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10月1日—2016年8月1日收治的6例MDRAB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脑脊液(CSF)的性状,细菌学及药敏试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根据CSF检验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50 mg(首次100 mg)静脉注射,1次/12 h;并以浓度为0.5 mg/mL的替加环素10 mL缓慢鞘内注射,1次/d,疗程9~21 d,平均14 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例MDRAB感染患者颅内感染均有效控制,未出现感染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1年,患者无感染复发。结论临床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对MDRAB敏感性较高,但其血-脑屏障通过率低。颅内感染MDRAB后采用替加环素静脉滴注,并且同期行鞘内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临床未出现药物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分离SD青年大鼠股骨,L-DMEM冲洗骨髓腔,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培养,消化传代纯化细胞.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增殖曲线、克隆形成能力测定,用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vimentin、laminin的表达.结果:传代的细胞在培养第1~2天为潜伏期,第3~6天是细胞快速增殖期,第6天达高峰,第 9天后速度减慢,进入平台期,并且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速度逐渐下降.随传代次数增多,克隆形成能力逐渐下降.第5代以后细胞基本纯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长梭形.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vimentin表达阳性、laminin表达阴性.结论:本实验方法能有效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社区护士日益成为社区和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本研究旨在了解天津市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的认知与需求现状,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参加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的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016-09-01-2017-03-15天津市社区护士的一般情况、继续教育情况、对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的需求、职业认同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结果大专及以下学历的社区护士占63.3%,初级和未定职称的社区护士占58.3%,收入3 000元社区护士占62.8%;社区护士认为其晋升机会和学习机会均少于临床护士,应增加包括社区护理技术及技能(80.3%)、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7.5%)和社区护理学等课程在内的岗位培训(76.6%);影响社区护士参加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工作忙护理人员少(82.1%)、无法倒班参加培训(55.0%)和家庭负担重(37.2%);社区护士认为其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为患者的尊重和信任(59.6%)。结论社区护士的学历、职称和收入水平均较低,应加强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重视,满足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的需求,提高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的认知,促进社区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4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BD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和HIBD后不同时间点(6、12、24和48h)CIRP在大鼠脑皮质与海马表达的变化。结果利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大鼠脑皮质的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呈持续降低趋势,HIBD后6、12 h开始减少;24~48h下降更为明显。海马CIRP蛋白和CIRP mRNA表达则表现为6 h先升48h后降。结论CIRP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的应激过程,可能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脑水肿及神经元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下隔膜的外科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3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0.5~14.0(3.6±3.2)岁;体重5.5~43.0(17.2±9.5)kg。32例中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非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25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和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再发主动脉瓣下隔膜各1例。1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漏诊1例。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1.7±2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7±15.1)min,住ICU时间(2.2±1.7)d,术后住院时间(7.9±2.5)d。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于术后第6d恢复。所有患儿随访2~54个月,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6例好转,非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后有5例好转(P=0.003);4例术前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中术后有3例转为轻度,1例转为微量反流;3例轻度反流中2例术后转为微量反流。8例术前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非单纯SM患儿中3例转为微量反流,术前3例中度反流中各有1例转为轻度和微量反流。随访期间全组均无主动脉瓣下隔膜再发。结论主动脉瓣下隔膜超声诊断易遗漏,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操作要求精细;术后因有再发可能,需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疗效及对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I-型胶原C末端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在治疗前,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显著降低 AS患者血清 I-型胶原 C末端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骶尾部卵黄囊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尾部卵黄囊瘤(Y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骶尾部卵黄囊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为女童,1例为男童,发病年龄16个月~44个月。以臀部或骶尾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到典型的内胚窦结构以及腺样、乳头状和疏松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9例AFP(+),其中5例呈灶状(+),4例胞质呈弥漫性强(+);2例PLAP灶状(+);8例CK呈强(+),1例(-);9例CD30、HCG、EMA、CD15和CD117均(-)。5例确诊后及时进行化疗,3例未化疗者短期内复发死亡,1例失访。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多见于女婴,恶性度高,化疗敏感,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评价依那西普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在基本疗法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腰部晨僵时间、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指数(BASF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9.5%),对照组为7例(7.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痛手法整复术加口服归骨活血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按照分层法分为2组,各60例。实验组:行无痛手法整复术加口服归骨活血胶囊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加口服归骨活血胶囊治疗。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实验组95.00%,对照组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实验组96.67%,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实验组3.33%,对照组1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无痛手法整复术加口服归骨活血胶囊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刘爱军  李振民 《河北中医》2015,(2):212-214,2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变化。方法将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溶栓、抗凝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方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 d。检测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股静脉内血栓大小及管腔阻塞程度,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优于对照组(84.0%,P0.05)。2组治疗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股静脉超声影像显示完全通畅率较对照组高(P0.05),完全阻塞率低(P0.05)。结论溶栓、抗凝联合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