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壳聚糖/PGA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5mm缺损后神经再生的进程。方法:雌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行壳聚糖/PGA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5mm缺损模型,实验分1W,2W,3W 3个时间点,分别于各时间点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坐骨神经再生的进程。结果:壳聚糖/PGA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5mm缺损,1W时长入约1 500μm,2W时再生纤维已接近远端桥接处,长入距离约5 000μm,同时远端溃变的碎屑已基本清除;3W时可见部分再生神经纤维已完全通过神经移植物生长至损伤远端,同时可观察到局部有髓鞘蛋白P0的表达。  相似文献   
62.
将各肠道病原菌诊断血清标记在自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Z_5株上,以协同凝集反应的方法对标准菌种和新分离的地方株肠道病原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和福氏痢疾杆菌的分型试验,所得结果与平行的诊断血清玻片凝集反应完全一致。这一新的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良好的敏感性,是适合于医院检验和防疫部门流行病学调查,作为常规方法中的血清学鉴定使用的简便而经济的方法。同时进一步证实了Z_5株是可以试用于SpA在免疫学和血清学研究上的良好菌种。  相似文献   
63.
本实验用不连续、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以损伤坐骨神经远侧端提取的具有神经诱向生长作用的、PI为5.2的18kD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Elisa法筛选,获得二株(Ⅲ8G、Ⅳ3C)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分子量为18kD蛋白。免疫组化法显示:在实验组坐骨神经远侧端为阳性反应,对照组坐骨神经的神经膜为阴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利用电生理学指标评价人工组织神经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后的效果。方法:以狗作为实验对象用人工组织神经辅加神经再生素、或自体神经桥接坐骨神经30mm缺损;在术后6个月时,采用在体引导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方法及肌电图的检测。结果:人工组织神经移植和自体神经移植相比再生的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组织神经具有良好的神经再生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海人酸毁损成年大鼠海马中的迁移和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胎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立体定位注射海人酸毁损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毁损1周后,将Hoechst33342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毁损区.分别于术后1、2,4、8周取材,利用荧光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追踪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毁损侧海马中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海马锥体层呈链状迁移,并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细胞。结论: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海马锥体层呈链状迁移。大部分分化为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6.
陈雪  张沛云  王晓冬  吴坚 《解剖学报》2004,35(3):234-239
目的 研究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在受损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用酶联间接法和双重免疫荧光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量阳性区域的强度与面积。结果 损伤神经的近侧端和远侧端中施万细胞均有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的阳性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分布于施万细胞膜上,远侧端的阳性反应物强度和面积强于和大于近侧端。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分布于损伤近侧端和远侧端的施万细胞膜上,并且远侧端中该蛋白的表达强于近侧端。  相似文献   
67.
陈罡  王晓冬  张沛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3):215-218,T003
本研究目的在于制作新生鼠脊髓细胞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凋亡模型 ,为筛选神经组织的保护物质提供新手段。为此 ,将新生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切断后 ,用无菌止血海绵包裹断离的神经近侧断端 ,海绵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或 NGF,术后 3、6、12 h用 TU NEL 法检测脊髓细胞凋亡状况。结果表明 ,TUNEL显示生理盐水组在三个时间段均出现大量脊髓细胞凋亡 ,而 NGF组的凋亡细胞数量很少。提示 ,切断新生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后可建立脊髓细胞凋亡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8.
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单味中药促神经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寻找有效的促神经生长的中药成份是当代中医药学和神经科学中日趋受重视的课题,为了阐明具有确切作用的促神经生长的单味中药,该研究采用神经细胞培养方法,从百余种中药中筛选出牛膝,当归,菟丝子,白术等具有明显促神经生长作用的单味中药,该结果从细胞水平为中药促神经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本实验采用壳聚糖导管和聚乙醇酸(PGA)纤维支架构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对早期神经再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chwann细胞和新生轴突沿PGA支架纤维有序地生长。术后4、7、10和14d,新生轴突和Schwann细胞沿支架由近及远长入的距离分别约150μm、500μm、1.3mm和3.5mm。术后4周,新生轴突前沿已经通过整段移植物长到远侧神经端。实验表明,该移植物有利于Schwann细胞和新生轴突的有序导向生长,能够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0.
神经桥接物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缺损是骨科、显微外科及战伤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 ,发展修复周围神经系统的技术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人造神经桥接物是应用能沟通受损神经远近端 ,具有引导和支持神经再生的合成材料制成的“桥梁” ,它可以是中空的 ,也可以加入生长因子、细胞或纤维丝。本文重点分析了近年研究的不可吸收人造神经桥接物、可吸收人造神经桥接物及人造生物神经桥接物三者的优、缺点 ,提出植入雪旺氏细胞的人造神经桥接物可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相互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来源 ,但有必要研究如何获得足够的雪旺氏细胞植入桥接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