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读片窗     
男,43岁。1988年7月中旬健康检查发现左胸腔内阴影,后感轻微胸痛,晨起及午后体温37~38℃,有盗汗,抗炎及抗痨治疗半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查体无阳性体征。化验室各项常规检查无异常。胸部正、侧位像:左下肺野见约5×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过程中CD4+CD25+Treg的意义。方法 1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至48周全部获得了HBsAg清除。每12周观察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效价、CD4+CD25+Treg变化。结果 HBsAg清除前节点的ALT(59.41±35.20U/L)较基线(25.72±12.85U/L)、48周(27.86±10.27U/L)升高更明显(P<0.05);CD4+CD25+Treg变化与ALT同步,HBsAg清除前节点的ALT(9.07±3.37)较基线(2.72±1.33)、48周(3.13±1.18)升高更明显(P<0.05);谷丙转氨酶(ALT)与CD4+CD25+Treg比率呈正相关(R=0.769,P=0.008)但是Treg比率与HBsAg效价(log)无相关性(R=-0.14,P=0.879)。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ALT在HBsAg清除前节点明显升高,可能系机体免疫被激活表现,而CD4+CD25+Treg比率同步升高可使机体维持保护性免疫,避免激发过度的免疫反应所致的肝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冠心病患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测评,对所得的数据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均高于全国常模。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分数高于正常人群,消极应对分数低于正常人群。积极应对心身健康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心身健康呈正相关。结论: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4.
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既往治疗后复发和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复发无应答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无应答组27例,疗程为72周;复发组18例,疗程为48周;动态留取血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HCV RNA的检测,以分析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分别为55.6%和25.9%(P=0.045),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分别为83.3%和51.9%(P=0.03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分别为83.3%和59.3%(P=0.087)。基线HCVRNA在复发组低于无应答组,同时获得病毒学应答组(RVR、cEVR、ETVR)基线HCV RNA也均低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仅cEVR节点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复发组病毒动力学呈快速下降,无应答组病毒动力学呈缓慢下降;获得病毒学应答(RVR、cEVR、ETVR)组基线淋巴细胞百分比(LYPH%)均高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P=0.009、0.037、0.020)。结论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后,复发组近期疗效(RVR、cEVR、ETVR)优于无应答组;基线HCV RNA低、病毒动力学快速下降型及基线较高水平LYPH%是疗效的阳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于海滨  张晶 《传染病信息》2019,32(2):165-170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年龄在 18 周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肝脏慢性脂肪变性,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较成人 NASH 有诸多不同,各级医疗机构对儿童 NASH 的诊治并不规范。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多个方面对 NASH 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航天员后续在空间站、月面长期驻留及深空探测等长期生活和工作时对关键物资无菌饮用水的迫切需求,研制用于水处理系统的灭菌银离子发生器。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确定银电极的参数;通过优化电极制备路线和工艺路线以及高度集成化设计实现产品小型化和轻量化;通过合理的电流模块设计,一方面保证银离子发生器实现应有的功能,另一方面保证电极表面银离子的均匀消耗。结果试验验证表明:30mL/min流量工况下,银离子浓度为0.24~0.52mg/L;600mL/min流量工况下,银离子浓度为0.201~0.389mg/L,符合指标要求。结论设计的灭菌银离子发生器可满足处理12 000L饮用水的需求,为航天员中长期驻留作业时健康和生活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方法 2020年1-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6例纳入本研究.患者为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S)术后或布加综合征,应用利伐沙班(10 mg/d)抗凝治疗≥3个月.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出血并发症;次要终点为利伐沙班导致的肝损伤;其他指标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PVT变化等.结果 26例患者中,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54.2±13.8)岁.利伐沙班治疗时间为4.0(3.0,8.0)个月.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B级23例,C级3例.治疗前食管静脉曲张重度伴红色征17例(65.4%),消化道溃疡8例(30.8%),曾有消化道出血者12例(46.2%).抗凝治疗中未见消化道出血及卒中等出血事件,1例有轻微齿龈出血.抗凝治疗前后ALT [19.0(13.8,28.0)U/L比22.5(17.0,31.3)U/L]、AST [31.0(19.3,44.5)U/L比35.5(26.8,56.3)U/L]、CTP评分[8.0(7.0,9.0)比8.0(6.8,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BIL[29.5 (19.2,53.1) μmol/L]较抗凝前[28.5(16.5,37.7) μmol/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利伐沙班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性好,无显著出血及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19.
自1995~1999年,我院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技术治疗屈肌腱损伤116例,为防止术后粘连,术后配合牵引支具保护及被动练习等治疗措施,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6例、137指、275条肌腱,其中男84例,女32例;年龄14~54岁.右手64例,左手52例.致伤原因切割伤42例,机器绞伤55例,压砸伤19例.损伤部位前臂V区28例,腕Ⅳ区22例,掌Ⅲ区17例,手指Ⅱ区49例.急诊修复102例,二期修复14例.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与经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回顾彭向欣,李安,赵丽,于海滨,杜学海1984年以来,我院收治血透病人159例,参加血透工作人员17例。能追踪的病人46例,男性21例,女性25例。血透时间为0.5~7年,平均3.75年,工作人员全部追踪。经病原检测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