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蕾 《江苏中医药》2019,51(1):76-78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对温病学乃至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家,与其治学方法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颖悟勤勉,矢志于医;善采百家之长,并能融会贯通;善读古书,更可贵者,遵守古法而又不拘泥于古法;临证注意立案,处方必先立案,注重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2.
时习之 《现代养生》2007,(11):39-40
[前言]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县人。左宗棠是唐太宗以后对中国疆域功劳最大的一人。他以一介书生从戎,很快便显赫于世,名重一时。可贵的是,无论贫贱显达,他始终严于律己,力戒奢华,保持寒素家风,在戎马奔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翼》为清·柯韵伯主要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之作 ,是《伤寒来苏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从辨证、立法、处方、选药等方面论述了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 ,主要表现为 :临证立法处方应“知其机得其情” ;“六经各有主治之方 ,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 ,“合是症 (证 )便用是方” ;独重桂枝、柴胡二方 ;重传变 ,重预防 ;六经为百病立法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等。其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 ,为运用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 ,为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学术成就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氏治学,源自《内经》,在仲景学说的基础上,完善了温病学主瓣理论和实践。明确提出了伤寒与温度病的异同点,其著作《温病条辨》与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有密切关系,确立了三焦辨证体系及相应的治则,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结合,治疗温病重视养阴,察舌。  相似文献   
5.
我俩的故事     
正在上海,一位九旬老人,为了怀念亡妻,笔耕不辍,四年间手绘了18本画册,记述了他与妻子相处的近60年时光,取名为《我俩的故事》。《我俩的故事》记录了一个家庭近60年的动荡历史,见证了一对夫妻近60年的爱情,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相识故事要从民国时期讲起。1922年,我生于江西南城,爷爷是清朝时期的三品官,到父亲这一代,仍是大户人家。我11岁的时候,父亲好友  相似文献   
6.
茶马贸易拥有悠久的历史。基于行为角度的研究,官营茶马贸易在清雍正年间走向衰弱,衰弱的原因和私茶竞争、西北地区地缘形势的改变以及茶马贸易制度等相关。茶马贸易经济行为虽然衰弱了,但茶马贸易中的思想却没有停止,在其它地区的贸易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生》2014,(4):18-18
人们对父亲的印象,往往来自两方面:文化中的经典形象,以及自己的父辈。前者,几乎是一个时代人的共同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父亲的印记。甚至很多初为人父者,以此为鉴,从中学习如何当父亲。  相似文献   
8.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九五规划、十二指肠等。2.临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3.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例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相似文献   
9.
《临证指南医案》脱肛篇展现了叶天士诊治脱肛的特色经验。叶氏勤求古训,创立新说,认为脱肛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肾等脏腑相关。从辨虚实、辨脏腑、辨脉象等辨证,以"升举、固摄、益气"三法为治疗大法,具体体现在重视温补后天脾胃,甘药培中,甘温益气,治在中焦;以血肉之品填补下元,温肾助阳,兼理奇脉;中药炒炭增强收涩之力,固摄肾气,收敛阴液等。叶氏治疗脱肛圆机活法,提高了临证疗效,对后世医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料喉风散系清朝雍正年间民间秘方经研制而成。该药由珍珠、人工牛黄、冰片、黄连、山豆根、甘草、青黛、人中白、寒水石组成。常规一般用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还可以用于褥疮、宫颈糜烂、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足溃疡、耳炎、单纯性疱疹的治疗。方法简单,符合民间疗法简便效廉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