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4篇
  免费   1267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69篇
内科学   305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8篇
综合类   465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82篇
  18篇
中国医学   10975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661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654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1816篇
  2013年   1129篇
  2012年   1730篇
  2011年   1786篇
  2010年   1404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754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AE-IPF)患者证候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三个中心的AE-IPF患者76例,其中痰热壅肺证26例、痰浊阻肺证50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AE-IPF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CL18、HMGB1、KL-6、MMP-7和SP-D水平在痰热壅肺证和痰浊阻肺证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SP-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SP-A与AE-IPF证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SP-A的浓度升高,与痰热壅肺证关系越密切,反之,血清SP-A浓度降低,则与痰浊阻肺证关系越密切。AE-IPF痰热壅肺证患者的预后可能较痰浊阻肺证患者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开发支持中医和现代生物医学本体和术语集的语义标注系统。方法以MedPortal本体库和中医临床术语集等为术语资源库,设计语义标注系统工作流程和功能框架,并开发Web应用系统。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中医药文献语义标注系统,支持语料库管理与维护、术语词典管理、语义标注和语义检索等功能,既可以为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抽取算法研究提供训练集,又能实现语义层面的多来源数据集成与知识融合。结论该中医药文献语义标注系统设计方案已经过实际项目验证,可为其他同类系统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炎症已成为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第七大因素,而白细胞介素-1(IL-1)是炎性微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同时炎性微环境致病特点与现代中医学"癌毒"的理论相吻合。查阅近年中医药调控IL-1家族分子治疗肿瘤机制的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并做出概括及评价,从中医药主要调控IL-1α、IL-1β和IL-18因子治疗肿瘤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更系统化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his study use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on the 2-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with or without “TCM formula”.MethodsFrom November 1 st, 2016, the first patient was enrolled in the cohort study. A total of 35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on January 30, 2019. Among them, 154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 During the follow-up, there were 6 cases of shedding, so 6 cases were affected. A total of 148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including 73 in the exposed group and 75 in the non-exposed group. The exposed group was given “TCM formula” on the basis of standardized treatment, and the non-expos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two groups visited each of the three months. The interview included safety examination (hematology and imaging). The endpoint was the difference in 2-year 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between the exposed and non-exposed groups and the safety of the “TCM formula”.ResultsThere were 6 cases of shedding during the experiment and the shedding rate was 3.9 %. The 2-year rate of 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the exposed team was 88.7 % and the non-exposed group was 82.5 %.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predicted that “TCM formula” could reduce the disease-related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rate by 11 % (OR = 0.89, 95 % CI 0.37−0.956, P<0.05). Through K–M survival analysis, TNBC patients with age ≤35 years and regional lymph node stage N1 may be the benefit group of “TCM formula”(P<0.05). During the study, the incidence of total adverse events was 8.2 % in the exposed group, mainly manifested as stomach discomfort, diarrhea, and hepatocyte damage.Conclusion1. In the exposed group, the two-year rate of 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increased by 6.2 % compared with the non-exposed group(P>0.05). 2. According to K–M survival analysis, TNBC patients with age ≤35 years and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to N1 may be potential beneficiaries of “TCM formula”. 3. “TCM Formula” is safe and tolerable to most patients.  相似文献   
5.
淋巴管作为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调节机体体液稳态,协助免疫监视和肠道脂质吸收等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是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维持脉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的重要手段,淋巴管新生调控对于防治肿瘤、心血管等诸多疾病有着潜在的临床转化意义;淋巴回流功能则与关节炎症等疾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在循环系统中,相较于中医药调控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已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对于淋巴管的研究则明显相对滞后。本文从中医药作用于淋巴管新生及回流功能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自建库以来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探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总有效病例1620例,证型经规范处理后整理为18个,主要证型为脾虚痰湿证。共提取证素13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和痰,关联分析显示脾—湿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 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气虚、脾、痰、湿是常见证素,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应注重从脾论治,需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中医体质研究40年来在6大理论创新、3大技术创新、4大转化应用、2大学术平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医体质研究将积极策应国家需求,进一步发挥其原创优势、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技术方法、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灵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本文考察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演进过程,从“社会矛盾—政策方针—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中观视角,构建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分析模型,发现中医药文化先后经历了资产化发展(1978年-21世纪初)、情景化发展(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八大)前后)、生态化发展(中共十八大至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策略、重点和面临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以社会矛盾为导向,优化政策引导,构建中医药文化生态体系,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层面采取多元双向发展路径,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提升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芪地固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IMN患者141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西药组(西药标准疗法)、中西药结合组(芪地固肾方+西药标准疗法)和中药组(芪地固肾方)3组各47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西药结合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72.34%、68.09%高于中药组,治疗12个月时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8个月后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75.76%、78.72%高于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在治疗12个月和18个月后较西药组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上更具优势。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复发率更低,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地固肾方能提高IMN缓解率,在提高中医证候疗效、降低复发率上更具优势,远期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iR-150-5p、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mRNA的表达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诊断、中医证型判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57例及健康对照组19例,根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有关RA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断RA的中医证型。qPCR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miR-150-5p、SOCS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双荧光素酶分析方法判断两者是否存在靶向关系。统计分析miR-150-5p、SOCS1 mRNA对RA疾病的诊断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外周血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下调,低于正常人群(t = -19.019,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下降趋势;患者外周血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低于正常人群(t = 5.333,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上升趋势。MiR-150-5p与SOCS1 mRNA有靶向结合关系(P < 0.05)。通过AUC曲线比较,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区分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1%、92.1%(AUC = 0.972,P < 0.05);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法区分RA(AUC = 0.472,P > 0.05)。RA患者中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3.06,RA患者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的相对风险分别为8.33、250.00(P < 0.05)。结论 miR-150-5p、SOCS1 mRNA在RA患者中有差异性表达,且有靶向结合关系。miR-150-5p可能是RA的疾病诊断及中医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证型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