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媛  岳明明  刘小斌 《新中医》2016,48(12):165-16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变过程中五脏的病变规律及西医Osserman分型与五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制定重症肌无力疾病五脏相关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四诊信息,确定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五脏辨证归属,建立重症肌无力医案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数据挖掘软件,采用贝叶斯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Ⅰ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肝;Ⅱ-A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肾;Ⅱ-B型以脾肾受累为主,可累及肺;Ⅲ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Ⅳ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结论:重症肌无力以脾病为主,脾病可以传及四脏;同样,四脏有病亦可传及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病的局面,其五脏相关病机模式有脾肝同病、脾肾同病、脾肾肝同病、脾肾肺同病、脾肾肺心同病、脾肾肺心肝同病;临床上病情越重,涉及病变的脏腑越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规律中的五脏相关性。方法:在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大样本COPD临床证候信息调查,总结COPD证候规律,探讨五脏关系。结果:COPD证候类型的脏腑定位均与肺相关,其次为脾、肾,再次为心、肝。脏腑传变模式以肺虚及脾为主,其次是肺虚及肾、脾虚及肺、肺虚及心、肾虚及肺。病位聚类分析结果提示肺与脾关系最为密切。结论:COPD的中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肺脾之间相关性最强,其次为肺脾肾,肺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从临床角度印证了五脏相关学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稳定期中医证候演变特点。方法收集8家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稳定期患者500例,制定AECOPD危险窗中医证候临床研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指标和中医四诊信息指标,分别观察并记录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及稳定期各阶段基础证、临床证候的分布及演变情况。结果收回急性加重期、危险窗期有效调查表各406份,稳定期有效调查表370份。病性:COPD在急性加重期,病性虚实比为1∶2.86,证候以实为主;危险窗时,病性虚实比为1∶1.06,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稳定期,病性虚实比为1∶0.09,证候以虚为主。病位: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痰热壅肺兼肺肾气虚、痰热壅肺兼血瘀和痰湿阻肺兼肺脾气虚为急性加重期的6个主要证候,急性加重期病位以肺为主,进入危险窗后新增病位心和脾,进入稳定期后,病位以肺肾和肺脾多见。急性加重期共出现54种证候类型,危险窗期53种,稳定期44种。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危险窗虚实兼半,病位在肺、脾及肾;稳定期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肺、脾及肾,体现了本病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属于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多是由于肺、脾、肾三脏亏虚,痰、瘀、水互结所致。中医下法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孙增涛教授从事肺病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COPD辨治,当责之肺、脾、肾三脏,关键在外邪、痰瘀、气虚三要素,其中肺气亏虚是COPD发病的前提,痰瘀阻肺是COPD急性加重的根本,外邪引动是COPD发病的诱因。治疗上,急性加重期重视"清透截断、扶正化瘀",缓解期主张"肺肾双补,祛瘀化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系统调研,总结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规律,并与传统五行学说比较,构建COPD五脏相关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证实COPD病位在肺,与脾、肾、心、肝等脏腑系统皆有关系,尤其与脾、肾关系密切;明确了COPD脏腑病机传变的模式以及病机传变的基础和条件,提出COPD脏腑病机传变的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心、肺脑、肝肺、脾肾、心肝、肾心之间的双向或单向传变,总体以肺为中心,脾、肾、心、肝四脏与肺之间可相互影响,后期还可能由肺及脑。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3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五脏之间的关系。[结果]以口干多饮、视物模糊、多尿、乏力、下肢麻木发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以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为主。肺与心、肺与肾、脾与肺之间的关系符合五脏相关学说。[结论]五脏中的任意两脏或多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其中一脏生理功能的异常都会影响到其他脏。从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出发,探讨五脏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为本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十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本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是指外邪、痰饮、瘀血,在急性加重期,三者是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急性加重期以痰(热)瘀互阻为病机关键。治疗上应该扶正固本与祛邪兼顾,而对于急性加重期则以祛邪为主。结论:文献分析结果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沈其霖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经验。沈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以肺气虚为主,渐及脾肾,后期肺、脾、肾三脏俱虚,痰浊、血瘀、水饮互结,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COPD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即肺、脾、肾三脏亏虚,治疗宜以补肺健脾温肾为法,兼活血化瘀。自拟冬令咳喘膏方应用于临床,收效较佳。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是影响COPD进程的主要因素,加强AECOPD的治疗至为关键。“AECOPD危险窗”是在AECOPD缓解后至稳定期前的时期内,病情极不稳定,主要以症状虽然改善但持续存在、肺功能尚未恢复到稳定期水平、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等为特征,极易再次发生急性加重而导致住院率和病死率增高。AECOPD当以祛邪为主辨证治疗,当病情减轻后进入“AECOPD危险窗”时,当以扶正为主辨证治疗。“AECOPD危险窗”概念的提出为防治COPD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即此期以虚证为主,多为正虚邪恋,以气虚、气阴两虚为主,涉及肺脾肾而以肺肾虚损为主,常兼以痰瘀,当以补虚扶正为主、佐以化痰活血而立法组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chronic obstrctive pa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系世界范围的多发病、常见病.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渐显著,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沉重,已成为一个困扰众多医家和患者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相当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肺,与其他四脏均有密切关系.〈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难经〉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将五脏与呼吸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描述得十分透彻:心肺居于阳位,主呼气;肝肾居于阴位,主吸气;脾胃在中,为呼吸气机之枢纽.由此推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COPD虽然症出于肺,实则与脾、肾、肝、心均密切相关.肺脏有病,可传及四脏,同样,四脏有病,亦可传及肺脏.COPD是以肺脏为主,旁涉四脏的五脏相关病症.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属中医“咳喘”、“痰饮”、“心悸”、“水肿”等范畴;是以肺、心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症情复杂,轻重不一.起因多先于肺,进而使心、脾、肾等脏的功能失调,正气虚衰.久病正虚更易感受外邪,周而复始,反复加重,从而出现以心、肺为主的多脏功能失调的一系列本虚标实的复杂症状.故在治疗中应本着  相似文献   

