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建立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体外分化成熟的模型,研究CD147对OCs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使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βligand,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OCs生成。实验分为对照组、诱导组(RANKL+M-CSF)及阻断组(RANKL+M-CSF+CD147Ab),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7在破骨前体细胞(osteo-clast precursor cells,OPCs)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观察OCs的分化成熟情况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D147及TRAP mRNA在OPCs中的表达变化。结果①CD147分子在OPCs细胞膜上表达。②流式细胞术测得细胞膜表面平均荧光强度对照组(159.55±1.65)、诱导24 h组(171.18±3.46)、诱导48 h组(1...  相似文献   
62.
经后路椎间盘椎弓根间截骨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途径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利用改良的经后路椎间盘椎弓根截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技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3岁~53岁,平均26.5岁.其中陈旧性胸腰椎骨折9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先天性发育不良2例,椎体结核l例,X线术前Cobb角45°~85.,平均58.1°.后凸畸形部位:T10 2例,T11 2例,T12 6例,L1 3例,L2 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不同程度疼痛,畸形进行性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病程4~17年,平均8.5年,所有患者均行I期截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卧床休息4周,外支具制动3个月.结果 经后路椎间盘椎弓根截骨手术时间平均190min(125~240 min),失血量平均750 ml(450~1 900 ml),48 h引流量平均170 ml(100~280 ml).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截骨,截骨过程未发生椎体移位,无脊髓损伤并发症.术后矢状面畸形得到矫正,矫正度数平均55°(44°~76.),矫正率平均83%.随访10~24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牢固,脊柱融合好,无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松动,矫正度未见明显丢失.全部患者外观畸形明显改善,腰背部疼痛消失,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 Ⅱ期后路经椎间盘椎弓根截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可使脊柱后凸畸形得到一次性矫正,降低了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 safe and effective posterior surgical operation for correction of the horacolumbar kyphotic deformity. 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16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kyphotic deformity treated with the modified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intervertebral disc wedge resection osteotomy and screws-rods internal fixation apparatus.There were 11 males and 5 females at an average age of 26.5 years(13-53 years).The kyphosis deformity was caused by ankylosing spondylit in four patients,old lumbothoracic fracture in nine,vertebral dysplasia in two and vertebral body in one.The preoperative kyphosis Cobb angle was 58.1(45°-85°),with the kyphosis deformity at T10 in two patients,at Thin two,at T12in six,at L1 in three and at L2 in three.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different degrees of lower back pain and progressive aggravation of the deformity,influencing the work and living.The course of disease was 8.5 years(4-17 years).All patients underwent pesteriortotal vertebral osteotomy on the apex vertebra,trails-pedicular fixation combined with correction and fusion,after which the patients stayed in bed for four weeks and received orthosis fixation for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Resuits The operation lasted for average 190 minutes(125-240 minutes),with average blood loss of 750 ml(450-1 900 m1).All patients were with single segment cut bone,with no spinal cord injury,neurological injury or hardware failure.The post-operative vertical plane facial deformity was corrected for average 55(44°-76°),wit average correction rate of 83%.The follow-up for 10-24 months showed firm internal fixation on the X-ray film and good fusion ofthe vertebral column,with no pseudoarticulation formation,loosening internal fixation or loss of correction.All the patients obtained obvious improvement in appearance of the deformity,with disappearance of the lower back pai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One 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interverte-bral disc wedge resection osteotomy is all effect and saf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correction of horacolumbar kyphotic deformity.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FOLFIRI方案与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OLFIRI方案组(n=28)和FOLFOX4方案组(n=28),2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FOLFIRI组有效率(RR)为35.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29%、73.08%和40.00%;FOLFOX4组RR为39.3%,TTP为7.5个月,mOS为1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29%、72.00%和45.45%;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FOLFIRI组腹泻发生率高于FOLFOX4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FOLFOX4组。[结论]FOLFIRI方案与FOLFOX4方案的疗效相当,都可作为晚期大肠癌的一线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64.
背景:胶原作为脊髓组织工程的良好支架有利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黏附和生长,但机械性能较差,需要在制备时提高其基本性能,还应对种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目的:分析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凋亡行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将新生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与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设置单独神经干细胞培养为对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定向及非定向胶原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形貌均达到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标准,溶胀系数较高,孔隙率较高,力学性能佳。与对照组比较,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bcl-2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新型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性能良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凋亡行为。  相似文献   
65.
笔者采用中药湿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1 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8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1 3例 ;病程 1~ 3年者1 2例 ,>3年者 6例。患者均有面部不规则长期应用皮炎平、肤轻松等药物史 ,面部有红斑、丘疹、脱屑、皮肤潮红等不同程度皮肤损害。治疗方法中药处方 :苦参、黄柏、黄芩、防风、蒲公英、板蓝根、蛇床子、连翘各 2 0~ 30 g,甘草 1 0 g,每日 1剂水煎 ,待液体凉后作面部湿敷 ,每日 1~ 2次 ,每次1小时 ,连用 1 0日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面部红斑、丘疹、脱屑、皮肤潮红、色素沉着等临…  相似文献   
66.
刘玉刚  初同伟  周跃  钱奕明  付建军 《重庆医学》2008,37(10):1023-1025
目的克隆幼年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损伤后主导修复的相关基因,探讨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机制。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断,通过PCR筛选、杂交验证、同源性检索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地克隆了17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断,鉴定了11个,发现6个新基因片断,在GeneBank登录并获得注册。结论所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与关节软骨细胞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背景:胶原作为脊髓组织工程的良好支架有利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黏附和生长,但机械性能较差,需要在制备时提高其基本性能,还应对种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目的:分析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凋亡行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将新生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与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设置单独神经干细胞培养为对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定向及非定向胶原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形貌均达到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标准,溶胀系数较高,孔隙率较高,力学性能佳。与对照组比较,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bcl-2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新型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性能良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凋亡行为。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乳房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随访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治疗的7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Ⅰ期36例,Ⅱ期42例.术后全乳切线照射50 Gy,瘤床追加电子线照射10 Gy.淋巴结阳性者,患侧锁骨上X线和电子线混合照射50 Gy.结果 随访6~98个月,局部复发率4.9%,3年总体生存率96.6%,5年总体生存率92.7%,乳房美容满意率94.9%,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及上肢水肿.结论 乳房保留手术加术后根治性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生存率及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琥珀消石颗粒对肾脏草酸钙结石大鼠骨形成蛋白2(BMP2)通路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n=10),选择成年遗传性高钙尿结石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治疗组(n=10),分别给予纯水灌胃和琥珀消石颗粒灌胃、连续4周.检测24 h大鼠的尿草酸及钙含量,肾脏内钙盐沉积,肾...  相似文献   
70.
患儿 ,男性 ,1个月 ,因发现左颈部肿物来我院诊治 ,查体 :发育良好 ,无特殊面容 ,呼吸闻喉鸣音。彩超检查 :左颈部至胸骨上显示一约 3.4cm× 2 .2 cm大小单房性肿块 ,壁薄 ,光滑欠完整 ,肿块上部随患儿哭闹可见气体反射 ,其余大部分均为细密小点状回声 ,加压可移动 ,后方无声影 ,后壁回声增强 (见图 1)。肿块与颈部动静脉无相通。气管及甲状腺左叶受压前移。CDFI:肿块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提示 :左颈部含气囊性占位 (支气管囊肿可能 )。X线报告 :左颈部可见 3.8cm× 2 .6 cm大小囊性占位 ,内可见小液平面 ,气管明显受压前移。提示 :符合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