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BAFF(Bcell activatingfactorbelongtotheTNFfamily)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新成员 ,它是B淋巴细胞生长、分化和发育所需的细胞因子 ,BAFF过度表达有可能参与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产生和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坏 ,同时BAFF作用于活化的B细胞 ,增强体液免疫应答以及在T细胞活化中发挥共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建立CD137单抗联合IL-15体外扩增NK细胞的方案,研究扩增后N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免疫磁珠阴性分选获取CD3-CD56+NK细胞,将NK细胞分成对照组、IL-2组、IL-2+CD137单抗组、IL-2+IL-15组、IL-2+CD137单抗+IL-15组进行培养,经锥虫蓝染色法计算NK细胞的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表型,LDH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扩增后NK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的分泌量。结果:经磁珠分选后NK细胞纯度为(93.28±3.21)%。IL-2+CD137单抗+IL-15组NK细胞扩增倍数明显高于IL-2+CD137单抗组、IL-2+IL-15组、IL-2组及对照组[(86.20±5.00)vs(60.01±5.00)、(49.06±4.39)、(17.04±1.49)、(3.95+0.23)倍,P<0.01]。IL-2+CD137单抗+IL-15组N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93.14±3.27)%vs(83.15±4.03)%、(71.25±3.24)%、(62.27±3.01)%、(49.38±2.35)%,P<0.01]。IL-2+CD137单抗+IL-15组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IL-2+CD137单抗组、IL-2+IL-15组、IL-2组及对照组[(296.25±9.79)vs(260.47±11.55)、(201.13±6.36)、(138.36±6.09)、(38.42±3.56)pg/ml,P<0.01]。结论:CD137单抗联合IL-15能高效扩增NK细胞,扩增的NK细胞高效杀伤A549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构建分泌独特型免疫球蛋白(idiotype, Id) 的BALB/c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建立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开展Id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疫苗的免疫治疗提供物质基础。 方法: 采用降植烷和不完全弗氏佐剂间隔致敏6~8周龄BALB/c小鼠,继而采用细胞融合技术、ELISA法、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 筛选获得分泌Id的阳性克隆;体内诱生腹水和体外无血清培养法制备Id,优球蛋白沉淀法结合凝胶Suphecray200过滤纯化Id;建立荷瘤模型,从荷瘤小鼠骨髓前体细胞诱导DC。 结果:获得2株稳定分泌Id的BALB/c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SB4和SB5,Id均为IgM/κ;成瘤率均为100%,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期为(30±4) d。 结论: SB4和SB5能持续稳定分泌非自身反应性Id,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高转移率。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研制特异性识别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单克隆抗体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作出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为抗原 ,常规免疫BALB/c小鼠 ,经细胞融合、ELISA筛选、有限稀释亚克隆获得抗人EPO杂交瘤 ,以免疫印迹和快速Ig亚型分类对所获单抗作出初步鉴定。结果 经筛选获得 1株稳定分泌的抗rhEPO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 (1D1)。亚型鉴定为IgG2b ,轻链为κ链 ,用Westernblot分析证实该单抗对rhEPO特异性识别。结论 成功获得 1株可分泌特异性识别rhEPO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  相似文献   
135.
选取识别不同抗原位点的鼠抗人B7-2单抗1F9和6C8分别作为包被和检测抗体,用生物素(Biotin)标记检测抗体,建立双单抗夹心的sB7-2检测方法。在对其特异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30名健康献血者血清中sB7-2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建立的sB7-2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0.15 ng/ml,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的检测范围0.31~20.00 ng/ml。单抗1F9包被的测定板,4℃放置30 d内,工作曲线中各测定点的变异系数<5.9%。SLE患者血清中sB7-2的含量为(2.207±0.517)ng/ml,与健康献血者的(1.275±0.263)ng/ml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中建立的人sB7-2检测方法,能够对血清中sB7-2进行定量分析,可为该分子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与判断预后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36.
采用放射免疫标记抗体竞争结合法,对3株抗rhIL-6单克隆抗体识别的表位进行了鉴定。按识别表位的不同,将3株单克隆抗体分为两组:一组SI8,SI9识别相同或相近的表位,另一组SI7。在表位鉴定的基础上,选择识别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由此获得最佳组合,灵敏度为80pg/ml。通过对肾脏病人血清IL-6水平检测,所得结果与以IL-6依赖株B9生物学检测结果一致,且重复性好,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37.
B7-1分子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以寡聚体形式表达于大多数APC表面,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活化的T、B淋巴细胞~([1]).  相似文献   
138.
转人B7.2基因的L929细胞对T细胞增殖和分泌IL-10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RT-PCR法,从由LPS刺激的人的DC细胞中抽提mRNA,扩增获得编码人B7.2分子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及测序进行鉴定确证,进而构建PEGZ-term-B7.2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上清感染L929细胞,经Zeocin筛选,建立稳定表达人B7.2分子的L929基因转染细胞株。并证实了B7.2基因转染细胞能有效地促进T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促进IL-10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9.
免疫老化与T淋巴细胞功能性分子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免疫老化(senescence)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免疫系统参与机体正常的老化过程, 是机体衰老的主要调节系统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 免疫细胞发生增龄性改变.T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介导细胞免疫的效应性细胞, 其在免疫老化过程中, 诸多功能性分子如免疫突触形成所涉及的分子、 T细胞活化所需的协同刺激分子及凋亡相关分子等均发生增龄性改变, 从而导致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功能下降或出现异常, 致使老年人易罹患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CD86嵌合抗体ch1D1对天然高表达CD86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增殖抑制及杀伤效应.方法: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h1D1对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识别;经ch1D1(终浓度10 μg/ml)处理Raji细胞,MTT法检测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ch1D1诱导Raji细胞表面FasL及Fas的表达;MTT法检测ch1D1介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Raji为靶细胞的ADCC效应.结果:ch1D1可特异性识别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阳性结合率为97.5%.ch1D1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27.1%,较鼠源性亲本抗体1D1组(抑制率为38.8%)略下降,但两者统计学比较无差异(P>0.05).与CD80嵌合抗体ch4E5联合应用抑制率可达56.3%,明显高于ch1D1单独作用的抑制率(P<0.05).ch1D1作用4小时后,Raji细胞表达FasL水平开始升高,处理72小时阳性表达率为6.8%,较亲本抗体1D1组(阳性表达率3.2%)升高,但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ch1D1作用24小时,Raji细胞Fas表达水平开始上调,阳性率为6.1%,较1D1组(阳性表达率4.8%)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h4E5联合应用均较ch1D1单独作用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升高,但统计学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经ch1D1处理4、24、48、72小时,介导PBMC对Raji细胞杀伤率分别为25.0%、52.0%、71.3%、72.7%,与人IgG1及鼠源亲本抗体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人CD86嵌合抗体可抑制高表达CD86分子的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嵌合抗体Fc段介导的ADCC效应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