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06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有如下特点:①发病年龄早;②女性多见;③具有“精力过盛”性人格;④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⑤症状多为非典型抑郁发作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结论:如首次抑郁发作的症状符合以上特点,则可能以后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应使用足量心境稳定剂,谨慎使用抗抑郁剂,以免转为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2.
除颤仪技术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介绍了除颤仪原理、单相波和双相波电流、波形、能量,分析了除颤仪双相波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应用Franz接触电极导管,引导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时犬心内膜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动态观察其演变特点.结果显示,结扎LAD后,心内膜缺血区MAPA立即减小,Vmax降低,平台期出现抬高、缩短、消失的渐进变化过程,APD_(50)轻度缩短,APD_(50)则延长,这些变化随缺血时间而逐渐加重.非缺血区则无此变化.实验发现,同步记录的ECG改变不能反映缺血程度.缺血后10分钟内,心肌电活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易发生心律失常.上述结果表明MAP不失为一种反映心肌缺血损伤演变过程的敏感指标,为该导管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可行性提供了进一步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U波与左心室中层心肌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16只兔子左心室心外膜下、中层和心内膜下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以索他洛尔作为工具药,研究心电图U波的起源。结果发现:①应用索他洛尔1.5mg/kg后心电图上出现U波,随着索他洛尔剂量的增加,U波更加明显。②索他洛尔明显延长中层心肌的复极时程,心外膜下心肌的复极时程与体表心电图T波的顶点相一致,而中层心肌的复极时程与U波的终点相一致。提示U波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中层心肌复极延迟所致。  相似文献   
6.
单相抑郁(unipolar disorder)和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的共同特征是抑郁发作,首发为抑郁的BD常误诊为单相抑郁。因此,寻找两种疾病间的临床表现及生物标记差异或将有助于临床诊断。本文回顾了两种疾病的临床及大脑神经影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双相抑郁有相对更低的起病年龄,更常伴有精神病性特征及家族病史等特征。而神经影像方面的研究则显示,双相抑郁患者在灰质、白质及皮层下区域中均显示了更严重的脑结构变化。功能上,两者间的差异主要集中于前额叶与边缘系统如杏仁核、纹状体及丘脑等脑区。这些发现为日后临床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颅脑CT双侧额叶形态学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医院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CT检测,比较单相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员颅脑CT双侧额叶形态,以探讨分析研究组单相抑郁症患者颅脑CT双侧额叶形态学变化。结果:研究组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左额叶指数为(24.92±2.64),而对照组指数是(23.87±2.2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比两组右额叶的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单相抑郁症患者左额叶指数与年龄(Beta=0.357,P0.01)、病程(Beta=0.289,P0.01)呈正相关,而在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右额叶指数同年龄(Beta=0.316,P0.01)有正相关,而在病程方面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单相抑郁症患者颅脑进行CT检测,证实单相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发生形态学变化,左额叶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自知力的差异、影响因素及自知力与诊断的关系。方法在广州市惠爱医院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双相躁狂、双相抑郁、单相抑郁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9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自知力水平,通过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症状严重程度及自知力水平比较,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入院时各因素对自知力的影响。结果入院时精神分裂症组、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的ITAQ总评分分别为(5.66±0.39)分、(5.95±0.50)分、(9.73±0.95)分、(9.36±0.94)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P0.01)。出院时精神分裂症组、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ITAQ总评分分别为(12.27±0.38)分、(14.46±0.49)分、(13.64±0.94)分、(12.98±0.92)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自知力水平、诊断、性别均为自知力变化的影响因素(β=-0.405、2.103、-1.482,P均0.05)。结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在急性期,自知力水平变化与疾病谱系变化存在相关性。随着疾病谱系的发展,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缺损程度逐渐加重。此外,自知力的变化受入院时自知力水平、诊断、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最为广泛。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目前使用Zoll双相方波进行体外除颤(室颤),比单相波除颤的效果要好,损伤要轻。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后组织学损伤和电学损伤范围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确定射频消融后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本文对射频消融犬右心室肌造成的电学损伤与组织学损伤范围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方法:17只犬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分别用20W10s、20W30s、20W60s的射频电流经心外膜消融犬右心室肌。实验前和实验后即刻、30、60min用单相动作电位电极导管在消融中心点及距中心点2、4、6、8即处死动物并取组织标本,测量组织学损伤范围:10、15和20mm处分别记录单相动作电位。术后立。结果;射频消融后,各时间点上动作电位幅度明显降低。消融中心部位电学损伤最严重,随远离中心点,损伤程度逐渐减轻。距中心点15mm左右,动作电位幅度基本恢复正常。消融后动作电位时间变化不明显。结论:本实验第一次提出了射频消融后电学损伤范围的概念,并发现电学损伤范围明显大于组织学损伤范围。临床上当消融治疗靶点定位不准确时,房室旁路则可能位于仅有电学损伤的部位。异常传导活动因电学损伤而暂时受抑制,造成成功的假象。这可能是射频消融成功后心动过速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