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89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912篇
预防医学   460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23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50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除呼吸道症状以外,常伴有纳差腹胀、大便不调等消化道症状,舌苔往往厚腻,有湿邪侵犯中焦的特点。中医认为脾胃与肺关系密切,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脾共司水液代谢。同时从国家及各地区发布的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中也可看出,针对脾胃的治疗贯穿始终,与《温疫论》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在治肺的基础上应当重视脾胃的治疗。结合《温疫论》中相关论述及现有的报道和临床资料,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疾病分期,探讨从脾胃角度防治COVID-19。  相似文献   
2.
仝小林院士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名为"寒湿疫",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同时基于仝院士学术理论体系中的"脏腑风湿"理论,根据恢复期 "余毒未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探讨其符合具备脏腑风湿行成3个基本要素:即外受寒湿裹挟戾气为必要外因;脏腑内虚为重要基础;邪疫伏留胶着,正邪交争为致病关键。故在辨证施治中可应用脏腑风湿理论以调理脾胃,化湿透邪,补益肺脾,顾护阳气,养阴生津。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认识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金劲松 《天津中医药》2020,37(3):247-2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属"寒湿疫"范畴,以湿邪为病机核心,以肺为病位中心,以脾胃盛衰为疾病进退的关键。治疗与预防调护方面,急性期,卫气同调,宜宣清和化;恢复期,肺脾同治,宜清补轻宣,注重饮食、情志调摄;谨慎使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及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4.
从武汉抗疫中医药的投入使用情况,反思现代临床和国人所呈现出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和就医习惯,探索其历史文化根源及社会因素与医学发展的内在关联。回顾历史,中医屡次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如今大疫当前,中医药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新时代探讨如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医药原创优势,形成中医药学科优势整体化呈现的新模式医学,对提升全社会的中医药认知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经瞳孔温热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男性、散发的和自限性的眼病。少数病例经多次发作后,最终可使中央视力蒙受永久性损害。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是近年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瞳孔将热传导到眼内进行治疗的技术,通常运用半导体红外激光(810nm),采用低放射强度,大光斑,长时间暴露,将长脉冲激光的热能通过瞳孔输送到脉络膜和色素上皮。就近年来CSC研究进展及与TTT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学术会议于2006年6月23~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感染病学、疾病控制、病毒学和疫苗研究的专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介绍了国内外HFRS和登革热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和交流了自第六次全国会议以来HFRS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相关理论和技术继续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8.
磁感应治疗肿瘤新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仍是当今国际医学界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支柱。热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是指用加热的方法使人体癌变处的局部温度升高从而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局部热疗按治疗时所产生的温度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温热疗法(42~46℃)、高温疗法(46~70℃)和热切除(〉70℃)。热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同化疗、放疗相比较少受副作用的限制,这使得热疗可以多次重复,而不用像化疗、放疗那样考虑毒性副作用在体内的积累,因而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以曼氏血吸虫的虫卵和成虫免疫家兔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尾蚴和成虫为抗原分别进行的COP,CHR和ELACIEP测出,表明两种人体血吸虫存有显著的交叉抗原成分。应用此种血清交叉反应性,以检测抗异种人体血吸虫的抗体,似有效而可取的,可用以辅助诊断援外回国人员是否感染国外人体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注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予腹腔温热灌洗化疗及体外高频透热治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主的静脉化疗,至少2个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完成169个周期治疗,CR 5例,PR 22例,SD 8例,PD 7例,总有效率66.3%.完全缓解率11.9%.不良反应以白细胞下降及消化道反应多见,少数患者出现周围性神经毒性,以I-Ⅱ 度为主.结论 以奥沙利铂为主的静脉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注和体外高频透热治疗,对晚期大肠癌具有一定的疗效,毒副作用小;腹腔局部化疗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