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44篇
  免费   4419篇
  国内免费   4238篇
耳鼻咽喉   281篇
儿科学   294篇
妇产科学   340篇
基础医学   5021篇
口腔科学   1013篇
临床医学   9495篇
内科学   4316篇
皮肤病学   297篇
神经病学   1060篇
特种医学   23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3648篇
综合类   16458篇
预防医学   8072篇
眼科学   940篇
药学   11627篇
  88篇
中国医学   5994篇
肿瘤学   3459篇
  2024年   713篇
  2023年   2392篇
  2022年   1957篇
  2021年   2258篇
  2020年   1853篇
  2019年   1856篇
  2018年   1000篇
  2017年   1530篇
  2016年   1704篇
  2015年   1863篇
  2014年   2949篇
  2013年   2887篇
  2012年   4019篇
  2011年   4277篇
  2010年   3761篇
  2009年   3751篇
  2008年   4704篇
  2007年   4158篇
  2006年   3817篇
  2005年   4012篇
  2004年   3093篇
  2003年   2528篇
  2002年   2250篇
  2001年   1829篇
  2000年   1532篇
  1999年   1229篇
  1998年   1062篇
  1997年   1031篇
  1996年   868篇
  1995年   767篇
  1994年   665篇
  1993年   510篇
  1992年   442篇
  1991年   408篇
  1990年   374篇
  1989年   414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142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的最佳临界值,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变量的预测价值。  结果  NLR、PLR、SII和LM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0、167.32、687.39和3.13。根据最佳临界值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高NLR、PLR和SII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均显著低于低值组中相应值,高LMR组mPFS及mOS较低LMR组延长。  结论  治疗前升高的NLR、PLR、SII和降低的LMR可能与接受靶向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描述并分析了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了解情况、态度、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具有硕士及以下学历、所在单位为科研院所/高校、无海外经历、处在中部地区、未担任伦理委员会委员的科研人员对“伦理审查”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差;男性、年龄小、处在西部地区、对“伦理审查”越不了解的科研人员越认同“伦理审查消耗了科研人员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观点;担任伦理委员会委员的科研人员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更可能未经过伦理审查程序等。基于以上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全面普及伦理审查培训,侧重强化薄弱人群和地区;严格落实伦理审查法规,加强考评和监管;多方位提升伦理审查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后遗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后遗症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卒中量表(NIHS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生活活动功能测量量表Barthel指数(BADL)评定两组病人康复情况,采用非精神病性焦虑量表(HADS-A)、非精神病性抑郁量表(HADS-D)、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定两组病人心理状态,采用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SF-36)评定两组病人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和B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HADS-A和HADS-D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出血后遗症病人能有效促进病人康复,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AE-IPF)患者证候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三个中心的AE-IPF患者76例,其中痰热壅肺证26例、痰浊阻肺证50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AE-IPF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CL18、HMGB1、KL-6、MMP-7和SP-D水平在痰热壅肺证和痰浊阻肺证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SP-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SP-A与AE-IPF证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SP-A的浓度升高,与痰热壅肺证关系越密切,反之,血清SP-A浓度降低,则与痰浊阻肺证关系越密切。AE-IPF痰热壅肺证患者的预后可能较痰浊阻肺证患者更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组织气氛在护士吞咽障碍知识水平与护理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19年6-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15个省市33所医院及医疗机构神经科、康复科具有吞咽障碍护理经验的23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吞咽障碍知识水平问卷、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行为问卷及团队创新气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吞咽障碍知识水平总分为(56.69±13.50)分、护理行为得分为(140.65土32.02)分、组织气氛得分为(157.63±26.56)分。组织气氛与吞咽障碍知识水平(r=0.49,P<0.01)、护理行为(r=0.50,P<0.01)均呈正相关。组织气氛在知识水平和护理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3.18%。结论组织气氛在护士吞咽障碍知识水平与护理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临床管理者可在提升护士吞咽障碍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组织气氛水平推进其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益气养精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期影响。方法研究纳入60例老年肺癌患者,均由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血清癌抗原125(serum oncoantigen 125,CA 125)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及CA 125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精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效果患者,患者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且患者2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估生物标志物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本院32例植入CRT起搏器和/或除颤器(CRTP/CRTD)的患者,采集基线和CRT术后6个月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后者包括: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中段肾上腺髓质素原(MR-proADM)、内皮素-1(ET-1)以及和肽素(CPP)。以CRT术后半年心功能降低1级同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5%定义为有反应。比较CRT有反应组及无反应组各项生物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差异。结果随访[12±6(6~24)]个月,CRT有反应20例(62.5%),术前MR-proANP水平有反应组显著低于无反应组[(142.7±94.0) pmol/L vs (250.7±150.8) pmol/L,P=0.03],其它生物标志物基线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RT反应组术后6个月MR-proANP及NT-ProBNP血清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无反应组无差异。其他指标则在有反应及无反应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基线MR-proANP血清水平可以预测CRT反应,CRT术后6个月MR-proANP与NT-ProBNP的变化有助于预测和判断CRT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