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21.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坎地沙坦,疗程为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给药6月后血浆BNP浓度、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51%、40%、9%,对照组分别为40%、3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EF、FS、CI改善(P均〈0.01),血浆BNP浓度降低(P〈0.01)。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可降低CHF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阑尾脓肿切口感染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1例,全组内并没有在腹腔内发生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的现象,术后也没有肠瘘、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结论:急性阑尾炎易误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好手术时机进行阑尾切除术,防止在术后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肛痈方内服外用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当天开始静滴海替舒,术后第1日开始予痔疾洗液熏洗创口;治疗组术后当天开始口服肛痈方,术后第1日开始予肛痈方药液熏洗创口。2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6、IL-1β、IL-8蛋白含量变化,创面p H值变化,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包括炎症及水肿,纤维细胞、血管增生情况)。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患者降低IL-6、IL-1β、IL-8三种炎症因子含量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创面p H值显示酸性,对照组p H值仍显示碱性,治疗组创面p H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经组织病理学观察,治疗后治疗组纤维增生、血管增生、炎症、水肿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痈方内服外用可促进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研究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mono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54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原发50例,复发4例)和18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MOGAT2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强弱,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翼状胬肉组中MOGAT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4例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29例,弱阳性表达8例,阴性表达9例;1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1例,阳性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3例,阴性表达8例。MOGAT2在翼状胬肉组和正常结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P=0.016)。在翼状胬肉组中,不同年龄、性别MOGAT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OGAT2的表达强度与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户外工作时是否防护、是否吸烟、饮酒、血糖、血压情况及初、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P<0.05)。结论 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呈高表达,进展期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静止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坎地沙坦,疗程为6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及给药6个月后测定血浆BNP浓度、LVEF(心脏射血分数)、FS(左室短轴缩短率)。结果:治疗组EF、FS改善(P均〈0.01),BNP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浓度,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26.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细菌性眼内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快速诊断外源性细菌性眼内炎的价值。方法 建立常见致病性细菌的PCR检测方法 ,检测 3 6例眼内液标本 ,与细菌培养做比较。结果 PCR 5小时就可检测出标本中微量细菌 ,3 6例眼内液标本 3 1份阳性 (86 1% ) ,培养阳性 2 3份 (63 9% ) ,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 (χ2 =4 90 ,P <0 0 5 )。结论 PCR速度快、敏感性高 ,有助于外源性细菌性眼内炎的快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7.
基因芯片(Gene Chip)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F)创建并发展起来的,1996年世界上第一块商品化基因芯片问世,由此掀起了基因芯片研究热潮。并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基因芯片技术。并己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及不同性别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 lenetetrahy drofolatereductase,MTHFR)C677T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扩增技术(PCR-RFLP)及DNA测序法分析宁夏地区146例回族和169例汉族人群及回汉族男、女性MTHFR C677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结果宁夏汉族人群MTHFR C677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 20.4%、C/T 54.5%和T/T 24.8%,回族为C/C8.2%、C/T 88.4%和T/T 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回族男性该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1%、88.6%和4.3%,女性为9.2%、88.2%和2.6%(P>0.05);汉族男性为26.0%、46.3%和27.7,女性为17.4%、59.1%和23.5%(P>0.05)。结论宁夏地区回、汉族MTHFR C677T的三种基因型CC、CT、TT的分布存在差异,三种基因型的分布在性别间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究促愈熏洗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大鼠模型肛门部创面修复效果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肛瘘模型组、促愈熏洗方组和高锰酸钾组(阳性对照),连续干预14 d后,观察大鼠创面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创面局部血流量和新生毛细血管数; 剪取创面肉芽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生长相关因子和炎症因子的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肛瘘模型组创面愈合率、局部血流量、新生毛细血管数、肉芽组织VEGF、Ang-Ⅱ、IGF-1R、PDGF、TGF-β1及p-Smad3/Smad3表达均降低,IL-6、IL-12、IL-1β及TNF-α表达均升高(P<0.05); 与肛瘘模型组比较,促愈熏洗方组和高锰酸钾组创面愈合率、局部血流量、新生毛细血管数、上述血管生长相关因子及TGF-β1/Smad3均升高,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且促愈熏洗方组改善效果均优于高锰酸钾组(P<0.05)。结论:促愈熏洗方可有效促进肛瘘术后创面大鼠模型肛门部创面愈合,可能与通过活化TGF-β1/Smad3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0.
PDA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陆宏  付春华 《现代护理》2008,14(3):374-375
目的进一步探讨PDA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使其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带来创新与变革。方法将PDA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使信息系统的触角延伸到病床旁,实现病人信息的动态采集,即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结果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缺陷发生率由3.06%降至0.64%。护士用于表格书写的时间大大降低,服务于患者的时间较前更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满意率由95.4%提高到98.2%,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结论PDA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