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快速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用于定量检测烧伤脓毒症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生物索-链霉素系统放大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以兔抗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多克隆抗体做为包被抗体,以生物素标记的抗SEB单克隆抗体作为第2抗体进行测定.结果 在0.078~10.000μg/L的浓度范围内,SEB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0.9876;重度烧伤患者血清中SE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SEB,灵敏性达0.078 μg/L,可用于临床烧伤患者血清中的SEB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羧基末端的26肽B细胞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以大肠杆菌L-门冬酰胺酶II(AnsB)为载体,通过引入2个强的辅助T细胞表位.构建了融合基因AnsB-TTP-PADRE-CETPC,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经过硫酸铵沉淀、DEAE 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最终得到单一电泳条带纯度的目的蛋白.纯化的融合多肽疫苗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可诱导产生高水平持续存在的抗CETP抗体,从而抑制了CETP酶活力,显著抑制了兔主动脉斑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发展.该融合蛋白有希望作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疫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多肽表位的免疫原性,利用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能够在体外自行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的特性,将人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羧基端26个氨基酸连同大肠杆菌DnaK基因C端结构域克隆人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免疫优势决定区,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以包含体形式存在,经过洗涤、复性和分子筛纯化,获得纯度达90%以上的目的蛋白。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能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抗体,表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能够在体外自发装配成多聚体颗粒,并能够将插入其免疫优势决定区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多肽表位展示于颗粒表面以提高免疫原性,显示出其作为疫苗免疫载体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方法 统计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儿科181例住院患儿深部痰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符合条件的痰标本共分离细菌2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14%(186株),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尤为突出,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仍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占30.86%(83株),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的前三位,除对万古霉素仍敏感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以及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很高.结论 儿童深部痰培养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强,特别是产ESBLs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尤为突出.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其耐药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耐药和毒力因子,比较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和毒力特征.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肠球菌对万古霉素(VAN)、四环素(TET)、环丙沙星(CIP)、红霉素(ERY)、复方新诺明(SMZ)、替考拉宁(TEC)、克林霉素(CLI)的耐药性;采用微量板测定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观察肠球菌的β溶血和明胶溶解结果,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相应基因cylA和gelE.结果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分别为0%~100%和3.23%~96.77%,后者对环丙氟哌酸、红霉素的耐药程度高于前者.β溶血试验阳性率为19.23%,cylA基因阳性率为35.38%;明胶表型阳性率为21.54%,gelE阳性率为40.0%,其中有46.15%(12/26)阳性者未出现相应表型;生物膜形成检出率为36.92%;粪肠球菌3种毒力因子(表型和基因型)的阳性率均高于屎肠球菌.结论 屎肠球菌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毒力因子阳性率高于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肠杆菌在临床上耐药状况,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肠杆菌除亚安培南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外,而对其他各类抗生素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争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分别达到32%和43%。[结论]肠杆菌耐药率偏高,这和滥用抗生素有关,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为当务之急,特别是产超广谱争内酰胺酶的菌株尤其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与血管阻力的变化 ,探讨 AM在创伤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 AM浓度 ,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总外周血管阻力 (TPVR)和心脏指数 (CI)。结果 :休克复苏与未复苏组血浆 AM浓度分别为(1 4 6 .2 7± 9.83) ng/ L和 (6 8.34± 3.71 ) ng/ 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6 2± 7.5 5 ) ng/ L (P<0 .0 1和 P<0 .0 5 )。休克复苏组 TPVR为 (1 0 .5 7± 0 .35 ) k Pa· s· L- 1 ,明显低于休克未复苏组 (1 6 .75± 0 .2 3) k Pa· s· L- 1 (P<0 .0 1 ) ;CI明显高于休克未复苏组〔(2 1 5 .5 9± 1 .2 9) ml· min- 1· kg- 1比 (1 4 3.1 1± 0 .86 ) ml· m in- 1· kg- 1 ,P<0 .0 1〕。结论 :AM与血管阻力变化密切相关 ,并参与了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以及大豆异黄酮(ISO)对抗ONOO-致脑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并经免疫荧光鉴定。以吗啉-斯得酮亚胺(SIN-1,1 mmol.L-1)作为ONOO-供体引起海马神经干细胞出现分化障碍,再分别用氧合血红蛋白(HbO2,0.05 mmol.L-1),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SOD/catalase,50 U.mL-1),褪黑激素(0.5 mmol.L-1)以及ISO(0.1mg.L-1)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情况。结果:SIN-1引起海马神经干细胞巢蛋白阳性(NSE+)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已分化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很明显。单独使用一氧化氮阴离子(NO.)清除剂HbO2或超氧阴离子(O 2-.)清除剂SOD/catalase可以增加NSE+细胞数量,改善形态变化。但ONOO-清除剂(褪黑激素)和ISO能够更明显地增加NSE+细胞数量并改善形态变化,尤以前者效果更加明显。结论:ONOO-可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产生不利影响。ISO可以对抗ONOO-引起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障碍,在脑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疡愈涂剂(YangYuTuJi,YYTJ)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用虎红染色法观察YYTJ高(132.5mg/L)、中(66.3mg/L)、低(33.2mg/L)浓度对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人单核细胞(THP-1)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黏附的影响,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YYTJ对HU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 cell ular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 YYTJ和TNF共同作用HUVEC12h后,高浓度YYTJ能明显抑制HUVEC与PMN以及THP-1黏附(P<0.05),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ICAM-1和CD44表达(P<0.05)。中浓度YYTJ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VCAM-1和CD44表达(P<0.05,P<0.01)。低浓度YYTJ能明显降低HUVEC表面CD44表达(P<0.05)。结论疡愈涂剂通过降低TNF诱导的HUVEC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给予阿米卡星(100μg·mL-1)损伤或MnCl2(2μg·mL-1)保护,于24,48,72,96 h时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HSP70 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HSP70蛋白表达。结果:阿米卡星损伤HK-2细胞后,细胞增殖显著减少,LDH释放量、NAG含量、MDA含量增加显著,SOD活力明显下降,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P<0.01);给予MnCl2干预后,HK-2细胞的细胞增殖明显有所恢复,LDH释放量、NAG含量、MDA含量有所下降,SOD活力有所增加,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有所下降(与损伤组比,P<0.01)。结论:阿米卡星的肾脏毒性与HSP70的表达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