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基本概念,论述美国、欧盟、日本和有关国际组织关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管理规定,并回顾和展望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我国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的相关法规,分析了法规方面的局限性、加强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加强我国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技术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今后药品上市后评价工作方向。方法分析和总结以往工作体会。结果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工作已初见成效。结论应继续深入开展药品上市后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5.
BACKGROUND: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 appears to be acceptably safe in clinical trials, but post-marketing data are needed to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This study specifically evaluated the safety of commercial SLIT in adult patients in a post-marketing phase. METHODS: A total of 198 patients (83 male, 115 female, mean age 24.4 years) receiving SLIT for respiratory allergy were followed up for 3 years by a specific questionnaire for side-effects. SLIT (LAIS, Lofarma SpA, Milan, Italy), a monomeric allergoid in tablets, was administered, in association with drug therapy, pre- or pre-coseasonally for pollen and continuously for mites. The average duration was 12-36 months, and the total of doses was about 32 800. Side-effects were grouped as ocular, gastrointestinal, rhinitis, asthma, urticaria, edema of tongue/lips, and anaphylaxis. The severity was graded as low (no need for treatment or dose adjusting, no interference with activities), moderate (interference with activities/need for drugs/SLIT discontinuation), and severe (life-threatening/hospitalization/emergency care). RESULTS: Seventeen events corresponding to 7.5% of patients and 0.52 per 1000 doses were reported. Seven episodes of rhinitis (two in two patients), three of oral itching, and one of abdominal pain were self-limiting. Two cases of urticaria and two of abdominal pain/nausea were controlled by a temporary dose-adjustment, and one case of urticaria and conjunctivitis required oral antihistamines. Medical intervention was needed in six patients only during a 3-year perio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erformed in a real situ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confirm the satisfactory safety profile of SLIT.  相似文献   
6.
临床试验注册制度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介绍了当前新药临床试验、院内制剂、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及其他类型临床试验的管理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 ICTRP)的结构和运作机制和全球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建立概况,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与发表协作网及其运作机制;提出用循证医学基本哲学思想作为临床试验研究者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临床试验真实性的内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外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经验,浅析我国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为完善我国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市后中药安全信号的识别与评价,是针对取得新药证书后的中成药实施常规药物警戒的主要手段,包括规范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填写,报告的整理与归类,ADR病例组的概述及分析,应用数据挖掘识别药物一事件组合,重点关注的安全信号,计算报告率和发生率等6方面内容,用于ADR/ADE的日常监测,以便企业、药监部门、专家共同协作,针对“问题”品种采取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药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亟需开展。然而,关于如何开展相关研究,具体操作步骤尚无标准可循,故此,急需建立一种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模式和方法以指导实践。笔者根据课题组前期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提出在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几点看法,包括明确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与内容,确定评价工作的流程,制定安全性评估项目清单,并提出三级风险分类控制,最终探索性的形成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模式。该评价模式根据前期研究基础,通过项目清单评估的方式对中成药目标品种进行风险分级,并分别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品种采取相应措施,目的是使药品从高风险级别降到低风险级别,最后进入五步骤循环无端的常态化风险管理,即广泛收集风险信号,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对风险进行识别,以过程质量控制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风险最小化措施的风险管理,再次应用于临床进行后效评估。希望该文提出的评价模式和方法能够为将来开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药品上市后质量抽查检验工作是药品监督执法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药品,保护公众用药安全。这项工作的法律依据充分,主要包括国家药品抽检和地方药品抽检,用于评价和监督药品质量。通过药品抽检可以震慑不法分子,警示用药风险,服务产业发展。然而,抽样和检验工作质量尚需进一步加强,地方保护主义时有存在,建议加强新法规的宣贯培训、加强抽检工作管理、加大制售假劣药品的惩戒力度、加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并深挖药品抽检“大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