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临床实践操作教学为中心,按照认识规律巧妙地运用分阶段阶梯式教学方法,使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见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动手能力均获得显著提高,该方法在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乙醚法制备脱蛋白骨(deproteinized bone,DPB)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过氧化氢-乙醚法将大白兔干骺端松质骨脱脂、脱蛋白制作成生物衍生骨材料——DPB。倒置相差显微镜、体视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PB材料外表面、孔隙内表面结构、孔径大小和孔间交通情况。pH计检测仪检测DPB材料的培养液pH值。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微量凯氏定氮法检测DPB材料中蛋白质含量。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体视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DPB材料具有原骨组织的三维多孔一网架结构系统。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结果显示,孔隙率为(83.26±5.35)%;孔径最大径为(315.11±17.51)μm,最小径为(109.37±11.33)μm。浸泡DPB材料组培养液pH为7.383±0.015,空白对照组培养液pH为7.380±0.02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DPB材料的培养液未发现细菌或霉菌生长。DPB蛋白质含量为(20.4±1.2)%。结论由松质骨来源制作的DPB是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西德慕尼黑科技大学依萨临床医学院的整形和再造外科的断肢再植的早期经验.他们主张成立一个再植中心并采用散发说明书(Circulated a 1eafled)的办法,让人们知道他们在进行断肢再植工作,并告诉伤员如何保藏肢体的离断部分,以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从1987年3月到2000年3月共收治医源性桡神经损伤36例,其中33例是手术致伤,3例是多次手法复位致伤。手术治疗32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神经外膜缝合或外膜一束膜缝合修复8例,神经松解19例,肌腱转位8例,自行恢复3例。结果:27例病例随访1~6年,按张咸中标准评价,优20例,良4例,差3例。结论:加强医生的责任心,熟悉桡神经的有关局部解剖和细致的手术操作,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旦发生,早期诊治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女科舌象变化的规律和形成机理,对10名育龄妇女的月经周期进行舌象连续观察,发现8例受试者中,舌色、舌体、舌侧缘形态、乳头的分布和计数、舌苔和舌的津液均有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的中期,6例可见舌象的突变现象,经性激素测定、B超检查卵巢、宫颈粘液涂片所判断的排卵期基本符合8例;舌的一侧变化突出者,提示排卵在同侧卵巢。从而,舌象的周期性变化可作为预测雌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的一项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基因治疗在骨科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曹凯  安洪  蒋电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30-1532
多种蛋白质(因子)在骨科领域具有治疗前景,但是外源给予蛋白质进行治疗效力有限甚至无效。基因治疗为疾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就目前基因治疗的方法及在骨愈合、椎间盘疾病、肌腱和韧带、关节和软骨、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型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体外增强骨质疏松性松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选择适合临床使用的骨水泥。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1在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取5具老年和1具青年的T1-T6脊柱和双侧股骨髁标本,经X线摄片未见明显病理性缺损和破坏。椎体压缩实验:将脊柱标本去除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成分后仅保留椎体34个。①老年椎体28个,随机分为4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含量60%的复合骨水泥组(HP1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含量70%的复合骨水泥组(HP2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含量80%的复合骨水泥组(HP3组)、骨质疏松组,7个标本/组;青年椎体6个,作为正常对照组。②HP1,HP2,HP3组分别注射含量为60%,70%和8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5mL,骨质疏松组和正常对照组仅作穿刺。③测定每个标本的载荷-位移数据和压力-位移曲线,采样频率为10Hz。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用于实验的股骨髁10个。①老年股骨髁8个,随机分为4组:HP1,HP2,HP3组及骨质疏松组。2个/组;青年股骨髁2个,作为正常对照组。②HP1,HP2,HP3组分别注射含量为60%,70%和8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20mL,骨质疏松组和正常对照组仅作穿刺。然后将各组股骨髁的松质骨制成10mm&;#215;10mm&;#215;30mm的松质骨条标本,5个/每组。测定各组的抗扭强度和抗扭刚度。结果:椎体压缩实验中保留34个椎体,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中选用10个股骨髁,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椎体压缩实验:①各组屈服强度和最大抗压强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均〈0.05);但HP1,HP2,HP3组仍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各组抗压刚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0.05);但HP1,HP2,HP3组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HP3组差异显著(P〈0.05)。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①各组抗扭强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的抗扭强度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d〈 0.05);但HP1,HP2,HP3组的抗扭强度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P2,HP3组尤为显著(P〈0.05)。②各组抗扭刚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的抗扭刚度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0.05);但HP1,HP2,HP3组的抗扭刚度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P3组尤为显著(P〈0.05)。结论: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材料能够增强骨质疏松松质骨的抗压和抗扭性能,治疗骨质疏松骨折,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另外,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含量为60%和70%的复合骨水泥有较好的抗压和抗扭性能,更符合临床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骨坏死模型中脂类代谢异常对骨修复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凯  安洪  蒋电明  黄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52-7953,i002
目的:探讨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及脂类代谢异常对骨修复重建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12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联合应用马血清加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骨坏死模型,对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兔股骨头进行组织学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MRI观察,并对兔的血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检测,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出现了典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第1周即出现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明显升高,分别为(3.04&;#177;0.09),(2.43&;#177;0.19)mmol/L,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13和27.71,P<0.001)。AST,ALT实验第1周开始出现升高,分别为(72.3&;#177;7.5),(97.6&;#177;8.2)U/L,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55和17.72,P<0.001),第5周与实验前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t=11.55和15.36.P<0.001)。结论:血管炎、血脂代谢异常和肝功能损害共同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影响骨组织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19.
