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2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地黄在中药类保健食品中生熟异用下的配方规律。方法: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公布的生、熟地黄保健食品数据,对其保健功能及中药组方等进行统计,运用Apriori算法和Kulc、不平衡比参数对地黄生熟异用的保健食品配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保健食品中,生地黄主要用于辅助降血糖,熟地黄主要用于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改善营养性贫血。在辅助降血糖类生地黄保健食品中,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阴药、解表药、解热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生地黄-黄芪-苦瓜;在增强免疫力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党参-阿胶;在缓解体力疲劳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阳药、补阴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人参-淫羊藿、熟地黄-人参-枸杞子;在改善营养性贫血类熟地黄保健食品中,熟地黄主要与补气药、补血药配伍,代表性组合为熟地黄-黄芪-阿胶、熟地黄-黄芪-当归。结论:地黄在保健食品中的使用遵循生熟异用的规律,在不同保健功能中,组方配伍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可为生、熟地黄保健食品研发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熟地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楠  闫广利  孙晖  王喜军 《中草药》2023,54(1):292-302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新鲜或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等功效。熟地黄是中药“滋阴”作用最具代表的药味之一,也被称之为“至阴之药”。熟地黄配伍相关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导致的各种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相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炎相关疾病、妇科相关疾病等。基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对熟地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方剂配伍条件下的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熟地黄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生信数据挖掘探究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及熟地黄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挖掘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采用R软件对阴虚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映射匹配。借助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分子对接预测熟地黄治疗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注释。结果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 272个,骨质疏松症靶点662个,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5个,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调节、雌激素应答、骨骼肌系统发育等生物过程,并由PI3K-Akt、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信号通路调节。熟地2种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核心蛋白IGF1、VEGFA等。结论熟地黄可能靶向IGF1、VEGFA等核心蛋白,通过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及雌激素应答过程,从而实现防治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几何计算法设计^60Co相邻野预留间隔的准确性,探讨更精确的设计方法。方法:通过模拟测量绘制线束扩展函数曲线,与几何计算法计算结果对照比较:利用线束扩展函数曲线,计算不同射野宽度相邻野组合预留间隔计算值与测量偏差。结果:①两种方法得出的线束扩展函数曲线有明显差异。②两小野组合计算值低于测量值,两大野组合计算高于测量值,大野与小野或两个中等野组合计算值与测量值偏差较小。结论:几何计算设计^  相似文献   
5.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是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的最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无质量控制标准或质量控制标准低,质量标准不合理,不能反映饮片的药性与药效。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采取如下措施:①从药材的源头和流通抓起,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②完善和规范炮制过程,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性;③加强中药饮片炮制机理和饮片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④大力研制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机械;⑤走名牌战略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道路,打造大型中药饮片企业。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提升我国中药饮片的质量,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地黄饮子对海马神经元AD模型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古方地黄饮子含药脑脊液对 β 淀粉样蛋白 (Aβ2 5~ 35)所致海马神经细胞AD(Alzheimer’sDisease)模型凋亡基因bcl 2、bax和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中药脑脊液药理学的方法把体外培养成熟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VitE对照组、地黄饮子脑脊液低、中、高剂量组。 6组分别加入正常培养液、正常脑脊液、VitE脑脊液、中药脑脊液低、中、高剂量 ,继续孵育 2h。然后除空白组加入等量培养液外 ,其它各组加入经老化处理的Aβ2 5~ 35(终浓度为 1 0 μmol/L)共同孵育 2 4h ,胰蛋白酶消化 ,离心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应用RT 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测定bcl 2、bax和caspase 3基因的表达。结果 :地黄饮子脑脊液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受损海马神经元bcl 2基因的表达 ,降低bax和caspase 3基因的表达。说明对Aβ2 5~ 35所致离体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地黄饮子升高bcl 2 /bax的比值 ,抑制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 ,控制caspase 3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方法:以紫菀酮为指标,建立了HPLC法的测定条件,并对生紫菀、蒸紫菀、炒紫菀、蜜紫菀、醋紫菀、酒紫菀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紫菀酮的含量大小依次为生紫菀>炒紫菀>蒸紫菀>醋紫菀>酒紫菀>蜜紫菀;以纯紫菀计,不同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大小依次为蜜紫菀>炒紫菀>生紫菀>醋紫菀>酒紫菀>蒸紫菀。结论:紫菀经过不同方法炮制所得各种紫菀饮片中紫菀酮的含量均较生品低;但以纯紫菀计,紫菀蜜炙后紫菀酮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8.
中药饮片小包装的剂量和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饮片小包装作为一项新型的配方模式的改革,其优势非常明显。但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存在剂量和质量上的问题。药房应从剂量和质量管理入手,一方面监督生产企业做好小包装的剂量和质量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医院药房对小包装的剂量和质量管理,提高配方质量,更好地发挥中药饮片小包装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含罂粟壳中成药质量标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罂粟壳属于麻醉药品管理。目前已上市的部分中成药处方中含有罂粟壳,针对罂粟壳使用的特殊要求,我们对含罂粟壳中成药质量标准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古方地黄饮子对β淀粉蛋白(Aβ25-35)所致离体海马神经元损伤时即早基因c-iun和c-fos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把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VitE脑脊液对照组、地黄饮子脑脊液低、中、高剂量组,6组分别加入正常培养液、正常脑脊液、VitE脑脊液、中药脑脊液低、中、高剂量,继续孵育2h.然后除正常组加入等量培养液外,其他各组加入经老化处理的Aβ25~35(终浓度为10μmol/L)共同孵育1h,胰蛋白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应用RT-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测定c-iun和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地黄饮子脑脊液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受损海马神经元c-iun和c-fos基因的表达.结论:地黄饮子脑脊液能有效降低海马神经元受到神经毒损伤时的应激反应,降低c-jun、c-fos基因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