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分析预后.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住院治疗92例糖尿病足患者,按Wagner不同分级分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检查结果,记录患足创面3个月愈合率,分析不愈合原因.结果 不同Wagner分级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溃疡持续时间、糖化血红蛋白、踝肱指数、血高密度脂蛋白、慢性肾脏病(CKD)3期以上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agner1级组创面持续时间较Wagner(2~5级)组短(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沉数值随着Wagner分级增加逐渐升高,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随着Wagner分级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Wagner分级患足3个月愈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由炎性和营养状态指标结合糖尿病足溃疡Wagner分级,评估患足感染、坏疽情况.患足血供和足部坏疽程度决定了患足的预后.  相似文献   
42.
糖尿病足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43.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由于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引起的糖尿病足坏疽,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耱尿病足创面的愈合情况.方法 对1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及糖尿病足坏疽的患者,采用单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注射治疗后,分离、采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注射于患侧下肢,同时观察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观察指标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患肢发凉、疼痛情况明显改善;足坏疽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双下肢血管超声、踝/肱指数(ABI)、皮温、血管核磁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合并糖尿病足坏疽的患者,可以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疗效,而且经济、方便、患者痛苦小,是临床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吴石白  关小宏  赵永东  唐红 《河北医药》2010,32(16):2173-217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的患者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抗凝溶栓效果。方法选取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口服阿司匹林加国产氯吡格雷组(泰嘉组,n=48)及阿司匹林加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n=42),观察2组介入术后血小板功能及下肢动脉远期通畅率情况。结果 2组介入术后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下肢动脉再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防止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及再狭窄,进口的和国产的氯吡格雷治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45.
吴石白  关小宏  王璐宁  唐红  赵永东 《河北医药》2010,32(15):2017-2018
目的评价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敷料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处于糖尿病足修复期创面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局部创面使用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敷料组(A组)和局部创面使用常规传统敷料组(B组),每组30例。结果 A组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足创面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生长,2组创面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敷料能有效控制合并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糖尿病足创面感染,促进糖尿病足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索糖尿病足感染中病原菌谱变化规律及主要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率,以期选择最优的抗感染方案.方法 收集、对比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1997 2010年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培养结果,确定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谱变迁及主要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状况.结果 糖尿病足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59.4%下降至2010年的43.5%;革兰阳性菌感染逐年上升,从1997年的40.6%上升至2010年的45.2%,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明显减少,从1997年18.8%下降至2010年的11.3%;真菌感染比例有升高,从2006年1.9%上升至2010年的11.3%.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谱随时间变迁而改变,同阶段患足局部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可能不同,或者同一种病原菌在不同阶段对一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不同;应多次进行创面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负压辅助闭合创口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2014年9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536例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268例采用VAC治疗,对照组26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二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创面愈合好,观察组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AC用于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8.
论述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强化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简称"三基")训练的做法和体会。通过强化师资培训,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习生"三基"训练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升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老年糖尿病易并发低血糖反应 ,临床上很常见。本文收集了 1 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部分糖尿病并低血糖病例 30例 ,并加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 5 5~ 74岁。单纯糖尿病者 2 1例 ,糖尿病足坏疽者 7例 ,糖尿病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1例 ,糖尿病并甲状腺机能减退 1例。1 .2 低血糖诱发因素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过量 1 4例 ;糖尿病足坏疽好转或治愈 ,感染应激状态解除 4例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1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 1例 ;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 6例 ;其他原因 4例 ,包括运动过量、饮酒等。1 .3 …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如何早期客观判定足坏疽伤口的预后及截肢(趾)的理想平面,从而达到尽可能多地保留肢体与提高截肢(趾)术后愈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经皮氧分压(TcPO2)测定方法检测了40例足坏疽病人。结果在5例最终截肢(趾)的糖尿病足病人中,其坏疽部位TcPO2均≤15mmHg,其中TcPO2在0—5mmHg者2例,TcPO2在6~10mmHg者2例,TcPO2在11~15mmHg者1例;所有经内科保守综合治疗而不采取截肢(趾)的手段而治愈的糖尿病足病人共35例,其坏疽伤口处的TcPO2≥30mmHg者22例,TcPO2在20~29mmHg者10例,TcPO2在16—19mmHg者2例,TcPO2=15mmHg者1例。结论当TcPO2〈10mmHg时,足坏疽的治疗应采用截肢(趾)的方法,当TcPO2〉30mmHg时,可以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达到治愈目的;对术前确定理想的截肢(趾)平面,TcPO2在20mmHg处截肢(趾),预示有80%的愈合可能,而TcPO2〈10mmHg处的截肢(趾),伤口几乎无愈合希望,TcPO2〉30mmHg时伤口愈合可能性更为理想。我们认为:截肢(趾)平面处TcPO2〉20mmHg为佳,≥30mmHg者,更能确保术后伤口的I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