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方法 将收治的116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出院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发热、咳嗽、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住院的天数及住院的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4.258,5.786,3.356,2.565,7.463;P均<0.05).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x2分别为5.946,8.340;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膨肺吸痰及传统式吸痰方式对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心内直视手术后辅助通气,并符合条件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密闭组27例、膨肺组24例和传统组23例。观察三组吸痰前后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平均气道压(Pmean)、平均动脉压(MAP)、HR变化最大值(次/min)SPQ下降最大值及恢复至基线的时间。结果密闭组吸痰前后HR、SFQ、Pmean、MAP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传统组和膨肺组吸痰前后HR及传统组SP02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mean,MAP无显著性差异。密闭组较膨肺组及传统组吸痰后HR变化较小、HR及sP0z恢复至基线时间快;膨肺组和密闭组较传统组Spob上升明显。三组间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传统组明显高于膨肺组及密闭组。结论三种吸痰方式均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密闭式吸痰对HR、S飚影响较小,而开放式吸痰影响较大,且恢复至基线时间也较膨肺组和传统组慢;膨肺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SP02影响及改善氧合功能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方面优于传统组;对患者心理影响及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面密闭式吸痰更优。建议对心内直视手术后辅助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黏附斑激酶(FAK)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择期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FAK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FAK基因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宫颈癌组织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和FAK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和FA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AK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6.84个月,FA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40.32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FAK蛋白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OR=2.262、2.120和2.037,P<0.05)。结论 FAK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宫颈癌恶... 更多  相似文献   
54.
睾丸扭转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发病急.病程短(2 h~3 d),13例中,2例有明确外伤史.CT平扫表现为,患侧睾丸体积增大,密度轻度不均匀增高,增强扫描示,患侧睾丸呈不均匀强化/环状强化.结论:睾丸扭转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术前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与胆管结石的关系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碎石取石治疗效果。方法:462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发现JPD合并胆管结石68例,比较研究JPD与胆管结石的关系,并行内镜下治疗。结果:JPD发现率22.3%(103/462),JPD合并胆管结石发现率14.7%(68/462),占JPD 66.0%(68/103);68例取石成功63例(63/68),成功率92.6%,无JPD的胆管结石167例,取石成功158例,成功率94.6%(158/167)。结论:JPD是形成胆管结石的重要原因,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碎石取石治疗JPD合并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 GZP型60Co源高剂量率后装机在临床中已有应用,模拟计算GZP型60Co源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使用EGSnrc蒙特卡洛软件模拟计算已知的BEBIG 60Co源(Co0.A86)剂量学参数,与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对GZP型高剂量率后装机60Co源进行建模,用同样方法模拟计算GZP型60Co源剂量学参数。结果 对BEBIG60Co源,结果与标准数据吻合很好,单位活度空气比释动能强度SK/A相差0.2%,剂量率常数Λ相差1.0%,径向剂量函数gL (r)和各向异性函数F (r,θ))曲线吻合。计算得到的GZP型60Co源(1、2)号通道的SK/A和Λ分别是3.011×10-7cGycm2h-1Bq-1和1.118cGyh-1U-1, GZP (3)号通道60Co源的SK/A和Λ分别是3.002×10-7cGycm2h-1Bq-1和1.110cGyh-1U-1,gL (r)、F (r,θ)和水模中单位空气比释动能强度的剂量率参照AAPM推荐列出。  相似文献   
57.
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4月,采用中西药保留灌肠、针灸,对45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45例单纯灌肠作为对照,观察二种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按疗效进行x^2分析。结果治疗组45例中基本治愈37例(82.2%),显效5例(11.1%),有效3例(6.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45例中基本治愈19例(42.2%),显效12例(26.7%),有效6例(13.3%),无效8例(17.8%),总有效率为82.2%。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佳。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有效治疗上睑下垂患者,临床探究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效果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80例因严重上睑下垂入院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额肌瓣悬吊术,观察组行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悬吊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以及3年期间疾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疾病改善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90.0%比较差别无意义,两组手术治疗均有良好效果,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疾病复发率分别为7.5%、2.5%,对照组依次为17.5%、12.5%,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疾病再次复发较观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严重上睑下垂患者使用结膜上穹窿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患者上睑能力恢复良好,且术后复发少、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9.
目的: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术前部分患儿有气管受压、呼吸困难、伴有低氧血症或伴有多发畸形,故对麻醉的选择很重要,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或吸入麻醉加单次硬膜外阻滞。结果:2例术中出现心跳,呼吸经抢救恢复,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术前了解病情,气管插管,建立通畅的气道是麻醉中重要环节,低氧血症是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hsa-miR-196a-5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生物学特征及表型功能进行预测分析,为最终研究miR-196a-5p的功能提供有利线索。方法:通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96a-5p相对表达水平。使用Target Scan、MIRDB、miRand和Tarbase DIANA TOOLS 7.0四种在线软件预测miR-196a-5p的靶向调控基因集合,将4个预测集合利用在线软件VENNY2.1取交集,最终确定miR-196a-5p的靶基因集合范围。在线数据库string可以完成对所预测的靶基因编码蛋白质之间相互关系的预测。最后通过使用在线数据库metascape对hsa-miR-196a-5p预测的靶基因集合进行基于GO、KEGG数据库的功能注释分类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miR-196a-5p序列号为MIMAT0000226,定位于人12q13.13。与斑马鱼、七鳃鳗、鸭嘴兽、褐家鼠、家兔、野猪等物种的miR-196a-5p在UAGGUAGUUUCAUGU UGUUGGG区域高度保守。3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中miR-196a-5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与前期Agilent Human miRNA基因芯片结果保持一致。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最终靶基因有48个,且其编码蛋白质之间关系网络集中在以HOXA7、HOXA5和HOXA9为核心的HOX家族和EXOC基因簇。miR-196a-5p靶基因功能集中在胚胎和器官形态发生、骨骼系统开发、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基因表达/转录的正调控,以及参与转录因子活性调节等方面。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Ras、FoxO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肿瘤转录失调通路(P<0.01)等。miR-196a-5p在ESCC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而TGFBR3基因与miR-196a-5p出现相反的表达方式,我们推测TGFBR3可能是ESCC中miR-196a-5p的一个靶基因。结论:miR-196a-5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是高表达状态,提示miR-196a-5p可以作为癌症促进子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