13.
吴银根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肾、心诸脏,临证可见肺脾肾气虚、肺肾阴虚、气阴两虚、心脾肾阳虚等证型,且痰瘀水饮贯穿疾病始终,辨治当以虚实为纲,补虚培元,标本兼顾,并举验案1则以证临床。  相似文献   

14.
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了仲景对失眠的论治。通过文献研究将仲景对失眠的治疗总结为失眠首责于心、母病及子责在肝、子病及母责之脾、肺心相关求于肺、心肾相关责之肾5个方面,指出仲景对失眠的论治,是以心为主脏,同时也注重从肝、脾、肺、肾相关联的脏腑进行论治,这正是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注重内部五脏六腑整体联系性的学术思想的反映。这种注重五脏相关,从五脏相关的整体观出发的论治模式,对今天诊治失眠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五脏一体观”是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五脏之间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基于“五脏一体观”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产生与五脏生理及病理产物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肾衰竭以湿浊瘀毒为发病基础,脾肾为发病关键,且与心、肺、肝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上,重视脾肾两脏的关系,同时不忘心、肝、肺的综合调治。  相似文献   

16.
李东垣对肺系疾病认识主要有以下特点:将五行理论与六气、脏腑、十二经络融合;重视五脏间相互关系;重视节气因素,尤其是六气的影响;善用《黄帝内经》中的气机升降理论;重视《黄帝内经》药物性味理论分析具体用药。由此可见,研究李东垣的学说,不应只关注"脾胃""补土",或部分方剂的应用,还应了解其理论来源、整体特点。李东垣对肺病相关病机分为以下几类:脾-肺,脾-心-肺,心-肺,肝-肺,肾-肺。就五脏间关系而言,李东垣多以心、肝为实证,肺、脾为虚证;论脾、心、肺病机较简单,论肝、肾则多涉及他脏。其中,因脾土为肺金之母,心火易刑克肺金,尤其重视心、脾对肺的影响。因而在治法上,偏向于温补肺脾、清泻心肝,善用培土生金以及清火润燥。  相似文献   

17.
COPD为临床常见慢性肺系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逆的持续性气流受限。脾肾二脏在COPD发病、转归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稳定期中医以肺脾肾虚衰为主。本文从传统中医角度对肺与脾、肺与肾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强调了COPD稳定期健脾益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属祖国医学病证中咳喘、肺胀、心悸、痰饮等范畴 ,是以肺、心系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起始于肺 ,进而使心、脾、肾等脏失调。久病正气虚衰 ,更易感受外邪 ,周而复始 ,反复加重 ,从而出现以心、肺为主的多脏功能失调的一系列本虚标实的复杂症状。故在治疗上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采取驱邪为主 ,兼以调补肺、心、脾、肾功能方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肺心病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血脉瘀阻的病理现象 ,治疗时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 ,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拟…  相似文献   

19.
"治脾以安五脏"理论渊源流长,对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气互为相使,脾气充则他脏受荫,脾气虚而百病由生。哮喘病位在肺,可涉及诸脏,肺、脾、肾、肝、心五脏皆可致哮喘发病,且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哮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故"治脾以安五脏"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儿童哮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脏之间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是一种自发性的客观规律,且这种客观规律以"和"为目的与归宿,故将五脏之间的这种客观规律称为五脏之间的"自和"规律。治疗肺病不仅仅可以从本脏入手,还应该顺应五脏之间的"自和"规律从其他四脏入手进行调节,即从肝治肺、从心治肺、从脾治肺、从肾治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