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4篇
  3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刺反应与针刺效应密切相关,针刺反应可在穴位局部及全身形成相互联系的网络,其中被证实有关键响应介质的参与,使在穴区的神经细胞、肥大细胞以及相关化学物质形成良性循环的小网络,其中一些介质激活全身性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大网络循环,若阻断关键响应介质可明显减低局部小网络的反应程度以及相应的针刺效应。因此,关键响应介质是维持针刺反应网络中各单元相互联系的枢纽,是针刺反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支撑着反应网络内部的脆弱联系,但从反应到效应的具体路径和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 2011 ~ 2018 年沈阳市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 2011 ~ 2018 年沈阳市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的发病死亡病例。计算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标化率、截缩率(35 ~ 64岁)、累积率(0 ~ 74 岁)和发病、死亡顺位等指标;采用 Joinpoint 3.5.3 软件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截缩率和累积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对肺癌男女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 χ2 检验。结果:2011 ~ 2018 年沈阳市城区肺癌粗发病率为 86.99/10 万,中标率 40.51/10 万,世标率 40.65/10 万,累积率(0 ~ 74 岁)为 4.91%,截缩率(35 ~ 64 岁)为 56.50/10 万;男性发病顺位肺癌为第 1 位,女性为第 2 位,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 = 1 682.65,P < 0.01)。2011 ~ 2018 年沈阳市城区肺癌粗死亡率为 66.08/10 万,中标率 29.83/10 万,世标率 29.64/10 万,累积率为(0 ~ 74 岁)3.41%,截缩率(35 ~ 64 岁)为 34.82/10 万;男女死亡顺位肺癌均为第 1 位,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 = 1475.27,P < 0.01)。8 年间沈阳市男性肺癌发病和男女死亡标化率均呈先上升(P < 0.05)后下降(P > 0.05),女性发病持续上升趋势(P < 0.05);结论:沈阳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且女性发病率持续上升,应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建立肺癌早期筛查机制。  相似文献   
103.
课题组按照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三个步骤,组织实施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战场救治课程教学。教学设计重点关注教学内容设置、学习过程展开和学习效果评价三个环节。内容设置突出重点内容和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学习过程强调课前传授和课中内化两个步骤;效果评价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调查、访谈及分析考试成绩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实验班学员普遍接受;该班学员三项核心能力有普遍提高;其考试成绩也高于对照班学员。该应用研究为军医大学组织开展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其他课程教学,提供了新鲜思路和有益尝试。此外,对于微信公众平台呈现方式不够多元化等问题,课题组认为尚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了解儿童病毒性肺炎不同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1020例住院患儿的血清和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3型抗原;采用RT-PCR方法检测博卡病毒和人偏肺病毒核酸;采用ELISA法检测EB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在1~3岁年龄段,RS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42. 2%); 3~7岁和7~14岁年龄段,AD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53. 3%,53. 9%)。一年四季中各季节RS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2. 3%,65. 5%,57. 8%和45. 6%。不同病毒在中医证型间的分布,除RSV和ADV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 0. 05),其他病毒在中医证型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临床体征方面,RSV和EBV在热、咳、痰、喘及肺部湿啰音体征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其余病毒肺炎各体征表现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儿童呼吸道病毒肺炎与年龄、季节、中医证型等均相关; RSV和ADV是14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病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和纯化技术,筛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低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方法:以海带硫酸多糖为原料,采用自由基降解和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制备纯化出高硫酸根和高岩藻糖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体外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模型,筛选出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果:强阴离子交换色谱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低分子量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分离纯化,得到4个纯度较高的高硫酸根、高岩藻糖的低分子量多糖,其岩藻糖含量超过85% ~ 95%,硫酸根含量35%以上,分子量在20 ku ~ 30 ku。