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下隔膜的外科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3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0.5~14.0(3.6±3.2)岁;体重5.5~43.0(17.2±9.5)kg。32例中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非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25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和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再发主动脉瓣下隔膜各1例。1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漏诊1例。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1.7±2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7±15.1)min,住ICU时间(2.2±1.7)d,术后住院时间(7.9±2.5)d。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于术后第6d恢复。所有患儿随访2~54个月,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6例好转,非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后有5例好转(P=0.003);4例术前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中术后有3例转为轻度,1例转为微量反流;3例轻度反流中2例术后转为微量反流。8例术前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非单纯SM患儿中3例转为微量反流,术前3例中度反流中各有1例转为轻度和微量反流。随访期间全组均无主动脉瓣下隔膜再发。结论主动脉瓣下隔膜超声诊断易遗漏,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操作要求精细;术后因有再发可能,需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BD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和HIBD后不同时间点(6、12、24和48h)CIRP在大鼠脑皮质与海马表达的变化。结果利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大鼠脑皮质的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呈持续降低趋势,HIBD后6、12 h开始减少;24~48h下降更为明显。海马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则表现为6 h先升48h后降。结论CIRP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的应激过程,可能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及神经元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人类HLA-DRB1等位基因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101例消化性溃疡和305例正常对照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 消化性溃疡组的HLA-DRBl*09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43%vs 12.95%,RR=0.539159).结论 HLA-DRB1*09基因对消化性溃疡可能具有重要的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34.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可减轻病人在检查中的不适,深受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欢迎。但在异丙酚静脉麻醉过程中,可发生抑制呼吸的现象,使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需停止检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无线传输和USB接口相结合的T波电交替检测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首先对心电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器放大倍数为2000倍,共模抑制比为80db.放大后的信号经过12位AD采样再经过无线传输和USB总线传输到JPC处理端.在处理端,利用谱分析方法对T波交替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微伏T波电交替的测定.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和确诊方法。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前,误诊为冠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在临床上较少见,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殊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的疗效.方法 ①探查三尖瓣叶情况;②将后叶、隔叶以及前叶近足侧1/3-1/2的部分,沿瓣环根部将瓣叶切下;③纵行折叠房化的右心室;④将切下的瓣叶缝合于正常三尖瓣环上;⑤自体心包加固三尖瓣环;⑥必要时双孔三尖瓣成形减少反流;⑦修补其他畸形.结果 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后随访1-84个月,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级者10例,Ⅱ级者3例.结论 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较好地保持了右心室的几何形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胰岛素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经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人胰岛素、罗格列酮联合治疗,同时采取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过程中根据血糖变化情况逐渐调整胰岛素用量至血糖目标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和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体重指数在治疗后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的抵抗。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左室肥厚、舒张功能减娼及心脏事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85例脑出血患者,分成A组56例,合并高血压;B组29例,无高血压。2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及心功能有关数据;记录脑疝、心脏事件及死亡例数,2组分析比较。结果A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显著高于B组(P〈0.01),收缩功能减退较B组明显,但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A组心脏事件39例(39/56,69.6%),死亡18例,B组心脏事件仅5例(5/29,17.2%),死亡3例,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P〈0.01)。结论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导致心脏事件增多,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严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双腔右心室(DCRV)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常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室双出口、主动脉瓣下狭窄等畸形,使其呈现复杂而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也导致了临床上的误诊误治。分析17例DCRV的临床资料,以确立诊断手段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