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7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79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44篇
  2篇
中国医学   229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同时应用赵炳南学术流派思路与经方辨证思路结合,治疗重型大疱性类天疱疮验案一则。患者中医诊断为天疱疮病,病程长、起病急、病情重,既往激素用量大而病情控制不佳。本次治疗过程中按疾病不同阶段辨证施治,方药以赵老解毒凉血汤、经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加减为主,2月后水疱俱消,激素减量,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凉血通瘀方对高血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脑组织miRNA表达的影响,对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进行分析,探索凉血通瘀方可能的药效机制。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B)和实验组(C)。适应性饲养一周后,C组灌胃凉血通瘀方,B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5天,每天1次。构建脑出血模型后收集脑组织,借助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miRNA表达量,与miRBase数据库比对获取已知miRNA,使用miRDeep2预测新miRNA。差异分析软件为DESeq2,筛选阈值为|log2FC| ≥1 并且P <0.05。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和PPI网络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共发现21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上调有9个,下调有12个,共预测得到124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靶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中突触囊泡分泌的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的调节和神经递质运输的调节占前三位,神经元投射终点、全膜、质膜区域和细胞投射则是主要的细胞成分。分子功能分别为小GTPase绑定、底物特异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和离子跨膜转运体活性。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在癌证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MAPK通路等分布广泛。采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根据MCC算法筛选出ADRA2C、CASR、CCL28、CCR1、DRD2、GNAT3、GRM2、DYNC1LI1、GABBR1、GNAI1等核心靶基因。结论 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急性期鼠脑组织内miRNA的表达有重要影响;显著差异表达miRNAs可能通过靶向核心基因调控凉血通瘀方干预急性脑出血的病理过程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消风散合凉血五根汤联合西药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影响。方法将90例成人HS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风散合凉血五根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U-RB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EGF、PAF-AH水平,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BUN、24 h尿蛋白定量、U-RBC、UACR均降低(P<0.05),e GFR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Cr、BUN、24 h尿蛋白定量、U-RBC、UACR均低于对照组(P<0.05),e GF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EGF、PAF-AH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EGF、PAF-A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1.11%)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成人HSPN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消风散合凉血五根汤可提高临床疗效,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肾功能,降低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下调血EGF、PAF-A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以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化痰排脓为基本方法,治疗双侧肺脓肿,左侧脓胸1例,现总结如下:1诊疗经过患者,男,55岁。2004年3月19日初诊,因双侧肺脓肿,左侧脓胸,并发感染休克,于2004年2月28日至3月18日在本市市级院住院治疗。经抗感染、抗休克,左侧胸腔穿刺,胸腔引流管留置,支持疗法等,因经济原因而自动出院来我处初诊。刻诊,见咳吐脓痰,其味腥臭,痰中带血,胸闷烦痛,喘促不宁,动则加剧,彻夜难寐。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查:T:38.7℃,HR:180次/min,R:16次/min,BP:90/60mmHg。两肺扣诊浊音,听诊湿性啰音?鲈菏毙厍灰鞴芗绦糁茫?流出泡沫…  相似文献   
6.
白薇治疗精液不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彦军 《中医杂志》2006,47(10):736-736
白薇,味苦、咸,寒,归胃、肝经,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名医别录》云:“病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重庆堂随笔》云:“白薇凉降,清血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施汉章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50余载,对中医男科有很高的造诣,临床经验颇丰。笔者有幸师从施老临诊学习,注意到其每遇精液不液化的不育患者,组方中必加用白薇。他认为,精液不液化证属于中医“精凝”的范畴,病机是因阴虚火旺,灼精不化,或湿痰瘀浊凝聚而成,治疗必从滋阴、利湿、化痰、逐瘀着手,其中白薇有很好的滋阴、凉血、清热、通淋作用。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白薇疗水肿     
张卫国 《中医杂志》2006,47(10):736-737
白薇,传统中药学认为,其功能“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主治阴虚发热,产后虚热.温病发热,以及血淋,热淋,疮痈肿毒。笔者在用白薇治疗以上疾病的同时,发现其退水肿作用也很明显。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21味中药混合、粉碎、渗漉等加工制成的散瘀止痛酊,具凉血、活血、止痛作用,临床上用于软组织损伤、肿痛及骨折脱位等.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奏效快.  相似文献   
9.
中药内外兼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翠月 《国医论坛》2003,18(3):26-2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在皮肤愈合后所遗留的持续数周至数年的皮神经疼痛 ,其疼痛呈针刺样或烧灼样 ,阵发性出现 ,程度剧烈 ,以至影响饮食睡眠。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 ,但效果均不理想。笔者近年采用中药内外兼治 8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62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83岁 ;病程最短 3周 ,最长 4年。诊断依据 :1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 2自觉带状疱疹发作时的疼痛持续至今。3疼痛特点仍呈针刺样或烧灼样 ,且阵发性出现。2 治疗方法2 .1 内治法 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认为正气不足…  相似文献   
10.
寇焰  吴之煌  张晓霞 《北京中医》2009,(11):869-870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止血方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肾上腺色素片5mg,每日3次口服,酚磺乙胺注射液0.5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应用自拟清热凉血止血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能有效止血和缓解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97%(P〈0.05)。结论以中药辨证论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