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中,外感伏邪,内伤伏邪,正气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治疗上扶正以"调肝、健脾、滋肾"为主,祛邪以祛除风热毒邪,气郁、湿浊、瘀血为先。运用"伏邪学说"诠释其发病机理及其对脏腑功能的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病因及病机演变,为疫情防控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数据统计:依据2020年1月—2022年6月明确记录患者入院时寒热情况的相关文献15篇,统计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寒热类型对应的病例数及频率。依据2022年7月前新冠肺炎变异株临床诊疗文献12篇,统计新冠肺炎不同变异株的病因属性。(2)文献研究:查阅新冠肺炎相关理论探讨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讨论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及病机演变。结果 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株主要病因属性为湿疫毒。新冠肺炎早期可见恶寒、发热,以低中热为主,部分表现为往来寒热、身热不扬等。一些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已有肺部炎症表现。肺部影像学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肺间质改变,并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等实验室指标改变。新冠肺炎中期临床表现以肺系病变和脾胃病变为主,重症期可见呼吸困难、神志异常,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肝功能损害等。此外,临床部分痊愈者存在核酸检测复阳现象。临证中应用解表清里、化湿解毒的治法多有较好疗效。结论 新冠肺炎的发病过程为湿疫毒从口...  相似文献   
3.
吴美琴  高嘉玮  阮诗玮 《河南中医》2023,(10):1502-1506
阮诗玮教授通过梳理伏邪的定义,认为伏邪的致病特点包括:伏邪致病,隐匿难除;伏邪所藏,病位多端;伏邪所发,正虚邪盛。伏邪在慢性肾脏病中,可伏藏于如下病位:邪伏少阴、邪伏膜原、邪伏营血、邪伏肾络、邪伏三焦。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在于脾肾亏虚,三焦气化无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毒瘀互结所致。其病机总以正虚邪盛为主,常兼有多焦、多脏腑之病变,正虚为伏邪致病之本,邪盛为其标,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以透发为贵。阮教授擅从伏邪角度治疗慢性肾脏病,提出的正邪辨证法,在该病的治疗上起到提纲挈领之作用,临床上需掌握扶正与祛邪之法度,切不可过于攻伐,以伤正气。正虚之处,亦是容邪之处,故阮老师临床上以顾护先后天为要,在病情稳定之时,以固本培元为主,兼以祛邪;发作之时,可扶正祛邪兼顾,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阮老师治疗慢性肾脏病还常伍以风药,重视顾护津液、截断病邪传变、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金庆江基于伏邪理论,将本病分为伏湿期、伏热期、伏瘀期、伏毒期四期,分别治以疏通气机化湿、解郁化湿清热、行气化瘀通络、扶正托毒法,旨在开拓基于伏邪理论防治NAFLD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尹建平教授从伏郁致病理论辨治慢性便秘的临床经验。尹建平教授以伏邪理论为基础,从伏 邪藏匿六郁(即气、湿、热、痰、血、食) 致病的机理出发,抓住慢性便秘以肠腑传导失司的病机特点,以理 中焦、宣上焦、通下焦为治法,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善用气药,三因制宜,灵活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6.
新感与伏邪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在系统回顾温病新感、伏邪学说学术渊源的基础止,深入分析其涵义与特点,并对历代有关伏邪学说的学术争鸣进行了归类、汇总,进而提出对新感伏邪学说的研讨应着重于临床实际,分析不同类型温病的病变机理,探讨其演变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温病伏邪学说应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医家们对温病伏邪学说是否有其重要意义及有否必要继续保存和研究等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见解。一种认为伏邪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温病特殊的一类病证,在病因、病位、病机、病证及治法方药上都有比较成熟的认识,形成一种学说,有其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依据,对临床辨治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承认“伏邪”的客观存在,认为对该学说应当继承,努力发掘内中之精华,加以深入研究,不能废弃。另一种看法认为,伏邪学说虽然是温病学乃至中医学领域的一种学说,历代研究者不乏其人,但没有多大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现有的…  相似文献   
8.
有关伏邪概念的逻辑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荣 《中医杂志》1997,38(7):393-396
伏邪是中医温病学中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近代对伏邪理论的探讨多从文献搜集着手,表述大致停留在伏邪概念语义演绎水平上,就“伏邪”论“伏邪”,且无定论。全国中医院校第五版教材《温病学》,总论中用“实际含义”对伏邪概念的原意予以否定,各论中对“伏暑”一病的病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3,(9):1316-1317
目的:从天人合一观探讨温病伏邪理论的内涵。方法:从探讨天人合一观与中医学、天人合一观与温病之间的关系入手,剖析伏邪的含意。结果:从天人合一观出发,伏邪并非"伏寒化温"所致之病邪。结论:伏邪乃人不能顺应自然而致机体阴阳失调,加之时邪触发,内外相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28-1629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文章运用伏邪学说探析SPID,认为该病具有邪伏体内、遇因待发的发病特点,涉及的伏邪主要有伏寒、伏湿、伏毒、伏瘀,治疗上应扶正祛邪,防治并重。从伏邪致病的角度探讨SPID的防治,有利于提高该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