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证明,这4个高硫酸根高岩藻糖组分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高,而低硫酸根组分含有较高的半乳糖、甘露糖和糖醛酸,其抗血小板活性非常低。结论:采用自由基氧化降解和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可获得抗血小板活性高的高硫酸根高岩藻糖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本文以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为交联剂,研究了聚电解质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Chitosan-fucoidan nanoparticles, CS-Fuc NPs)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胃肠道和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聚电解质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采用体外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消化体系,检测纳米粒的胃肠稳定性,常温贮藏实验测定纳米粒的短期贮藏稳定性。结果: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的最优制备条件是:壳聚糖(1mg/ml)与岩藻聚糖硫酸酯(1mg/ml)体积比为1.1/1,pH 4.5,温度30℃。所得纳米粒粒径为227.8 nm,Zeta电位为38.4 mV,PDI为0.231,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Fuc%)为94.92%。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在10周内没有显著变化,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性良好,在模拟肠道环境中解聚性良好。结论: 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性能良好,有望成为新型的口服药物运送载体。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各组成部分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别和代谢异常因素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早发ACS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12月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6431例,选取≤50岁男性(n=1154,男性组),≤60岁的女性(n=404,女性组)。收集并分析2组的基线资料和5年的随访资料。结果男性组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例高于女性组,其中肥胖(32.2%比23.5%)、高甘油三酯(TG)血症(54.0%比45.0%)和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73.2%比34.7%)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P<0.001或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OR=1.650,P<0.001)、高TG血症(OR 1.592,P<0.001)和低HDL-C(OR=1.707,P<0.001)与男性早发ACS呈正相关;而冠心病家族史与女性早发ACS呈正相关(OR=1.535,P=0.003)。5年随访结果显示,2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1.851,P=0.006)、低HDL-C血症(HR=2.146,P=0.001)和术前SYNTAX评分(HR=1.030,P=0.001)是男性早发ACS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血症(HR=2.082,P=0.010)是女性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发ACS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存在性别差异,肥胖、高TG血症和低HDL-C等代谢异常与男性早发ACS有关,而冠心病家族史则与女性早发ACS相关。代谢异常是早发ACS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9.
赵雪  唐海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8):2086-2092
疱疹病毒感染类疾病高发,可形成终生感染,给人类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然而,临床上批准常用的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仅几种核苷类似物,这些药物的应用往往还会引发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因而,克服抗疱疹病毒药物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的抗疱疹病毒药物迫在眉睫。总结了临床常用抗疱疹病毒感染药物、靶向病原体的抗疱疹病毒抑制剂和靶向宿主的抗疱疹病毒抑制剂,介绍了联合用药抗病毒新型策略,以期为科研人员在抗疱疹病毒药物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真鱿软骨硫酸软骨素的提取、鉴定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酶解提取法,从真鱿软骨中提取1种新型的硫酸软骨素,对其化学结构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酶解法、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沉淀法从鱿鱼软骨中提取纯化硫酸软骨素,通过PMP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和液质联用分析(HPLC-MS),对硫酸软骨素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木瓜蛋白酶酶解鱿鱼软骨,乙酸缓冲液在料液比为1:30(g/mL)条件下,硫酸软骨素的提取率最高,蛋白质残留最低,经过CPC纯化,得到了纯度高达99.5%的硫酸软骨素。由PAGE电泳可以看出其分子量很大且能够被硫酸软骨素ABC酶酶解。单糖分析表明,鱿鱼硫酸软骨素主要由乙酰氨基半乳糖、葡萄糖醛酸以及少量的葡萄糖组成。硫酸软骨素ABC酶将其水解为聚合度2-18的偶数糖,采用HPLC-MS分析,可以得到所有寡糖的全指纹谱图。结合1H-NMR分析可知,从真鱿软骨提取出来的硫酸软骨素主要含有6-单硫取代的硫酸软骨素C二糖单元和4,6-双硫取代硫酸软骨素E二糖单元,其所占比例分别为60.3%和39.7%,硫酸根含量为22.3%,是属于高硫的硫酸软骨素。结论 从真鱿软骨中提取出了具有高硫酸根含量的硫酸软骨素组分,可用于开发保健食品和海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