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探讨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与不孕症患者自然妊娠的关系。方法对不孕症患者定期行阴道超声检查,监测并分析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寻找受孕最佳时机并给予指导。结果 107例中成功排卵66例,妊娠38例受孕率占35.51%,其中妊娠38例中卵泡直径1.82.2cm者32例(84.21%),子宫内膜厚度0.92.2cm者32例(84.21%),子宫内膜厚度0.91.2cm的30例(78.94%),内膜为A型妊娠率最高。结论卵泡直径大小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与不孕症患者自然妊娠率有关,合适直径的卵泡及适宜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自然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月经规律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月经规律、年龄≤40岁,可利用冷冻胚胎数≥3的139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自然周期组(NC组,70例)和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69例),其中NC组中62例、HRT组中56例完成了冷冻胚胎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内膜厚度、ET日的E2水平、周期取消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结果:NC组和HRT组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1.43%和18.84%,着床率为16.97%和15.89%,妊娠率为38.70%和35.71%,临床妊娠率为35.48%和30.36%,继续妊娠率为29.03%和28.57%,早期自然流产率为13.64%和5.88%,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NC组的内膜厚度[(10.16±2.30)mm]厚于HRT组[(8.84±1.26)mm],胚胎移植日的E2水平[(157.48±88.46)ng/L]低于HRT组[(273.57±284.76)ng/L],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C与HRT准备子宫内膜对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获卵数多于20个的患者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与全部胚胎冷冻,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体外受精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且获卵数多于20个的260例患者共277个周期,分为新鲜周期移植组(A组)244个周期和全部胚胎冷冻组(B组)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结局及OHSS发生率。结果:B组窦卵泡数、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获卵数、受精数、冷冻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上明显高于A组(P〈0.01或0.05),A组患者hCG注射日hCG剂量高于B组(P〈0.01)。两组解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累计妊娠率高于B组(P〈0.05)。A组的OHSS发生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B组迟发型OHSS者比例低于A组(P〈0.01)。结论:IVF-ET中获卵数多于20个的患者,取消新鲜周期胚胎移植行全部胚胎冷冻可减少迟发型OHSS发生率,但临床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HOXA1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表达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了行IVF/ICSI-ET者59例,其中21例临床妊娠者作为妊娠组,38例未妊娠者作为非妊娠组,于前1个月经周期的黄体中期取内膜,应用RT-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HOXA10 mRNA和LI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LIF mRNA水平分别为1.12±0.32和0.9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分泌中期子宫内膜HOXA10 mRNA水平分别为0.68±0.12和0.62±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中期子宫内膜HOXA10 mRNA和LIF mRNA表达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胚胎培养液氨基酸浓度与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30例接受IVF-ET治疗且于受精后第5天行胚胎移植的患者,于胚胎移植当日收集使用过的胚胎培养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中20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分析其与IVF-ET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1)妊娠组、未妊娠组囊胚培养液谷氨酰胺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60.8和84.7 μmol/L,丙氨酸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61.9和92.3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9和0.023)。(2)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校正受精后第3天(D3)细胞数、D3胚胎分级和受精后第5天(D5)胚胎分级的影响后,囊胚培养液中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浓度仍然与妊娠呈负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0.99和0.98,P分别为0.024和0.019)。【结论】 囊胚培养液中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浓度与IVF-ET后能否妊娠有关,囊胚培养液中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浓度可能与胚胎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对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激素分泌和芳香酶P45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集2006年6-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10例不孕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按照加入AMH浓度的不同,将颗粒细胞分为A、B、C、D、E组及睾酮对照组、空白对照组,A~E组分别加入1、5、10、20、50μg/L的AMH及1×10-7mol/L睾酮,睾酮对照组加入1×10-7mol/L睾酮,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于培养24、48、72 h时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的雌二醇水平;培养72 h后各组均进行细胞计数,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B、C、D、 E组及睾酮对照组细胞中芳香酶P45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培养24、48、72 h后颗粒细胞中的雌二醇水平,A组分别为(8.529±0.381)×104、(10.977±0.436)x 104、(13.309±0.506)×104pmo/L,B组分别为(7.027±0.276)×104、(9.167±0.300)×104、(10.794±0.555)×104 pmo/L,C组分别为(6.039±0.226)×104、(7.585±0.548)×104、(8.797±0.518)×104pmo/L,D组分别为(5.118±0.460)×104、(5.716±0.496)×104(6.205±0.667)x1044pmol/L,E组分别为(4.932±0.148)×104(5.323±0.184)×104(5.629±0.212)x 1044 pmol/L,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001±0.001)×104(0.006±0.003)×104(0.029±0.011)×1044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E组分别与睾酮对照组[分别为(8.418±0.569)×104(10.841±0.689)×104(13.301±0.637)×1044pmol/L]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分别与C、D、E组比较,C组分别与D、E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E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40.05).A、B、C、D、E组及睾酮对照组培养24 h后颗粒细胞中的雌二醇水平,分别与培养48、72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48 h后的雌二醇水平与培养72 h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培养24、48、72 h后的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培养72 h后,B、C、 D、 E组颗粒细胞中芳香酶P450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148±0.0046、0.5156±0.0012、0.4698±0.0027、0.4282±0.0017,分别与睾酮对照组(0.8224±0.0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分别与C、D、E组比较,C组分别与D、E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E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H可能通过在卵巢局部抑制芳香酶活性而影响颗粒细胞的雌激素合成过程,促使卵泡内局部高雄激素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期间血清CRP及取卵日糖链抗原125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417例接受IVF-ET治疗患者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非妊娠组(271例)和临床妊娠组(146例),分别于IVF-ET启动日、肌内注射人绒促性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E/(HCG日)、取卵日、胚胎移植日检测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以及于取卵日检测其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结果:未妊娠组的血清CRP水平增幅为-103.6~19.1(1.5)mg/L,临床妊娠组为-12.5—43.0(3.8)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取卵日血清糖链抗原125为0.1~116.0(11.4)kU/L,临床妊娠组为1.7~87.1(10.2)kU/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期间监测血清CRP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IVF—ET妇女的妊娠结局,IVF—ET期间CRP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为临床成功妊娠的指标之一;取卵日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与IVF-ET妊娠结局无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单纯口服地屈孕酮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NC-FET)中黄体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NC-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共1 530个治疗周期。根据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三组:A组单纯口服地屈孕酮片(n=524),B组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n=401),C组A+B联合用药(n=605),比较三种黄体支持患者的临床结局和成本-效果比。主要观察指标是活产率。【结果】活产率A组43.13%(226/524)、B组39.15%(157/401)、C组42.64%(258/6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CG阳性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双胎分娩率、早产率和新生儿体质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种黄体支持方案不影响活产率结果。从药物经济学分析,以B组为参照,A组每增加1%活产率,费用增加19 227.30元。【结论】在NC-FET周期中,单纯口服地屈孕酮可获得与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及联合用药相似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解决几种特殊股骨近段骨折髓内钉置入术中骨折断端移位问题。方法术中采用侧卧位,患肢屈曲髋关节90°,置入双臂γ钉。结果术中均能顺利置入髓内钉,术后未出现骨折断端分离加大,骨折均在8个月内顺利愈合,Harris髋部功能评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