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52篇
  免费   4692篇
  国内免费   2128篇
耳鼻咽喉   391篇
儿科学   414篇
妇产科学   507篇
基础医学   1927篇
口腔科学   718篇
临床医学   11728篇
内科学   5648篇
皮肤病学   269篇
神经病学   357篇
特种医学   16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6562篇
综合类   23091篇
预防医学   4821篇
眼科学   448篇
药学   10949篇
  120篇
中国医学   15022篇
肿瘤学   4345篇
  2024年   598篇
  2023年   2429篇
  2022年   1967篇
  2021年   2364篇
  2020年   2146篇
  2019年   2229篇
  2018年   1149篇
  2017年   1939篇
  2016年   2253篇
  2015年   2585篇
  2014年   4343篇
  2013年   4117篇
  2012年   5286篇
  2011年   5547篇
  2010年   4983篇
  2009年   4772篇
  2008年   5190篇
  2007年   4492篇
  2006年   3959篇
  2005年   4238篇
  2004年   3358篇
  2003年   3056篇
  2002年   2564篇
  2001年   2330篇
  2000年   1886篇
  1999年   1509篇
  1998年   1335篇
  1997年   1197篇
  1996年   1083篇
  1995年   936篇
  1994年   792篇
  1993年   498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76篇
  1990年   334篇
  1989年   342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剂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蒙脱石散剂与还原型谷胱甘肽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直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AI指数、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结肠癌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从PI3K/Akt生物轴调控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CT116细胞,细胞设3组: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加入15%健脾消癌方含药血清)及人参皂苷Rg3组;制备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分组及制备方法见实验方法),用条件培养液干预HUVEC(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随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蛋白表达。最后在结肠癌HCT116荷瘤小鼠中验证健脾消癌方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并经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较空白血清组显著增加(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较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显著减少(P<0.01)。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I3K、Akt蛋白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性增大,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消癌方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生物轴调控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中英文文献了解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运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收录的关于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研究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得到中文文献1 285篇,英文文献871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结直肠癌患者造口、抑郁、免疫、肠道功能、化疗及化疗药物,但机构之间、学者之间合作程度及研究类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中文文献相关研究起步晚、发展快,但在研究质量与研究深度等方面与英文文献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内学者之间、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关心患者肠道功能、心理状况,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临床观察白花蛇舌草干预湿热瘀滞型肠内多发息肉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空白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结直肠多发息肉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内镜治疗术给予常规治疗后无药物干预,试验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白花蛇舌草汤剂(每日取白花蛇舌草15 g、大枣3枚,煎取400 mL汤剂,分2次饭后温服)治疗,连续干预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肠道内息肉的复发率、息肉数目、息肉最大直径、中医证候评分及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试验组复发9例(14.75%),对照组复发21例(33.33%),两组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治疗后息肉复发率均较对照组同类型降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息肉最大直径及息肉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白花蛇舌草干预结直肠息肉术后患者,1年后明显降低肠内息肉的复发率,尤以腺瘤性息肉、重度异型增生、BMI超重患者更显著,不仅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宫腔积液指宫腔内液体积存(积水、积血或积脓),是绝经后女性常见体征之一,常于超声检查时发现。持续宫腔积液患者,需宫腔镜检查寻找病因。本文报道1例以宫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胃型宫颈腺癌的患者。通过病例回顾并文献复习,以期为更多绝经后宫腔积液及宫颈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避免漏诊及误诊。1病例资料患者67岁,女,主因"绝经18年,不规则阴道出血2月"于2020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微小RNA-545-3p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 正常培养的人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系NCM460以及人CRC细胞系(HCT-15、HCT-116和HCT-8)分为NCM460组、HCT-15组、HCT-116组和HCT-8组。将miR-545-3p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miR-545-3p抑制剂、抑制剂阴性对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过表达载体、miR-545-3p模拟物和VEGFA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HCT-116细胞,分别为miR-545-3p mimic组、mimic-NC组、miR-545-3p inhibitor组、inhibitor-NC组、mimic-NC+VEGFA组、miR-545-3p mimic+VEGFA组。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RC患者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45-3p和VEGFA的表达水平。以细胞计数法-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