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研究其诊断模型。方法 收集20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营养状况下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通过使用LASSO回归、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诊断预测列线图模型。同时比较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排序工具(RFH-NPT)、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和诊断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验证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 GLIM标准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0.99%;多因素分析发现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与年龄、体质指数(BMI)、白蛋白、握力、肌少症指数(SI)等因素相关(P<0.05);联合预测指标、RFH-NPT和SGA分别筛查出53.5%、59.4%和46.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与RFH-NPT、SGA相比,联合预测指标与GLIM标准具有更高的相关性(r=0.806,P<0.001),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965)。验证结果显示联合指标诊断模型预测价值较好。结论 肝硬化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结合年龄、BMI、白蛋白、握力、SI可诊断肝硬化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病筛查的价值并构建疾病归属预测模型。方法对613例疑似结核病例进行IGRA并构建检验库,与临床诊疗库比对分析。结果 NIFN-γ≥8.5及TIFN-γ-NIFN-γ≥14,96.2%患者为活动期结核,3.8%患者抗布氏杆菌治疗敏感;NIFN-γ<8.5及TIFN-γ-NIFN-γ≥400,73.9%患者为活动期结核,26.1%患者为陈旧性结核;NIFN-γ<8.5及14≤TIFN-γ-NIFN-γ<400,53.6%患者为活动期结核,36.4%患者为潜伏期结核,9.3%患者为陈旧性结核,0.7%患者抗布氏杆菌治疗敏感;TIFN-γ-NIFN-γ<14,2.8%患者抗结核治疗敏感。结论 IGRA在结核病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数据库病例的增加预测模型会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7,(3):370-374
目的利用决策树模型挖掘常见的临床检验资料信息,建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模型。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HBV感染相关性疾病51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344例,肝硬化组174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常见的21项临床检验指标。通过无放回分层抽样方法在这两组样本中分别抽取3/4共同构成388例的训练样本,分别抽取1/4共同构成130例的测试样本,利用决策树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和C4.5(Successor of ID3)两种算法构建模型,采用预测正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决策树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决策树的根节点样本数均为388,即全部训练样本,分枝包含最小样本数为15,决策树挖掘深度为5。最后进入C4.5模型的仅有白蛋白这一变量,叶节点个数为2;进入CART模型的有9个变量,分别是年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甲胎蛋白、Ⅲ型前胶原氨端肽、间接胆红素、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叶节点个数为11。CART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86.15%,高于C4.5模型的83.85%;两者的AUC分别为0.851(95%CI:0.772~0.931)和0.822(95%CI:0.739~0.906)。结论利用决策树模型充分挖掘常规临床检验资料,所构建的无创诊断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且CART模型优于C4.5模型,结果直观明了,解读性强,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FibroScan和其他指标评判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142例肝硬化患者接受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 4 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 4)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GP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各指标评判EV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无EV组49例,有EV组93例(G1 28例,G2 30例,G3 35例);EV组LSM、APRI、FIB-4和GPR分别为(25.8±1.6)kPa、(1.5±0.1)、(5.3±0.3)和(0.9±0.1),均显著大于无EV组【分别为(15.2±1.5)kPa、(0.7±0.1)、(2.9±0.3)和(0.4±0.1),P<0.05】;严重EV组LSM、APRI、FIB-4和GPR也显著大于无EV或轻度EV组;LSM、APRI、FIB-4和GPR判断EV≥G2的截断点分别为19.20 kPa、1.9、4.9和0.5,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7%和96.7%、60.0%和89.80%、61.5%和91.80%,和60.0%和85.70%。结论 应用FibroScan、APRI、FIB-4和GPR等无创性指标可以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存在,对不能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可作为一种替代方法而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规律,构建出血瘀证血清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及辩证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等匹配的原则募集180例研究对象,包括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血瘀证患者、壮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壮族健康者及汉族健康者各3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蛋白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识别差异蛋白,进而建立并验证血清诊断模型,并最终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50 000 Da范围内组间共检出13个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峰(P<0.05)。对其中的6个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中有2个为高表达,4个为低表达。所建立的壮族LIDP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75%。经113例独立血清样本盲法验证,该模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5.79%,阳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由13个差异表达蛋白构成的诊断模型可区分壮族LIDP血瘀证与LIDP其他中医证型及健康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PET/CT的不同方法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效能。方法收集161接受PET/CT检查的SPN患者,比较良恶性SPN患者间临床表现、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及SUV max值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SPN的数学诊断模型,比较诊断模型、PET/CT及HRCT的诊断效能。结果161例SPN中,经病理诊断恶性131例,良性30例。PET/CT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8.47%(129/131)、76.67%(23/30)及94.41%(152/161),HRCT分别为59.54%(78/131)、83.33%(25/30)及63.98%(103/161)。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将SUV max、年龄、钙化及气管血管集束纳入回归方程并建立模型,模型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2.44%(108/131)、86.67%(26/30)及83.23%(134/161)。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PET/CT及HRCT诊断恶性SPN的AUC分别为0.909、0.876及0.714,PET/CT及模型的AUC均高于HRCT(P均<0.001),模型与PET/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结论基于PET/CT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PET/CT定性诊断SPN的效能优于HRCT,且特异度高于PET/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纳入血浆脂蛋白(a)[Lp(a)]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改良诊断模型,并将其诊断性能与荷兰脂质诊所网络(DLCN)标准、中国人群FH简化诊断标准(CSCFH)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受试者10320例用于FH改良诊断模型的建立(7740例为建模人群,2580例为外部验证人群),在DLCN标准的基础上得到改良诊断模型。结果:FH改良诊断模型的诊断项目包括未经治疗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Lp(a)、早发冠心病、肌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或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并给以上指标确定分值,将总分≥6分时可诊断为临床FH。改良诊断模型与DLCN标准一致性良好,在建模人群中κ=0.766,在外部验证人群中κ=0.721(P均<0.001),与CSCFH的一致性一般(κ=0.495)。结论:纳入Lp(a)的新型改良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中国人群的FH诊断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乳腺癌针吸细胞形态定量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并验证其在辅助FNA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利用MPIAS-2000系统对60例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形态定量测定,对获得的29项形态参数进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分析,并用盲法对其鉴别诊断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网络模型经过14次训练后即可达到误差要求,诊断模型对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100%,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ANN分析所建立的诊断模型,对乳腺癌及良性病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辅助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神经母细胞瘤特异血清蛋白标记物,构建初步诊断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7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标本,30例其它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血清标本以及健康儿童血清标本10例;用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分类器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构建3个模型并筛选出10个蛋白标记物,能够成功区分神经母细胞瘤和健康儿童蛋白质谱的差异,表达模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区分神经母细胞瘤术前和术后蛋白质潜差异表达模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区分神经母细胞瘤与其它小儿恶性实体肿瘤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100%.结论 用SELDI-TOF-MS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初步建立的模型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另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