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病例1:女,25岁,从东南亚回上海后数天开始发热,无寒战,有胃痛不适,腹泻2d 伴腹痛和呕吐。曾就诊于某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疗效。半个月后来本院急诊,经追问病史,患者曾在东南亚旅行数周,临床疑似疟原虫感染。血常规检查:WBC 8.0×10~9/L,RBC 4.1×10~(12)/L,Hgb 126 g/L,PLT 143×10~9/L 中性分叶核细胞(NE)0.83,杆状核细胞0.04,淋巴细胞(LY)0.09,单核细胞(MO)0.04,嗜酸性粒细胞(EO)0,嗜碱性粒细胞(BA)0。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5U/L (参考范围:17~59 U/L),丙氨酸转氨酶(ALT)31 U/L(参考范围:21~72 U/L)。此病例肝功能无明显损伤,无贫血,附红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异丹叶大黄素(ISO)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和增殖活性的机制。方法:以ISO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UMUC3细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以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结果:20 μmol/L浓度以上ISO可显著抑制UMUC3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22.5±2.8) μmol/L。同时 UMUC3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以低浓度5 μmol/L ISO预处理UMUC3细胞后,与对照组(47.33%)进行比较,可分别在12 h(58.82%)和24 h(63.94%)显著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P<0.01)。细胞划痕法检测证实5 μmol/L ISO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活性。结论:ISO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诱导G0/G1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3.
波摩那沙门菌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波摩那沙门菌的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基于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连续性监测腹泻病例和环境食品及广西地区爬行动物监测的波摩那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耐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05-2012 年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诊断临床病例分离沙门菌4 553 株, 居前10 位的20 个血清型均为A~F 群, 波摩那沙门菌在少见的非A~F 群中仅次于旺兹沃思沙门菌排第2 位, 并对低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 症状有血样便和二次感染现象。确认食源环境沙门菌1 805 株, 前10 位血清型明显比人源株更具多样性, 波摩那沙门菌在少见型中列第3位, 多源自甲鱼、海水贝壳类和爬行动物。波摩那沙门菌非人源分离株耐药性显著高于人源株, PFGE结果分属A和B不同克隆簇。克隆A为非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株, 菌株多源自淡水养殖鱼类;克隆B为不耐药的流行株, 分为B-Ⅰ(分离自低年龄组)和B-Ⅱ(分离自成年组)2 个亚簇, 前者与海水贝壳类动物、陆龟、蜥蜴分离株同源, 后者与海水贝壳类动物分离株同源, 其中1 例人源株对8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结论 波摩那沙门菌属少见菌型, 但对婴幼儿有较高致病性。上海市近期分离的波摩那沙门菌与2005 年病例菌株存在遗传进化关系, 需要对致病克隆加强监测并预警进食海鲜和爬行动物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4.
