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胆管癌全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特征,寻找与胆管癌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染色体候选区域。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分析18例胆管癌组织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拷贝数的扩增和丢失。结果胆管癌常见的染色体DNA扩增区域是8q、20q、5p、17q;染色体DNA缺失区域为3p、18q、17p、8p、9p。结论胆管癌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改变,3p、5p、8p、8q、9p、17p、17q、18q、20q等部位可能分别存在与胆管癌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基于腹疝风险(VHRS)评分筛选腹股沟疝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389例,根据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将其分为SSI组和非SSI组。收集两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SI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决策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41例(10.54%)发生SSI归为SSI组,其余348例(89.46%)归为非SSI组。SSI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大于非SSI组,网片放置、伴随疝修补术、切口等级≥4级、ASA分级Ⅱ~Ⅳ级占比高于非S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分级Ⅱ~Ⅳ级(OR=4.398,95%CI:1.054~18.350;OR=4.747,95%CI:1.077~20.933;OR=9.335,95%CI:1.383~62.999)、切口等级≥4级(OR=14.392,95%CI:1.078~192.191)、伴随疝修补术(OR=2.804,95%CI:1.034~7.603)、网片放置(...  相似文献   
23.
正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三~([1]),国内排名第五~([2]),且发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约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发生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约15%~25%结直肠癌在确诊时同时伴有肝转移。  相似文献   
24.
<正>背景: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唯一手段。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短期存活发生巨大改变。但由于术后高的复发率使患者的长期存率仍低。但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模式研究较少。方法 :作者对1990~2007年间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院第一外科208例入院患者中79例行R0切除患者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预防性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e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防治高危患者术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有癌栓、子灶或合并多发结节、术后高AFP高危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由同组手术医师手术,达到根治性切除手术要求.42例患者术后1~2月复查肝功能达到Child A级、肝炎病毒复制被控制在1000 copies/ml以下的高危患者行TACE术做为目标组.12例同样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因其他原因未接受TACE治疗做为对照组.通过2年的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以了解术后TACE与高危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 接受预防性TACE者术后1年肝内复发率(19.O%)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0%);术后2年复发率同样明显低于未接受者(52.3%vs 83.3%).对不同时间段复发率进行分析,随着时间延长TACE组复发率逐渐增高接近对照组.结论 对于肝癌高危复发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性TACE有助于减少术后近期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护理措施在胆道结石留置T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8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留置T管的胆道结石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基于授权理论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当天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和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出院准备度和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出院1个月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两组T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完成该研究。干预后,试验组出院准备度和T管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管留置时间、术后3个月再入院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当天和出院1个月试验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逐渐下降,两组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P<0.05)。 结论 基于授权理论护理措施能提高胆道结石留置T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依从性和出院准备度,减少T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7.
肝门部胆管癌恶性度高、预后差,且易发生肝内转移,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主要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术后无瘤(DFS)及带瘤生存率(DSS)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有所发现从而改善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为此作者收集了1985~2006年21年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院的9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治疗阶段分为近期组(1995~2006年)、早期组(1985—1994年),  相似文献   
28.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中最关键的是要减少供体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然而肝右叶移植中供体死亡时有报道。肝左叶移植是降低供体危险的理想选择。然而肝左叶通常太小,可能导致移植术后小肝综合症(SFS)。在西方国家中,肝左叶移植已经放弃,因而缺乏肝左叶移植的临床资料,一般认为SFS形成的重要原因为移植物接受过量门脉血流(PVF)灌注。研究认为当PVF大于260ml/min/100g移植物重量时,移植肝预后较差。尽管已有研究通过脾动脉的结扎、脾切除术或门体分流等方式调控PVF预防移植肝的过度灌注,但仍不清楚移植物的最佳PVF。作者总结了从2004年1月到2007年8月期间未行移植肝门脉血流调整的19例病例资料,分析肝脏血流动力学与移植肝功能和移植结局的关系,阐述不进行门脉血流调整对LDLT中肝左叶移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辅助腹腔镜肝内胆管良性区域梗阻型病变区段肝切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实施的5例外周静脉注射ICG荧光导航辅助腹腔镜肝内胆管良性区域梗阻型病变区段肝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15~21 h经外周静脉推注2.5 mg ICG,根据术中ICG荧光显示的病变范围行该区段肝切除术。结果 5例病人ICG均在梗阻胆管区段肝脏内滞留,而无胆管梗阻的肝脏组织完成ICG代谢,术中获得肝表面和肝实质内持久的荧光染色导航平面,成功实施ICG荧光导航梗阻胆管区段切除。1例病人诊断为左肝胆管内乳头状肿瘤伴左肝管开口狭窄,另4例病人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伴相应胆管区域梗阻狭窄。术中出血量为150(100~200)mL,未输红细胞,手术时间为358(180~46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0(8~13)d。围手术期无Clavien-Dindo分级≥Ⅲ级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ICG荧光导航技术有助于精准定位肝内胆管良性区域梗阻型病变的区段,实施精准肝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随着光学及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肝胆外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肝肿瘤精准定位、肝段标记和肝切除切面引导、胆道显影、胆漏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ICG荧光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技术的不足,为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并在胆道外科精准诊疗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