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92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98篇
预防医学   30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17 autosomal short tandem repeat (STR) loci included in the PowerPlex® 18D Kit. Samples of 562 unrelated healthy Lahu individuals living in Yunnan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allele frequencies and other statistical parameters relevant to the forensic population. Of the 17 loci, 16 reached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 A total of 176 alleles were identified in 17 STR loci, and allele frequencies ranged from 0.000 890 to 0.578 292. The combined discrimination power (CPD) and probability of excluding paternity (CPE) of the 17 STR loci were 0.999 999 999 999 999 999 489 and 0.999 998 301 753 122.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28 populations were also estimated.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疟疾防治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传播媒介和现场控制等方面回顾了河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根据疟疾流行的现状,提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2005~2006年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6年江西省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掌握各监测点钉螺消长情况。方法依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各监测点钉螺孳生环境与可疑环境进行调查,比较两年的各项螺情指标。结果2006年12个监测点的有螺面积较2005年下降17.27%,但各监测点有螺面积下降幅度不相一致,有10个监测点查出有阳性钉螺分布;另外各监测点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也有较大波动。结论各监测点螺情依然严重,应加强控制钉螺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湖南省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湖南省HBVDNA阳性慢性乙肝病人共 185例 ,其中病毒携带者 (ASC) 4 2例 ,慢性轻、中度肝炎 (CH) 38例 ,重型肝炎 (FHF) 80例 (伴有肝硬化者 4 9例 ) ,肝细胞癌 (HCC) 2 5例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基因型B136例 (73.5 % ) ,基因型C 4 9例 (2 6 .5 % )。基因型B在FHF中占绝对优势 (83.7% ) ,其次为HCC(76 % ) ,与ASC(5 7.1%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基因型B相比 ,基因型C在垂直传播感染者中多见 (38.8%与 13.2 % ,P <0 .0 0 1) ;HBeAg阳性率明显增高 (5 7.1%与 30 .9% ,P <0 .0 0 1) ;抗HBe阳性率明显下降 (36 .9%与 6 6 .2 % ,P <0 .0 0 1)。与基因型C相比 ,基因型B感染者ALT水平明显增高 (2 6 4 .5± 2 5 6 .5与 10 0± 12 0 .6 ,P <0 .0 0 1)。结论 :湖南省存在乙肝病毒基因型B和基因型C ;基因型B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活动性相关 ,基因型C与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鲁南地区大气花粉及其致病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鲁南地区气传花粉的种类,分布,数量及其致病性。方法 采用空气曝片的方法,连续2年收集气传花粉,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阅片鉴定,并将采集到的花粉处理后,制备成花粉变应原疫苗,进行皮肤试验。结果 2年共收集花粉10813粒,18个科属,每年3-5月和8-9月出现飘散高峰。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Lu草,杨树及松树花粉。结论 鲁南地区的气传花粉主要包括Lu草属,松属,杨属,蒿属,藜属,柳属,榆属,禾本科,地肤,臭椿属,蓖麻属,柏科,核桃,向白葵属,栎属,桦属,银杏属,豚草等,以Lu草,松属,杨属,蒿属,藜属,禾本科花粉量较大,占70%。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Lu草,杨树及松树花粉。  相似文献   
6.
格尔木地区蠓类生态习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地区蠓类的活动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网捕法。结果:调 查发现蠓科4属28种,即吸血蠓2属22种,非吸血蠓2属6种;其中细蠓属14种,库蠓属8种,毛蠓属5种和铗 蠓属1种。观察阐述了当地蠓类的一日活动规律与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7.
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以来临床应用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79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部、骶旁或腰动脉的皮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穿支蒂皮瓣移位修复臀骶部褥疮、溃疡及外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切取皮瓣达6cm×5cm~19cm×11cm,穿支血管口径1.3~2.1mm,游离穿支血管蒂长度为2.5~4.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期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溃疡无复发。结论穿支蒂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无需植皮,是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生态地理区域内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类分布、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和虫媒病的关系、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河北省吸血双翅目昆虫区系的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特别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虫媒传染病和生物恐怖事件的发生,提供制定防控媒介昆虫预案的基本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汉族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500例健康个体的MTHFRC677T基因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河南汉族人群中MTHFRC677T突变纯合子TT型频率为32.8%,突变杂合子CT型频率为34.6%,野生型CC型频率为32.6%,T等位基因频率51.1%,与其他种族相比较,MTHFRC677T基因型在中国河南汉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与其他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显著。结论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20101名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1名研究对象中,应答条目数共计442222条,其中知晓的条目数305934条,总体知晓率为69.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097,t=12.774,P<0.001)、肿瘤筛查或防癌体检(β=0.663,t=12.530,P<0.001)、文化程度(β=2.117,t=22.604,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0.525,t=8.879,P<0.001)、肿瘤家族史(β=-0.591,t=-9.832,P<0.001)、职业(β=-1.301,t=-12.538,P<0.001)是影响居民知晓率的因素。结论 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居民对于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存在“重医轻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