOA1)和治疗后ADL(ADL1)分别提高到(27.34±14.26)个月和(74.86±3.02)分,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OA0与年龄、发病到康复入院时间、合并吞咽障碍、弛缓性瘫痪、觉醒障碍等因素呈负相关,与痉挛性瘫痪、吸烟、发病后住院时间及ADL0等因素成正相关。影响MOA1预后的自变量包括发病到康复入院时间、弛缓性瘫痪、患肢腱反射的程度等负性因素,以及MOA0、痉挛性瘫痪等正性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越轻,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运动能力恢复越快。伴有肌张力低下的弛缓性瘫痪是运动能力恢复的阻碍因素,而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的痉挛性瘫痪,由于重视了抗痉挛治疗,反而成为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单春雷 《中国康复》2016,31(6):403-404
<正>言语治疗学科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不同,美国约有100年、日本约50年、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约有40年的历史。在我国大陆地区,言语治疗的建立应视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30多年历史。我国言语障碍患者众多,发展性、获得性和退变性神经肌肉疾病以及言语相关器官伤病均可导致言语语言障碍。我国言语治疗师即ST(对应于国外的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即SLP)数量严重不足。目前经过专业培训的言语治疗师仅1000人左右,包括全国的聋儿语训或听力康复教师,总计约6000人左右。其中许多是由其它专业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CCFE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在患侧腕背伸肌给予CCFES,将电极置于双侧腕背伸肌运动点,首先采取三点法对健侧产生轻微腕背伸动作(<10%完全动作幅度)、中等腕背伸动作(50%完全动作幅度)、完全腕背伸动作时的肌电值进行标定,然后调节刺激器使患侧腕关节产生与健侧三个相同幅度的动作,记录所需电流强度。治疗时健侧做腕背伸动作以触发刺激器,给予患侧腕背伸肌相对应强度的电刺激以产生与健侧相似的动作。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在患侧腕背伸肌运动点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两组治疗方案均为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主动腕背伸活动度(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结束时,CCFES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评分及腕背伸ARO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CCFES组上肢Fugl-Meyer和FTHUE-HK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血脂和脑血循环的影响。结论:脑心通胶囊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血脂水平,效果比单纯用药好。  相似文献   
16.
<正> 导致非特异性的与工作有关的颈肩痛(NSP)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几项研究已认识到颈-胸关节功能和颈肩痛的关系。一项颈-胸关节长时间过屈位置的研究表明,健康人在过屈位置感到的疼痛主要对应于C_7~T_1水平。另一项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研究认为:C_7~T_1水平功能障碍是激发颈肩痛的机制。Norlander等报道,在C_7~T_1水平的运动减低是颈肩痛发生的标志性因素。Yabuki和Ki-iuchi强调要特别注意C_7平,因为近侧神经节背根受累在C_7颈神经根病变患者中多见,因此该部关节活动是肌肉骨骼病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口腔定位疗法(OPT)治疗脑卒中后流涎患者的疗效。 方法共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流涎患者37例,根据入选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Bobath、Rood、运动再学习等疗法为主)、神经肌肉电刺激、冰刺激等。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OPT综合治疗。于入选前、治疗1周、2周及4周时分别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对2组患者流涎程度进行评定,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流涎程度较入选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流涎程度无明显改善(P&rt;0.05);治疗2周及4周后,2组患者流涎症状均较前一次评定结果明显改善(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16%、94.74%和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则分别为5.88%、61.11%和61.11%,上述时间点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OPT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流涎症状,其疗效及起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基于汉字左半错读机制所设计的一种新的治疗性阅读策略(注视汉字左边界),对左半错读患者KY阅读成绩的影响。方法:让KY分别在自然注视条件下以及注视汉字左边界条件下各朗读一组匹配的汉字,观察是否后者的朗读成绩显著高于前者。并对另一组在自然注视条件下阅读错误的汉字采用注视其左边界阅读的方式,观察阅读正确率是否提高。结果:KY对于自然注视组的汉字出现左半错读,正确率较低,而注视左边界组的汉字朗读正确率显著提高(P=0.001)。对于另一组自然注视条件下错读的汉字,采用注视其左边界的阅读策略后正确率也显著提高(P0.001)。结论:这种基于左半错读机制所采用的注视汉字左边界的治疗性阅读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制定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应用于言语功能康复的专家共识,为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VR康复提供指导意见。 方法:由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1600)项目组牵头制定,组成康复医学、神经科学、中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经多轮会议讨论,结合项目研发经验和循证医学方法学,系统检索临床研究数据并评价证据质量,制订共识内容。 结果:本共识聚焦于VR技术应用于言语功能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内容包含VR言语康复的应用对象范围、基于VR技术的言语康复内容要求、不良反应、康复流程以及临床应用推荐。 结论:本共识为VR技术在言语功能康复领域提供了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指导,促进技术应用和临床实践的推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