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15篇
  免费   1380篇
  国内免费   721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147篇
基础医学   131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4784篇
内科学   1353篇
皮肤病学   138篇
神经病学   4422篇
特种医学   5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693篇
综合类   9732篇
预防医学   2978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4788篇
  42篇
中国医学   5127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802篇
  2022年   595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772篇
  2019年   908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785篇
  2016年   945篇
  2015年   1008篇
  2014年   1968篇
  2013年   1835篇
  2012年   2408篇
  2011年   2491篇
  2010年   2298篇
  2009年   2106篇
  2008年   2207篇
  2007年   2208篇
  2006年   1948篇
  2005年   1884篇
  2004年   1554篇
  2003年   1412篇
  2002年   1035篇
  2001年   802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视物成双,行走不稳4 d"于2019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 d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未予以特殊治疗。入院前4 d出现视物成双、行走不稳、双手麻木,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1 d后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双脚麻木、言语不清、吞咽费力。于当地医院行头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颅内未见明显责任病灶。2 d后患者肢体麻木范围较前扩大,双上肢、双下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8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自评量表(CES-D)调查情况分为糖尿病抑郁(DDM)组和糖尿病非抑郁(NDDM)组各79例,采用问卷的形式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前后患者运动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NDDM组患者运动依从性量表评分为(78.4±3.3)分,高于DDM组的(52.7±4.1)分;重度抑郁患者较轻度抑郁患者运动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两组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后运动依从性量表评分较教育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运动依从性的糖尿病患者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医患关系、并发症数量、住院次数、BMI、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有明显影响,且抑郁程度越重运动依从性越差。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分析抑郁症与不明原因胸痛间的关联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四川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收治的不明原因胸痛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5例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评分、抑郁症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五羟色胺(5-HT)及外周血中的CD4+、CD8+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RP、IL-6、5-HT、CD4+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CD8+、抑郁症发生率(31.43%)、轻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抑郁症与不明原因胸痛存在一定相关性,推断可能与CRP、5-HT、IL-6等细胞因子有关,也可能与免疫抑制过程有关,在临床诊治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动脉瘤中异常表达的lncRNA,探讨其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重要功能。方法:检测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组织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lncRNA表达谱和mRNA表达谱,并探寻异常表达的lncRNA所靶向的mRNA。结果:lncRNA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血管比较,血管瘤组织中存在1533种异常表达的lncRNA,其中520种lncRNA表达上调,1013种lncRNA表达下调。274种异常表达的lncRNA分别靶向于188种异常表达的mRNA,共形成了434对lncRNA和mRNA靶向关系。靶mRNA相关的信路分析显示,focal adhesion信号通路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lncRNA基因与靶mRNA互作关系的网络分析显示,lncRNA n345160、XR_171115.1、NR_027671.2和ENSG00000261903.1在动脉瘤发生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lncRNA可能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lncRNA与编码蛋白的mRNA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或许能为临床探索预防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模型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抗抑郁药物使用后改变。方法:将成年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干预组,每组10只,雌雄对半;正常组正常养殖,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结合孤养方式制备抑郁模型大鼠4周。药物干预组采用模型组造模过程4周后给予药物(氟西汀)给入,自实验开始之后每周观察大鼠体重、糖水消耗、旷场实验指标的变化,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大鼠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糖水消耗减少、旷场试验各项指标较正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减少,药物干预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在抑郁症发生与治疗中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01—2018-12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终止妊娠的9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妊娠前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降压、解痉等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2组分娩孕周、妊娠延长时间、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短期应用低分子肝素,不能延长妊娠时间,不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