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志贺毒素1型A亚基(Stx1A)重组蛋白并鉴定。方法从EHEC O157∶H7基因组中扩增编码Stx1A的基因,经测序无误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诱导、纯化获得目的蛋白Stx1A,并对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质谱鉴定。重组的Stx1A蛋白免疫BALB/c小鼠,观察小鼠抗血清与EHEC O157∶H7毒株特异性反应。结果 PCR扩增的Stx1A基因为945 bp,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2b(+)-Stx1a,重组蛋白在原核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通过AKTATM-His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化。质谱分析表明目的蛋白为Stx1A。Western blot显示鼠抗Stx1A血清可与EHEC O157∶H7毒株产生的天然毒素蛋白结合。结论成功克隆了EHEC O157∶H7 Stx1A基因,并获得重组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受体。最近的研究表明TIGIT可通过与癌细胞或病原体感染细胞表面的多种配体相结合,直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或间接诱导免疫抑制性因子的产生。用TIGIT单克隆抗体干预可明显改善免疫细胞的功能,有望成为类似于PD-1的全新治疗靶点。因此,阐明TIGIT在感染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将有助于揭示多种疾病中免疫细胞功能低下的原因,并为病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案。本文简要介绍TIGIT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且就TIGIT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3.
钙网蛋白(CRT)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质网中高度保守的钙结合蛋白,由N、P和C结构功能区组成,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寄生虫CRT由虫体分泌或在虫体表面表达,在虫体感染与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寄生虫感染宿主后,CRT作为一种抗原成分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通过促进细胞成熟增殖分化,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提供免疫保护;将重组CRT作为疫苗免疫小鼠,在攻毒的小鼠模型中提供免疫保护。同时,寄生虫CRT通过干扰宿主补体激活的初始阶段或作为毒力因子参与寄生的建立及维持。不仅如此,CRT还可通过免疫佐剂、抑制血管生长与受体结合等方式发挥抑癌作用。本文将围绕上述内容展开综述,以期为探索寄生虫感染防治新途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获得快速灵敏检测人血清杀虫活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体外人血清的杀锥虫活性。结果 显示OD570 值和3×105 ~5×106 孔虫体数呈线性关系。测得人血清的溶虫效率为62 % ,与镜检计数法的结果相符。结论 MTT比色法结果准确,可成功地用于评定体外人血清溶虫活性。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教育行政干部,1992年退休后,不上班,不开会,想睡就睡,想起才起,整天无所事事,生活越来越没规律。老伴和孩子们常劝告我,应多注意身体,可自己以为身体素质不错,对此就没有理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尝到了苦果。先是出现头痛、便秘,接着又闹失眠。更严重的是突患脑血栓,经医院抢救,身体虽基本康复,却落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IHA对125例弱智儿童、68例正常人及19对弱智儿童母子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检测了26例感染弓形虫的弱智儿童、38例未感染弓形虫的弱智儿童和28例正常儿童血清lgG、IgA、lgM和补体C3含量。结果提示弓形虫感染与智力低下密切相关;血清抗体阳性与弓形虫感染关系不大;血清补体C3含量降低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NDV F基因DNA疫苗对新城疫病毒灭活油乳苗的免疫协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控制新城疫发生和流行的新途径。方法:利用所构建的F基因pcDNA3真核表达质粒(DNA疫苗)和新研制的地方流行株灭活油乳苗,观察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DNA疫苗对地方分离株灭活油乳苗的免疫协同作用。结果:在7日龄时应用灭活油乳苗和DNA疫苗联合免疫的鸡群,在14~57日龄整个观察期内,不但其胸腺T淋巴细胞对ConA、法氏囊B淋巴细胞对PMA的反应均明显强于单纯油乳苗免疫组(其中除在接种后第7天时两组鸡的B淋巴细胞增殖OD570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检测时间两组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特别是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在接种第14天后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HI抗体效价水平也持续性高于单纯油乳苗免疫鸡群,并在免疫接种后35~49天时差异显著(P〈0.05)。在免疫接种后第49天时进行的攻毒保护试验中,联合免疫组的保护率为100%,而单纯油乳苗免疫组鸡在观察期内则有2只发病,保护率为86.7%,且有1只死亡。结论:试验所用F基因DNA疫苗和灭活油乳苗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产生较好的免疫协同作用,从而使机体对NDV的综合免疫保护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羊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的研究是研制捻转血矛线虫疫苗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研究的深入,已经清楚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机理主要包括“快速排斥”和“迟发性排斥”2种排斥机制。在这2种排斥机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CD4 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IgA、IgE、IgG1)的B淋巴细胞和能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的肥大细胞。其中CD4 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向CD4 Th2型T细胞方向发展并起主导作用。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些细胞和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会有所不同,特别是采取不同的抗原免疫动物时这种不同反应会很明显。本文着重阐述了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机理及其在不同抗原刺激条件下机体的反应,希望对研究和开发抗捻转血矛线虫疫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1 四十年医路,老师的经历激励我们前行、前行、再前行 石汉平教授(图1)说:"走上医路我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上不了大学,当不了医生".1979 年,如愿考入医学院.选择做医生,是石汉平从小就有的愿望.小的时候,家在农村,生活和医疗条件都很艰苦.那个时候农村的人得了病,没有钱治疗,很多时候只能忍着.石汉平记得母亲的牙疼,一到晚上就疼得特别厉害,现在看来只是小小的牙髓炎,但是那个时候母亲只能用头撞墙来缓解疼痛.石汉平流着眼泪,毫无办法.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个医生,为母亲和家乡的亲人解除痛苦.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让石汉平有机会改变命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