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591篇
  免费   26124篇
  国内免费   12569篇
耳鼻咽喉   3140篇
儿科学   5794篇
妇产科学   4540篇
基础医学   13661篇
口腔科学   5461篇
临床医学   125125篇
内科学   44554篇
皮肤病学   8059篇
神经病学   10914篇
特种医学   159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21篇
外科学   31951篇
综合类   266377篇
预防医学   58522篇
眼科学   5986篇
药学   134717篇
  1709篇
中国医学   266616篇
肿瘤学   19200篇
  2024年   2633篇
  2023年   10820篇
  2022年   10359篇
  2021年   14619篇
  2020年   14300篇
  2019年   14609篇
  2018年   6606篇
  2017年   17259篇
  2016年   18974篇
  2015年   23012篇
  2014年   49464篇
  2013年   43096篇
  2012年   49719篇
  2011年   53851篇
  2010年   52614篇
  2009年   51981篇
  2008年   62921篇
  2007年   53229篇
  2006年   49760篇
  2005年   58017篇
  2004年   47825篇
  2003年   52978篇
  2002年   43043篇
  2001年   32672篇
  2000年   30668篇
  1999年   25615篇
  1998年   24373篇
  1997年   23759篇
  1996年   21760篇
  1995年   20794篇
  1994年   14295篇
  1993年   8209篇
  1992年   6159篇
  1991年   5011篇
  1990年   2834篇
  1989年   3021篇
  1988年   827篇
  1987年   551篇
  1986年   310篇
  1985年   214篇
  1984年   181篇
  1983年   111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探索高颖教授辨治失眠的总体药症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高颖教授2015年5月~2019年4月期间门诊病例数据库中失眠患者的诊疗信息,运用SPSS20.0软件对频率大于10%的35种症状和40味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并对聚类后的药症组群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04例(349诊次),聚类分析得到7个症状组群、6个药物组群和5种药症组群对应关系,药症组群间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医师辨治失眠以安神、清热、养阴、疏肝、健脾、行气、化痰为核心治法,以一贯煎、二至丸、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温胆汤、四逆散、小柴胡汤、逍遥散等为常用类方;医师经验方以丹参、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为主要组成,对治疗失眠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结论:药症聚类分析以及聚类后的对应研究,能够获得医师辨证论治失眠的核心思路和主要规律,可以为中医临证经验挖掘的方法运用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可以反馈指导失眠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
刘树雷 《智慧健康》2022,(7):111-113
目的探究分析针灸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1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案例选取观察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纳入本次研究组中,将所有入组的患者进行编号并借助电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6例,包括男性31例、女性25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56例,包括男性33例、女性2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的临床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②观察组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治疗后,其颈部疼痛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④观察组治疗后,其Barthel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经分析对比均显示(P<0.05)。结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有助于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降低患者的疼痛,快速有效稳定其临床症状,帮助其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经鉴定,该治疗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带来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泪囊炎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泪囊鼻腔造口治疗,研究组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雷光华男,骨科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领军人才,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骨关节退变与损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骨关节炎防治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关节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脓肿的C T影像表现特征及检出率。方法:本次45例研究对象均为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典型肺脓肿患者,入院日期为2016年3月—2020年9月,病理诊断确诊38例,对患者实施C T影像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次C T诊断中,患者能够分为三类:血行性肺脓肿共18例、急性肺脓肿共9例、慢性肺脓肿共7例,CT诊断检出率较高,具备较强相似性(P>0.05),C T诊断敏感度94.44%、特异度55.56%、准确性86.67%、误诊率44.44%、漏诊率5.56%、阳性预测值89.47%、阴性预测值71.43%。结论:CT影像诊断能够通过脓腔是否存在病灶进行周围出现渗出性变化片判断,实现不典型肺脓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5岁,为笔者在瑞士仁济中医(Aku Medi Renji TCM)诊疗中心工作期间所诊治的当地患者。初诊日期:2019年1月21日。主诉:前列腺摘除术后尿失禁1月余。现病史:1年前因尿频尿急、尿等待、尿滴沥不尽等前往家庭医生处就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服用西药(具体不详)后效果不甚显著。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术联合尼莫地平血压控制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系统抽样法”原则下分2组,组别为微创组(接受微创穿刺术)和联合组(在微创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降压),各组病例均30例。比较治疗结果:临床总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功能。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微创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治疗2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HSS降低,FMA评分升高,并且联合组患者变化幅度较微创组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P、Qmean、Rv、V无指标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Rv均降低,Qmean、V指标均升高,治疗后联合组CP、Rv低于微创组,Qmean、V指标高于微创组(P<0.05);两组术后ADL分级Ⅰ~Ⅴ级基本无差异(P>0.05),但联合组的死亡率要明显低于微创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微创组血压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术配合尼莫地平降压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脑血肿及脑水肿,同时改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异维A酸胶囊口服与光动力学疗法在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 5月-2021年5月就诊本院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共计68例。依照用药方式不同分将应用异维A酸胶囊口服治疗的34例设为口服组,将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34例设为光动力组,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时GAGS 评分、疗效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光动力组治疗4、8周时GAGS评分低于口服组(P<0.05);治疗12周末两组GA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第4、8、12周时有效率分别为58.82%、 67.65%、73.53%,高于口服组的32.35%、38.24%、44.12%(P<0.05);光动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寻常型痤疮患者,光动力学疗法在治疗中短期疗效较口服治疗来说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畅通散外敷神阙穴对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120例阑尾切除术后出现PO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禁食、静脉补液、预防感染以及伤口换药等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治疗,2组疗程均为3~5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12 h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术后24 h胃肠电图指标[波形平均幅值(P)、波形平均频率(f)、波形反应面积(RA)、电节律紊乱百分比(RD)]及术后24 h、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24 h胃动素(MTL)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 2组患者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治疗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胃肠电图P值、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RD、R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 2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治疗组血清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结论:在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畅通散外敷神阙穴能够加快阑尾切除术后PO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术后机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