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918篇
  免费   9450篇
  国内免费   4655篇
耳鼻咽喉   1182篇
儿科学   1616篇
妇产科学   1047篇
基础医学   8612篇
口腔科学   845篇
临床医学   29754篇
内科学   17809篇
皮肤病学   1223篇
神经病学   2394篇
特种医学   55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6篇
外科学   8807篇
综合类   60017篇
预防医学   19669篇
眼科学   999篇
药学   28697篇
  405篇
中国医学   19778篇
肿瘤学   5475篇
  2024年   1258篇
  2023年   5001篇
  2022年   4124篇
  2021年   5990篇
  2020年   5849篇
  2019年   6190篇
  2018年   2877篇
  2017年   5432篇
  2016年   5799篇
  2015年   6531篇
  2014年   10241篇
  2013年   9449篇
  2012年   11550篇
  2011年   11782篇
  2010年   10560篇
  2009年   9825篇
  2008年   11076篇
  2007年   9759篇
  2006年   8865篇
  2005年   9747篇
  2004年   8299篇
  2003年   8466篇
  2002年   6690篇
  2001年   6037篇
  2000年   4888篇
  1999年   4052篇
  1998年   3593篇
  1997年   3384篇
  1996年   3122篇
  1995年   3011篇
  1994年   2417篇
  1993年   1661篇
  1992年   1440篇
  1991年   1369篇
  1990年   1178篇
  1989年   1227篇
  1988年   414篇
  1987年   305篇
  1986年   254篇
  1985年   148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9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收集特重度烧伤(总TBSA50%以上或三度TBSA20%以上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APTT、PT、FIB、DD和PLT),分析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近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48例,根据入院14 d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存组男性129例,女性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30±12.90)岁。死亡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6~63岁,平均(46.19±15.41)岁。收集入院时(T0),术前(早晨入手术室前,T1),术毕(送至PACU未拔除气管导管前,T2)及术后2 d(T3)4个时间点的凝血指标,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动态差异。 结果死亡组休克期输液量、累计血浆、红细胞输入量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T0时,生存组的FIB(1.78±0.32)显著高于死亡组(1.26±0.07)(P<0.05);T2时,两组APTT、PT均显著缩短(P<0.05),生存组的FIB(3.86±0.40)显著高于死亡组(2.45±1.02)(P<0.05);T3时,死亡组PLT显著低于生存组(P<0.01)。 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围手术期易出现高凝状态,并且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静吸复合麻醉和围术期大量液体复苏会促进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PG-Ⅰ/Ⅱ比值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101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血清IL-6和PG-Ⅰ/Ⅱ水平。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使用Kaplan-Meier曲线明确患者预后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IL-6、PG-Ⅰ和PG-Ⅰ/Ⅱ比值在最佳切割值为10.23pg/mL、30.65μg/L和2.44时,可评估患者的预后,而PG-Ⅱ则无法评估患者的预后。与IL-6≤10.23pg/mL组相比,IL-6> 10.23pg/mL组的肿瘤细胞分化更差、TNM分期Ⅲ期比例明显升高。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IL-6> 10.23pg/m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IL-6≤10.23pg/mL组(28个月vs47个月,P<0.001);PG-Ⅰ≤30.65μg/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30.65μg/L组(34个月vs49个月,P=0.008);PG-Ⅰ/Ⅱ≤2.44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Ⅱ> 2.44组(29个月vs56个月,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IL-6及PG-Ⅰ/Ⅱ比值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检测IL-6及PG-Ⅰ/Ⅱ比值有助于评估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医药高校推动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三全育人”为视角对北京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杏林成长导师”计划路径、内容深入分析,运用统计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剖析该计划对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思想和实践等多个层面的现实成效,从而为“三全育人”理念在中医药院校制度建构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分析江西省食源性主动监测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沙门菌的检出及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家国家级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共269份进行沙门菌检测,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269例样本内沙门菌检出率为15.99%(43/269),其中男性及女性病例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39%(20/139)和17.70%(2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0.460)。0~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52.42%,沙门菌检出率为23.40%(33/141);>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47.58%,沙门菌检出率为7.81%(10/128),不同年龄组间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5,P=0.010)。检出的43株沙门菌分属于12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53.49%(23/43)]。检出沙门菌中34株的PFGE分子分型带型相似度在47.0%~100.0%之间,大部分同一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图谱能聚集成簇,20株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成2簇,其中3株布利丹沙门菌高度同源。结论 2020年江西2家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且存在变种可能,部分病例之间可能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究空腹血糖与三酰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riglycerid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G/HDL-C) 比值在对糖尿病患者并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21 年12 月~ 2022 年1 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非糖尿病并发COVID-19 患者39 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34 例( 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验指标,Logistic 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分析空腹血糖与TG/HDL-C 对非糖尿病患者并发COVID-19 的预测价值。结果 COVID-19 患者均为轻型(30 例) 或普通型(9 例),整体症状较轻,中位年龄29.0 (20.0, 49.0) 岁,男性24 例(61.5%),临床预后较好。COVID-19 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4.30±0.47 mmol/L) 与HDL-C[1.07(0.86, 1.30) mmol/L]较健康对照组[5.15±0.70 mmol/L, 2.24(1.77, 3.05) mmol/L] 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 P < 0.001;Z =-6.026,P<0.001),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2.40(1.81, 2.91) mmol/L] 与TG/HDL-C [0.91(0.54, 1.52)] 较健康对照组[1.11 (0.99, 1.30) mmol/L, 0.54 (0.33, 0.90)] 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71, -2.801,均P < 0.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空腹血糖可能是非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 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020,95% CI: 0.003 ~ 0.150),TG/HDL-C 升高可能是COVID-19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802, 95% CI: 1.249 ~ 18.460)。ROC 曲线结果显示,空腹血糖与TG/HDL-C 能较好地预测COVID-19 发病风险,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 分别为0.871 和0.708,二者联合诊断的AUC 为0.895。结论 空腹血糖降低与TG/HDL-C 升高可能是非糖尿病人群并发COVID-19 的危险因素,对COVID-19 发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艳 《贵州医药》2022,(5):747-74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小板计数(PLT)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NEC患儿65例(研究组)以及同期非感染早产儿及足月儿65例(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新生儿IL-6、CRP、PCT和PLT水平;同时参考修正的Bell-NEC分级将研究组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比较三种不同分级患儿上述指标间的水平差异,分析IL-6、CRP、PCT和PLT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健康组新生儿,PLT水平低于健康组新生儿(P<0.05)。参考Bell-NEC分级标准将研究组分为33例Ⅰ级患儿、25例Ⅱ级患儿和7例Ⅲ级患儿;经对比显示,Ⅲ级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Ⅱ级和Ⅰ级患儿,PLT水平低于Ⅱ级和Ⅰ级患儿(P<0.05),并且Ⅱ级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Ⅰ级患儿,PLT水平低于Ⅰ级患儿(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IL-6、CRP、PCT与Bell-NEC分级之间呈正相关性(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