侯琦  李良成  郭颖  程桂芳 《药学学报》2001,36(6):407-410
目的研究异丹叶大黄素(isorhapotigenin,Iso)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滑膜细胞(humansynovialcell,HSC)白细胞介素-8(IL-8)生成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IA方法测定IL-8的含量,以RT-PCR法测IL-8mRNA.结果Iso在1×10-6-1×10-5mol·L-1浓度范围内对TNF-α诱导的人滑膜细胞IL-8生成有抑制作用,并抑制TNF-α诱导的HSCIL-8mRNA表达.结论Iso抑制TNF-α诱导的HSCIL-8生成,可能与影响IL-8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低聚体Vam4抗炎作用。方法体内观察Vam4对小鼠关节与耳部肿胀模型和2,4-二硝基氟苯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炎症模型的作用。体外炎性因子生成测定,NO用还原法、TNFα用结晶紫法、PGE2含量用放免法和5-LO活性用HPLC方法。结果Vam4体内抑制小鼠关节与耳部肿胀以及DTH反应。Vam4体外减少炎性因子NO、TNFα与PGE2生成和5-LO活性。结论Vam4体内外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检测原理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对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的准确性和相互差异。方法 用微型高速离心机和四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255份EDTA-K2抗凝静脉血的MCV结果。以微型高速离心机检测的HCT结果除以红细胞均数所得MCV作为参考值,将四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按RDW的正常值标准,分成两组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对数据统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结果 当RDW<14.5时,四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与参考值相关性良好(r>0.95),它们之间的准确性无差别;当RDW>14.5时,以激光法原理工作的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较其他三台电阻法仪器更为准确(r=0.8059)。结论 激光法和电阻法血细胞分析仪对正常形态的红细胞的MCV的检测结果均较准确,但是对于异常形态红细胞体积的测定,激光法仪器的准确性优于电阻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眼局部使用白藜芦醇(Res)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36 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25% Res治疗组、0.5%Res治疗组、1% Res治疗组和0.1%地塞米松(Dex)治疗组,每组6只。将大肠杆菌细胞壁脂多糖(LPS)溶于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配成1 mg/ml的LPS溶液,并注射入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双后足垫(每只注射200 μg),空白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各治疗组于LPS诱导前后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 Res和Dex 10 μl点双眼,每2 小时1 次,注射LPS前后各6 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点眼。观察大鼠眼部炎症反应、临床表现评分,注射LPS 24 h后测房水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眼球病理切片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虹膜睫状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 等,探讨与分析Res的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模型组于LPS注射后4 h可见虹膜血管扩张充血,之后炎症反应逐渐加重,24 h时可见前房大量点状渗出、瞳孔区纤维渗出及晶状体前囊膜渗出物沉着,模型组24 h临床评分为4.3 ± 1.2,1% Res组为2.0 ± 0.6,1% Res组葡萄膜炎反应明显轻于模型组(P < 0.05);1% Res组房水中TNF-α和IL-6的浓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 < 0.05);1% Res组眼部组织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轻(P < 0.05);1% Res组虹膜睫状体p38 MAPK和NF-κB p65 的核转位阳性细胞率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1% Res局部点眼能有效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8.
李良成  侯琦  郭颖  程桂芳 《药学学报》2002,37(2):103-107
目的研究美洛昔康对正常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与滑膜细胞(human synovial cell,HSC)粘附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PMN与HSC的粘附,分别用Cell-ELISA和RT-PCR法检测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用EMSA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美洛昔康可显著的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TNF-α(50 u·mL-1)和IL-1β(50 u·mL-1)作用12 h诱导的PMN与HSC粘附,其IC50分别为3.38×10-7和3.56×10-6 mol·L-1。进一步研究发现美洛昔康在1×10-6~1×10-5 mol·L-1时还可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抑制TNF-α(50 u·mL-1)诱导的HSC细胞ICAM-1的表达,但对V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未见显著影响;同时美洛昔康还可显著抑制50 u·mL-1 TNF-α诱导的NF-κB的活化。结论美洛昔康抑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I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PMN与HSC粘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侯琦  陈维宁 《肿瘤》1997,17(5):285-286
禹余粮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侯琦陈维宁张薇高尔李华洲吕欣然关键词禹余粮,中药抗肿瘤实验,动物实验,细胞S180禹余粮(Limonite)又名禹粮石,俗称木鱼石,是一种珍稀矿物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记载“炼饵服之,轻身延年不老,除邪气...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UF-100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细菌检测指标建立一种快速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实验采用以流式细胞术为检测原理的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将UF-100检测出的细菌数设计为不同的检测阈值,通过绘制ROC曲线,寻找出UF-100检测菌尿的最佳阈值。将最佳阈值的检测方法与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其它阈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以UF-100检测的细菌数≥6000/μl作为判断菌尿阳性的阈值是检测效果的最佳阈值。通过比较,此种检测方法优于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的检测方法。结论:以细菌数≥6000/μl为UF-100的阳性阈值检测尿液标本,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快速准确地预测出培养的结果,从而提高实验室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