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儿童TMD患者528例的性别、年龄对TMD症状体征的发生情况和CBCT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14岁TMD患者,分别按照性别及年龄(6-8岁低年级、9-11岁中年级、12-14岁高年级)分组,对疼痛、弹响或杂音、开口型异常及开口受限等症状体征和CBCT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男性147例、女性381例,低年级组51例、中年级组81例、高年级组396例,正畸转诊患者占总就诊人数的近三分之一(32.4%)。其中CBCT检查发现关节前间隙增大发生率最高(86.4%),开口受限发生率最低(22.7%),其余检测项目由高到低依次为:弹响或杂音(61.9%)、开口型异常(51.1%)、疼痛(50.6%)以及髁突骨质破坏(32.4%)。其中开口受限、髁突骨质破坏、关节前间隙增大在性别和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比男性发生率更高,并且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疼痛、弹响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会随年龄增大而升高。髁突骨质破坏的患者感到疼痛的几率比不痛患者高;而发生开口型异常和开口受限的几率反而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前间隙增大的患者感到疼痛和发生弹响的几率要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成以上儿童TMD患者CBCT检查发现关节前间隙增大,一半以上具有弹响或杂音、开口型异常及疼痛,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发现骨关节病髁突破坏影像。弹响、关节盘前移位、骨关节病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家长需要重视儿童的TMD主诉,医生需要增强诊断此类患者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2.
43.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技术矫正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技术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发育过度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82例上颌前突正颌外科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采用上颌前份节段性截骨术,必要时配合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进行治疗,部分患者配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结果在本组病例中,82例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面型和咬合关系,深覆盖术前为9~16mm,术后变为2~3mm;深覆(牙合)术前11~15mm,术后为1-2mm;角SNA术前为84.2°-85.3°,术后为83.2°~84.0°;角ANB术前6°~9°,术后2°~3°;唇齿关系术前6~12mm,术后1~2mm.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经术后8-36月临床随访,复发3例.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技术是治疗骨性上颌前突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正畸可使治疗效果进一步完善,且能减小术后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44.
头皮冠状切口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颧骨位于颌面部的突出部位,颧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骨折之一,且常波及邻近骨的骨折,又称之为颧骨复合体骨折。关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径路,文献报道不一。笔者着重介绍1997年1月-2003年6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颧骨复合体及颧骨骨折应用冠状切口入路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笔者多年用冠状切口行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方剂含药血清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用不同剂量的补肾壮骨方剂含药血清处理细胞,通过四唑盐( MTT)比色试验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试,检测补肾壮骨方剂含药血清对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补肾壮骨方剂含药血清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表达。结论补肾壮骨方剂含药血清促进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可明显促进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46.
颧骨复合体骨折定量复位校正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制颧骨复合体骨折定量复位校正仪。用其指导手术复位,提高疗效。方法:视头颅为一整体,根据镜像对称性原理,制成由面弓、滑动定位尺、轨限、耳杆和额托等附件构成的颧骨复合体骨折定量复位校正仪。对40名成年人(男女各20人)颧骨、颧弓突点的测量。结果:建立了正常人群颧骨、颧弓突点测量均值(Ar-mp)男性:左11.09±1.20/右11.55±1.35 mm;女性:左13.38±1.40/右12.85±1.20 mm。(Ar-ztu)男性:左31.12±1.85/右31.6±1.88 mm;女性:左35.33±0.87/右34.97±1.04 mm。以该校正仪用于临床单侧和双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术中骨折块的复位,提高了准确性。结论:临床上该校正仪指导骨折块复位固定,对颧骨颧弓突点和颅面部对称性的恢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下颌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引成骨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及正畸领域[1],且发展迅速。最近又有学者报道DO应用于颌骨缺损治疗及种植外科领域获得成功。本文将就牵引成骨术治疗下颌骨疾患过程中对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1概述DO的出现与应用  相似文献   
48.
颧骨几项非测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描述中国汉族人群现代人头骨颧骨复合体区的非测量性状的特征。方法:利用人类学观察方法,对108副颅骨样本的颧结节、颧弓上缘形态、颧骨额突上下角进行人类学研究。结果:颧骨外形高点多表现为颧结节,出现率约为80.5%。男性颧结节出现率略高于女性;颧弓上缘形态男性和女性多表现为直线型,出现率约为46.8%,上凸型约占38.5%,下凹型最少,约占14.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颧骨额突上角大多数是钝角,约占72%;其次直线型,约占14.4%;最少是锐角,约占13.6%;颧骨额突下角大多数是钝角,约占52.3%;其次是锐角,约占30%;最少的是直角,约占17.7%。结论:颧结节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颧骨的中点,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眶下缘中外1/3交接处下方约1.5~2.0cm处,大约在颧骨的下1/3处,即颧骨的最突出的部位在颧骨垂直长轴的中下1/3交界处。颧弓上缘形态的分型对颧弓骨折复位有参考价值,尤其对颧弓粉碎性骨折;颧骨额突下角的大小,可作为术中颧骨骨折复位的参考,防止手术出现误诊和误治。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切开翻瓣法拔除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400 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200 例,采用远中切口翻瓣法;B组200 例,采用常规角形切口翻瓣法,观察2组病例拔牙时间、干槽症发生率、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开口受限等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比B组长。术后第3天,A组面部肿胀及开口受限均较B组轻,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术后第7天,2组术后疼痛、面部肿胀及开口受限无显著差异。结论远中切口法翻瓣较角形切口法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肿胀及开口受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6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探讨三叉神经干及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取三叉神经干及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对照组采取封闭治疗,治疗之后进行疗效的对比。结果:进行治疗后,治疗组各时点VAS评分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1 d,VAS评分从治疗前的(8.52±2.25)降至(2.21±2.05),有效率96.9﹪;对照组治疗后1 d,VAS评分从治疗前的(8.48±2.16)降至(4.23±2.12),有效率65.6%。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干及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