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41.
目的 研究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麻醉在小儿日间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包皮环切术的患儿(1岁~6岁)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氯胺酮复合生理盐水组(KS组)和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组(KB组).KS组患儿静脉给予氯胺酮2 mg/kg复合生理盐水2 ml行麻醉诱导,KB组患儿则给予氯胺酮2 mg/kg复合2 ml含有30 μg/kg的布托啡诺,若患儿术中出现明显的体动反应,则静脉追加氯胺酮1 mg/kg.记录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术后CHEOPS疼痛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4、8、12、24 h)和镇静评分(术后15、30、60 min)及氯胺酮用量.结果 KB组的氯胺酮用量(42.2±12.9) mg较KS组(75.0±25.3) mg明显减少;且术后平均CHEOP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镇静评分显著较高;麻醉后复苏室内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 <0.05),但并不延长出室时间.两组患儿的呼吸与血流动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麻醉能够安全应用于小儿日间手术,减少大剂量氯胺酮所致的副作用,又可以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与镇静作用,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2.
顺式阿曲库铵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在全麻诱导期间观察单次静注不同剂量(0.1-0.4mg/kg,2-8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Cis)后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同时观察其肌松效应和插管条件,并与阿曲库铵(Atc)进行对照。方法 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CisⅠ组,CisⅡ组,CisⅢ组和Atc组。四组分别单次静注Cis 0.1mg/kg,0.2mg/kg,0.4mg/kg和Atc 0.5mg/k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及芬太尼。用Biometer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静注肌松药前及后2min,5min的血浆组胺浓度。同时记录注药前及后1-5min的收缩压u舒张压u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4组注药后2min和5min血浆组胺浓度与注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注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注0.2mg/kg和0.4mg/kg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静注0.1mg/kg顺式阿曲库铵和0.5mg/kg阿曲库胺(P<0.05)。4组的插管条件及最大阻滞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对血流动力学亦无明显影响,随着剂量增大,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用于麻醉诱导可产生良好的肌松效应,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比较乌司他丁(UTI)和抑肽酶在婴幼儿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对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4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随机分为四组:U组,UTI 10 kIU/kg;Ap组,抑肽酶100 klU/kg;UA组,UTI 5 kIU/kg加抑肽酶100 kIU/kg和C组(对照组),每组12例。于麻醉诱导后(T4)、CPB结束(T2)和术后2h(T3)采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同时监测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等。结果 CPB期间C组和Ap组的IL-6、IL-8血浆水平增高幅度较为显著(P〈0.01)。且术后恢复较慢;IL-10在T2时除Ap组仅有轻微改变外,其余三组均升高(P〈0.01),至T3时仍呈升高趋势;各组TNF-α的血浆水平升高均较为显著(P〈0.01),尤以C组为甚。血浆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改变与呼吸功能呈负相关,U组Crs变化轻微,其他各组Crs均显著降低。结论 UTI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通过抑制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围术期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CPB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而具肺保护功能。其作用较抑肽酶显著。  相似文献   
144.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诊治技术的进步,手术年龄日趋低龄化。新生儿期施行先心病手术治疗风险大,难度高。除手术技巧外,新生儿先心病麻醉亦具有其特殊性。现总结我院72例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体会,以探讨适宜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和操作技巧,提高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5.
本院于2004年9月成功地为一对胸腹联体婴儿进行了分离手术,对其中1例同时进行了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现报道如下。联体婴儿A婴和B婴均为女性,胎龄39周,经剖腹产娩出后发现从胸骨上部至脐部有20cm相连,呈面对面侧卧位。经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磁共振、CT和心导管造影检查后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