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子天  邓中光  刘小斌 《新中医》2012,(12):187-189
邓中光、刘小斌老师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副所长。两位老师长期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深得师意,临床上均擅长诊治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现归纳、介绍两位老师先后诊治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6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采用SAS9.1软件分析五脏之间的关联。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两脏相关以肺肾、肺心、肺脾为主,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8,0.339 5,0.247 6;三脏相关以肺心肾、肺脾肾、肺心脾为主,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64 52,0.119 99,0.054 74;多脏相关以肺脾心肾为主,间接通径系数为0.026 53。结论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COPD急性加重期脏腑相关具有规律性。疾病早期,肺脏虚损多涉及脾、心;病情加重,多涉及心、肾或肺脾心肾俱损。  相似文献   
43.
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下,探讨并筛选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方案。文章通过详细介绍此方案,且通过干预患者护理、心理等方面,进一步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4.
黄炜元是清末广东著名的医家,其代表作《辩疫真机》。该书以问辩为体例,从运气学的角度认识鼠疫的病因,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分析鼠疫的病机,抓住"血凝燥而不行则结为疬"的典型症状,批判疫证"戒谷气"的陋俗流弊。治疗上立足本虚,祛邪固本,调治之余不忘培补肝脾肾,解毒之中融入血药,散结化瘀;辨证精微,用药独到,迥异时流,在清末岭南涌现的一批鼠疫专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5.
陈凯佳  刘小斌  陈虹 《现代医院》2013,13(3):117-119
目的探讨以"临床史观"为导向在《中国医学史》教学中结合PBL等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在《中国医学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临床史观"决定课程重点内容,以"临床史观"评价医史人物,以"临床史观"引导学生"以史鉴今",并通过PBL、讨论式、教学角色互换、"讲故事"与图片、视频相结合等各种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今天的临床角度去体会医学史上的医家学术贡献。学期末通过教学质量调查表评估教学效果。结果问卷491份,平均得分90.4。其中"知识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应用性强"、"善于运用PBL教学、课堂讨论、教学角色互换等启发式教学法"、"有助于以史鉴今,为今后的临床打基础"项目中,选择"很好或较好"分别占84.7%、79.2%、91.6%。结论教学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馈。  相似文献   
46.
介绍何竹林正骨理论学说,包括手法、辨证、古今骨骼定名等;何竹林骨科临证经验尤其是个案研读;何竹林伤科专门用药及验方;何竹林人生阅历及有"存史"价值之资料。  相似文献   
47.
患者女,70岁,间歇性右上腹痛反复发作5年。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反跳痛(+),X线透视心肺膈未见异常。超声所见:胆囊大小约108mm×37mm,囊壁不均匀性增厚,约6~16mm,尤以体颈交界处为著,增厚明显处见多个类圆形无回声区,大者约15mm×12mm,小者直径3~4mm,胆囊颈部见一约23mm×13mm强回声团,伴声影,体位变化时移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严峻峻  刘小斌 《新中医》2002,34(3):20-20
薛某,男,61岁,香港居民。1996年7月因疲劳,走路不稳,纳差,经香港玛丽医院,诊断为:①肝硬化失代偿期;②胃溃疡;③高血压病。住院期间出现肝昏迷、黄疸、腹水、食道静脉曲张致便血等,B超检查发现肝脏有2个肿块,性质  相似文献   
49.
清代中医骨伤古籍《正骨心法要旨》学术成就有四方面,即总结归纳理伤手法八法,创制改进多种骨科固定器具,注释骨科病证临床解剖位置,重视损伤内证的诊断治疗。是书对近代现代骨伤科学发展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列举近代骨伤名医何竹林等人及现代有关研究成果加以说明、体现中医骨伤科学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联系。  相似文献   
50.
近十年中医古代医案整理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禾  刘小斌  胡经航 《新中医》2005,37(10):88-90
历代医家对中医医案的整理研究大体分二类,一类是顺应医案自身形成发展需求的研究,如对医案的撰写收集汇编、注疏整理加按,重在对医案结构、内容、形式的完善规范,以保存完整客观、有参照价值的临床记录,指导后世医家对医案的编写,并从医案发展史的角度,研究历代医案形成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各自成就及代表作,进而探讨医案整理研究方法学的规律;一类是从指导中医临床应用角度,对医案内容加以分析归纳研究,如对医者临证思维的阐释,对各医家、流派学术思想的探讨,各专科、专病、专症理法方药运用特点的归纳,以供后世医家临证学习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