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60~78岁、符合CCMD-3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35例)和帕罗西汀组(35例),进行为期6W的观察,使用HAMD和TESS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w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0例患者全部完成研究,米氮平组HAMD总减分率为73.1%,帕罗西汀组为72.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内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米氮平组不良反应为嗜睡、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帕罗西汀组为兴奋、激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2.
不同临床亚型焦虑障碍患者心理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焦虑障碍患者不同临床亚型间个性倾向、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等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病例时照研究,对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利用中国人个性量表一情感量表(CPAI2-E)、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比较焦虑障碍不同临床亚型间的差异性.结果 (1)患者组情感量表的诸因子、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不同的临床亚型之间抑郁因子、躯体症状因子、躯体化因子和焦虑特质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2.86~7.26,P<0.01或P<0.05).结论 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广泛的病理心理学机制,不同临床亚型间病理心理学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3.
离婚家庭儿童个性特征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对儿童心理发育个性形成可产生不同的影响[1]。离婚家庭儿童个性特征资料少见报道,本文试图用1∶1配比的方法,探讨离婚家庭儿童的个性特征。对象与方法对象 离婚家庭及和睦家庭儿童配对研究共85对,男49对,女36对。实验组均为父母离婚1-2年者,年龄在7-12岁。对照组则随机抽取与实验组同校、同班、同龄、同性别、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相近者。方法 采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2],严格测试。先按EPQ手册判断标准分别计算P(精神质),E(内-外向性),N(情绪稳定性),L(掩饰性)各维度粗分,并比较每一维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65.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急性脑血管病和冠状动脉疾患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与共同的病理基础,二者常并发,又相互转化。本文就我科与本院内科1972—1978年收治的115例脑、心血管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对焦虑障碍患者个性倾向、自我效能感、焦虑特质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焦虑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例健康人利用中国人个性量表-情感量表(CPA12-E),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结果(1)女性患者抑郁因子、躯体紧张子因子分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的性兴趣因子得分高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2)不同文化程度焦虑障碍患者躯体症状因子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文化程度较低者得分较高。结论(1)男性性习惯趋向不良高于女性,而女性抱怨等消极情感倾向和敏感、易激惹的躯体症状倾向突出,自我效能感更低;(2)低文化程度患者较多存在躯体症状和躯体化个性倾向。  相似文献   
67.
本文报道了一组延续四代的Huntington氏舞蹈病的家系调查和5例生存病例的报告,并对本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8.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郎艳  苏林雁  李幼辉 《中国医药》2008,3(10):641-642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62例住院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2组:利培酮组32例应用利培酮治疗,奋乃静组30例应用奋乃静治疗,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比分析。结果利培酮组显进率75%,奋乃静组为47%,2组间显进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疗效指数差异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5)。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差异P〈0.01。治疗第1周末,除激活增高因子外,2组病例的其他各因子改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2、4周的活力缺乏因子、敌对猜疑因子的差值在2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较奋乃静起效时间快且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9.
【摘要】目的:分析首发未用药强迫症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的特点及差异,探讨首发未用药强迫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状态。方法:对24例首发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24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法分离静息态脑网络成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采用单样本t检验制作网络成分模板,再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不同功能网络内异常脑区的比较;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评估临床症状。结果:通过首发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数据分析获得10个静息态脑网络模板,分别为前默认网络、后默认网络、背侧注意网络、突显网络、左额顶网络、右额顶网络、内侧视觉网络、外侧视觉网络、枕极视觉网络、听觉网络。静息态脑网络内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显示后默认网络中双侧楔叶功能连接增强(T=3.822,P<0.05),右额顶网络中右侧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增强(T=5.291,P<0.05),外侧视觉网络中右侧枕中回功能连接增强(T=4.614,P<0.05)。右侧额顶网络的右侧顶下小叶功能连接值与Y-BOCS总分呈负相关(r=-0.470,P<0.05)。结论:首发强迫症患者较健康志愿者存在多个静息态脑网络异常,主要表现为功能连接的增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估中国人个性量表之情感量表(Emotional Problems Factor of 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2,CPAI2-E)在焦虑障碍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以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名健康对照为样本进行信度、效度评定。结果:①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6个CPAI2-E因子分别得到2~4个子因子层面,条目负荷在0.413~0.779之间。实证效度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②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948,各因子在0.755~0.896之间。重测信度检测发现,CPAI2-E量表为0.718,各因子在0.496~0.730。结论:中国人个性量表之情感量表(CPAI2-E)在焦虑障碍患者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