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临床上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材料:选用2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6~3.5kg,实验动物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国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16#上颌窦穿刺针(外径1.6mm,内径1.05mm,长80mm)、日本Olympus公司光学显微镜(BH-2型,LM)、日本Hitachi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H-600,SEM)。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随机摸球法取18只实验兔为模型组,其余8只不造模,作为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进行造模,实验兔麻醉后,采用髋后外方入路,根据兔存在第3转子这个特殊的解剖结构,从股骨后外方肌间隙进入,在第3转子上方仅切除大转子外侧部分而不打断股骨颈,暴露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用自制的大小合适、粗细不同的髓腔锉反复扩髓后(深度为股骨长度的1/2),反复冲洗创面,冲出破坏的骨髓组织,纱布条蘸干。按粉、液比2∶1比例调配骨水泥,持续手工搅拌,待聚合至面团状态后使用,为避免骨水泥填入股骨骨髓腔后深度无法控制,首先将一小块面团状骨水泥作成髓腔大小塞状物,用器械轻轻填入髓腔内至股骨中段狭窄处,作为髓腔塞,待10min骨水泥基本固化后,再将其重新调配好呈面团状骨水泥,用器械填入股骨髓腔内,直至填满为止。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缝合关闭切口,分别于术后4,8及16周取材观察,每次取6只,对照组直接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两组实验兔实验侧远侧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标本组织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兔实验侧远侧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学观察结果。②透射电镜下左侧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标本组织学变化。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实验兔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关节滑膜组织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后16周关节软骨破坏,骨组织结构损害,滑膜组织增生、肿胀;甲苯胺蓝染色显示造模后16周实验兔关节软骨全层失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造模后16周软骨细胞Ⅱ型胶原染色阳性,关节滑膜细胞及软骨细胞TGF-β1染色阳性。②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实验兔关节软骨和骨细胞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16周部分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坏死、崩解。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导致股骨远端血循环障碍,使股骨远端骨代谢发生紊乱,最终造成远侧关节骨、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了退行性病变或坏死。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可引起了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复方丹参对股骨远端骨内压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2只,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出6只作为造模后即刻组。其余36只兔随机分为2组,复方丹参注射组及生理盐水注射组各18只,再根据不同观察时点分为造模后4,8,16周组,每时点6只。复方丹参注射组造模后每只兔肌肉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mL/d,共4周;生理盐水注射组造模后每只兔肌肉注射氯化钠生理盐水注射液2mL/d,共4周。主要观察指标:测量两组兔造模后即刻、4,8,16周实验侧骨内压。结果:造模后4,8,16周生理盐水注射组兔实验侧骨内压显著高于复方丹参注射组(P〈0.05)。生理盐水注射组兔实验侧各时点骨内压均处于骨内高压状态,造模后16周骨内压有所下降。造模后4周实验侧骨内压显著高于造模后16周(P〈0.05),其他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复方丹参注射组兔实验侧骨内压在造模后4周基本恢复正常骨内压水平,造模后8,16周继续保持正常骨内压水平不变。造模后4,8,16周实验侧骨内压均显著低于造模后即刻(P〈0.05),造模后4,8,16周3个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可以有效降低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引起的骨内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