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文章通过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中医诊疗,归纳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脾胃,病性以湿为主,治疗上应注重宣降肺气,兼顾脾胃。该治疗思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底首发于湖北省武汉市,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传播方式在全国迅速传播。中医药在防治和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系,病位在肺与脾,本文意在指出COVID-19发展阶段,从"肺脾同治"理论出发,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温热暑疫全书》为清初名医周载禹所著,该书将"疫有九传"说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其实用价值尤胜前人专著。其中的"但见证"可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医学观察期两证及普通型湿毒郁肺证互参;"再见证"可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COVID-19)患者复阳现象;"兼见证"可佐证清肺排毒汤的合理性;"先后证"可阐发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多变性。此外,周载禹通下法可逆转新冠肺炎患者氧合困境,有助于医者深刻领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大黄的应用。以《温热暑疫全书》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有助于以中西医结合的视角认知当前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防治方法,为从"疫毒夹湿"角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武汉地域气候特点,结合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例发病规律,查阅"疫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结果: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机为疫毒袭肺,肺失宣降,邪热夹湿耗伤气阴。病位主要在肺,或兼在脾胃。治疗上可分期论治,注重宣降肺气,兼顾脾胃,同时养阴益气。通过养正辟邪等措施可以达到预防目的。结论:"疫毒夹湿"理论为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方用药,但因病例和地域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脾胃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认为《脾胃论》实由当时的汴京大疫催生而成,其中从内伤出发、重视扶正思想对防治疫病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脾胃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免疫等,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虚弱、阴火刑肺密切相关,补脾胃、泻阴火可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基本病机以"湿热毒瘀"为主。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迅速、病情险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疫情爆发后,中医以独特的优势,在本次抗击疫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可归属于中医疫病范围,其发生、发展、传变、转归等多个环节与"风温夹湿"类似,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系,病位在肺与脾,笔者试从"风温夹湿"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2019年底爆发于武汉市随后波及全国的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具有传播迅速、致病力强等特点,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国家卫生管理部门从发布第3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开始加入中医治疗方案,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本文报道2例应用清肺排毒汤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证明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肯定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属中医"疫病""湿毒疫"范畴,在国内外广泛传播。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先后发布了7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简称《诊疗方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比分析第三到七版《诊疗方案》中医诊治的内容,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医学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的变化特点,归纳总结中医对本病认识过程的规律可见从已知到未知的逐步深入,为完善、优化中医药应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同时也存在气溶胶感染的可能性。目前COVID-19疫情已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但是临床上对于COVID-19的治疗并无确切的特效药。在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推出了一系列诊疗方案,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开始纳入了中医治疗方案。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开始加入了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该文就《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的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及醒脑静注射液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这些中药注射剂在治疗COVID-19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为中药注射剂在COVID-19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就"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文与王永炎等进行探讨,论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寒疫",进而认为其"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导性、实用性、可行性有待商榷。从王院士等行文中"寒疫"概念的引入、"寒疫"概念的定义,以及王院士等对《伤寒论》《重订通俗伤寒论》之"寒疫"概念的解读等方面入手,结合新冠肺炎期间的气候状况,参考经典著作进行运气推演,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属中医疫病中的"寒疫"范畴,依据发病时节武汉"多湿""暖冬"的气候特点,认为此新冠肺炎一疫,可参阅热病学之湿温(湿热)辨治,临床初期所见恶寒、头痛、乏力、身热不扬、干咳等症状,实类湿温(湿热)病之表湿(阴湿)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轻型、普通型、危重型分型辨证论治部分,实为现代版的湿温(湿热)病辨证论治提纲。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中药对抗传染病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中医中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2月19日公布的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对中医药诊疗部分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中医诊断方面,将第五版中的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改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在中医证候表现方面,修改了寒湿郁肺证与疫毒闭肺证的一些中医证候表现。在中医药治疗方面,除内闭外脱证推荐药物无改动外,其余证型所推荐药物均有改动,且新增了清肺排毒汤的使用。此外,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还补充了重型和危重型中药注射剂推荐用法。本研究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诊断、中医证候表现、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改动部分进行了探讨,以期待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探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过程中的主要分歧,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分歧进行梳理,明确COVID-19的中医学范畴,对病机中的"湿"及病性的寒热属性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结果:COVID-19属于木疫,其性为风热。其中的"湿"乃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外加风热疫毒,肝木乘克脾土,脾虚运化无权,湿邪内生所致。治疗过程中应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进行分期辨证论治,清热与化湿兼顾,尤其注意固护中焦脾胃。结论:中医药在对COVID-19的诊疗过程中,应将五运六气理论与传统辨证论治和参,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明确其演变规律,灵活运用各种辨证论治方法,结合患者体质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风暴"发病机制复杂,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疾病迅速加重、恶化,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乃至死亡,与其体内爆发"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制定了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中医药方案,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治疗优势而受到了关注。基于"细胞因子风暴",结合《诊疗方案》中对重型、危重型辨证分型及推荐处方,探讨中医药治疗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瘟疫范畴,"疫毒"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肺脾气虚、寒湿"状态"为其发病基础,气化"顿滞"为病传关键,中医治疗以救治肺气为基本原则,分期分层,辨证用药,疗效显著。现将吉林省中医干预治疗的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仝小林院士将其定义为寒湿疫。回顾性分析仝小林院士治疗的1例重型COVID-19病例,从起病到疾病结局(康复)的病情变化及诊疗过程,并针对其流行病学、症状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2004版)》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中药复方用药规律与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类似感染性肺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人工统计两版诊疗方案中的中药复方用药、性味归经、药物功效频次数据,并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将统计结果合并制图,进行对比与归纳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复方28个,涉及中药133味;COVID-19治疗复方22个,涉及中药103味。治疗SARS以黄芩、甘草、金银花使用频次最高;治疗COVID-19以甘草、广藿香、麻黄使用频次最高。两版治疗方案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归类的统计结果呈现出较高的契合度,后者采用药物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辛、苦、甘频次最高,归经归肺、脾、胃经。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SARS治疗方案中更重视从心、肝二经论治的思路以及对活血化瘀药的灵活使用。结论:针对2种疾病同为"热、毒、湿"的病机,治疗方案均采取以清热解毒、宣肺解表、芳香化湿为主的用药思路。此外,SARS的用药思路对COVID-19后续诊疗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20年1月22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首次提出了中医治疗的方案,并逐步更新至第七版。确诊的COVID-19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岀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需要给予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通过文献调研发现补气活血中药可有效改善肺炎相关疾病低氧血症,因此总结归纳了现有补气活血中药治疗肺炎相关疾病低氧血症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COVID-19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反复研读中国针灸学会更新的两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发布的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后续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搜集整理针灸防治疫病的相关文献和古文经典,初步探讨此次抗疫过程中针灸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简称新冠肺炎)的诊疗思路与选穴特点。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的针灸诊疗以"扶正驱邪"为核心思想,以"肺脾同治"为治疗大纲,各术协同,重用艾灸,在防治疫病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基于既往时疫特点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病理结果,我们认为血瘀、血热是COVID-19的重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在重症、危重症患者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存在“热(火)、寒、湿、毒、痰、滞、结、瘀、燥、虚”等中医病机变化。临床观察发现COVID-19危重症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多见肺络受损、血行瘀滞等病机变化,早期应用凉血活血法,对纠正凝血障碍、改善临床症状、防止疾病进一步向危重症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