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栀子中京尼平甙和京尼平的含量。采用YWG -C18柱 ,0 0 5mol/L磷酸氢二钠—甲醇 ( 72∶2 8) ,用磷酸调节pH6 80为流动相 ,于 2 4 0nm波长处检测 ,京尼平甙和京尼平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 10 % ,98 2 8% ,RSD分别为 1 0 5% ,1 2 1% (n=5)。本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Phlebosclerotic colitis is a rare and recently known disease entity and its etiology is still to be elucidated. Some phlebosclerotic colitis cases a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from collagenous colitis because of the similarity of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all Japanese case reports of phlebosclerotic colitis in which an association with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suspected, sansisi (gardenia fruit) was included, suggesting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We report a case of phlebosclerotic colitis that wasdifficult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collagenous colitis, and an association with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as suspected as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研究栀子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栀子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以干膏量和栀子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综合比较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提取法的提取效果后,应用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方法为水提法,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加8倍量水,浸泡0.5h,提取3次,每次2.0h。结论优化工艺简便可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醒脑静中各味药物及全方对栀子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醒脑静处方中艾片、麝香、郁金及合方后对栀子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方中不同配伍条件下栀子提取物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肠吸收情况.结果:栀子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8 g·L~(-1)(含栀子苷0.311 g·L~(-1))时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0.055±0.006)h~(-1)(以栀子苷计);栀子提取物分别与艾片、郁金、麝香配伍时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72±0.010),(0.060±0.001),(0.066±0.008)h~(-1),合方后吸收速率常数为(0.076±0.011)h~(-1).经统计学分析,单味栀子组与配伍艾片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与配伍郁金和配伍麝香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复方组的吸收速率常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配伍艾片及复方给药时可以显著促进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基本要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注射利合理用药是目前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应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4个方面。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应重视安全性研究;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根本目标,应建立科学的疗效评价方法;经济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加强中药注射剂药物经济学评价;适当性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应按药品说明书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6.
大孔树脂同步分离栀子中栀子苷和栀子黄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同步分离纯化栀子药材中的栀子苷和栀子黄色素。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栀子黄色素的能力,并对最佳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HPD-100型树脂综合性能最佳,其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A440在60左右,以流样速度1—3mL.min^-1上样;水洗8~10BV;25%乙醇冲洗3~5BV体积;70%乙醇冲洗至洗脱液无色。结论栀子苷得率70%、栀子黄色素(色价100~500、OD小于0.8甚至达到0.3)得率80%(折算至栀子药材含量),说明此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在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评价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在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从栀子中分离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纯品,普通昆明小鼠灌胃给药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剂量分别是西红花酸6.25、12.5和25.0mg·kg-1和西红花苷18.7、37.5和75.0mg·kg-1.d-1,采用测定普通小鼠体内抗氧化指标(SOD、GSH-Px、TAOC和MDA)的方法对比评价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1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两种化合物都能明显提高小鼠肾脏和肝脏的SOD,肝脏的GSH-Px,心脏和肾脏的TAOC,降低血浆的MDA。结论西红花酸和西红花苷-1具有相似的体内抗氧化活性,其主要活性部位可能是肝脏和肾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栀子药材中栀子苷和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0%的冰乙酸水溶液-1.0%冰乙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8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栀子苷在3171-12685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9.98%,IKSD为0.33%;绿原酸在1.952-78.08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6%,1KSD为0.81%。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栀子药材中的栀子苷、绿原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以栀子提取物缓释片为模型药物,栀子苷为成分指标,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指标,对以药效指标评价中药缓释制剂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通过建立可计量的体外DPPH测定方法,以该方法测定栀子缓释片不同时间点体外释放液的抗氧化活性,绘制时间-效应曲线,采用线性回归和f2相似因子法与栀子苷的时间-累积释放度曲线比较,结果显示体外释放度评价中DPPH药效指标与栀子苷成分指标有较好相关性,提示DPPH清除率药效指标可以用来评价以环烯醚萜类为主要成分的栀子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10.
栀子环烯醚萜苷鼻腔给药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栀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鼻腔给药的吸收特性,为其鼻腔给药制剂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选用新鲜猪鼻黏膜为渗透屏障,以栀子苷为测定指标,HPLC测定含量,进行渗透试验;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实验,以PBS溶液(pH7.4)作为鼻腔循环液,HPLC测定栀子苷,进行在体鼻黏膜吸收试验。结果栀子苷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2.01±0.23)×10 5cm 2.s 1;药物稳态流量Jss为(1.61±0.18)×10 4μg.cm 2.s 1,透黏膜扩散属于以膜两侧浓度差为动力的被动扩散。栀子苷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动力学方程lnC=1.165 7 0.001 6t,r=0.991 4,k=(1.6±0.021)×10 3min 1。结论栀子环烯醚萜苷可经鼻吸收,可制成经鼻给药的新制剂用于脑部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