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耐力训练与运动中糖和脂肪的利用平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毅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29-2929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模型明确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进展中糖代谢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8只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饮食(control diet, CD)组和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每组24只,均在喂养后第8、12、16和20周处死6只小鼠。监测各组小鼠体重、肝重和血清指标的变化;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明确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并进行NAFLD活动度评分(NAFLD activity score, NAS),以明确NAFL向NASH进展的时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糖代谢酶蛋白水平变化并与NAS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糖代谢酶蛋白水平与NAFLD进展的关系。结果:相比CD组,HFD组小鼠在喂养4周后体重开始增加,肝重在16周时明显增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在12周后开始上升,总胆固醇在16周后开始升高(均P&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以及藿香正气散的干预对葡萄糖代谢糖异生途径的影响,揭示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葡萄糖代谢糖异生途径的影响的相关机制,从代谢组学层面揭示脾胃参与调控能量代谢以及藿香正气散燥湿和胃的科学内涵。方法:参照前期较成熟的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自然造模与综合造模相结合,模拟湿病产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检测湿阻中焦证模型及藿香正气散干预后的大鼠肝脏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湿阻中焦证模型丙酮酸含量降低,丙酮酸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肝脏葡萄糖含量均增加;藿香正气散能增强葡萄糖代谢糖异生作用。结论:造模前后,肝脏葡萄糖含量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湿阻中焦证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而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不足。同时这可能是湿阻中焦证身倦乏力、食少纳差的病理基础之一;藿香正气散对湿阻中焦证模型的糖异生有增强作用,且对葡萄糖的分解、转化有一定的作用,这可能是藿香正气散治疗湿病,缓解其身倦乏力、食少纳差等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抑制糖元分解和糖异生而降低血糖,临床上主要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部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也可用于细胞内缺钾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和治疗方案的逐步成熟,胰岛素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发生也相应增多。轻微的不良反应能引起患者的局部不适,而严重者甚至导致意识障碍或死亡。因此.减少胰岛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现就近年来在临床上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p38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大量研究显示p38在能量代谢中具有广泛的作用.p38参与脂肪组织、骨骼肌、胰岛细胞和肝脏等组织、器官的能量代谢,这些组织、器官都是控制能量代谢的主要组织与器官.在白色脂肪组织,p38对脂肪细胞分化和葡萄糖摄取的重要作用是一致公认的,尽管p38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至今尚未定论;在棕色脂肪组织,p38对解偶联蛋白-1基因转录起促进作用.在骨骼肌,虽然p38对葡萄糖摄取的作用仍有争议,但p38对骨骼肌细胞分化和骨骼肌线粒体生成的重要作用是非常肯定的.在胰岛细胞,p38似乎与细胞凋亡有关;p38还可能控制胰岛素原基因转录,但对胰岛素分泌无明显作用.在肝脏,p38在肝脏的糖、脂代谢中起核心作用,一方面,p38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合成,增加肝脏糖异生,使血糖升高;另一方面,p38通过抑制肝脏脂肪合成、促进脂肪酸在肝脏的氧化代谢,从而抑制脂肪在肝脏的贮存;另外,p38还通过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和胆汁代谢对胆固醇代谢起关键作用.p38不仅参与心肌细胞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也通过影响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长角豆胶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半乳甘露聚糖是植物的储备性多糖,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种子的胚乳中,具有较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可作为增稠剂、凝胶剂、稳定剂和凝聚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许多工业领域[1]。  相似文献   
7.
新近发现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辅激活物(TORC2)是启动糖异生的关键调控因子。空腹状态下,胰升糖素使TORC2去磷酸化,进入核内与CREB结合启动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转录。TORC2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决定糖异生基因启动的关键环节。因此,抑制TORC2的脱磷酸或进入核内,可以减少肝糖生成,从而有望使2型糖尿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482号密码子甘氨酸-丝氨酸突变(Gly482Ser)多态性对糖异生关键基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转录的影响.方法 (1)应用寡核苷酸诱导的定点突变和PCR技术构建PGC-1α 1444位点基因多态性表达质粒,并用普通PCR和酶切方法构建连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人PEPCK启动子报告质粒PGL3-hPCK-luc.分别将PGC-1α基因482号密码子为甘氨酸的野生型表达质粒pcDNA3.1-PGC-1α(G)或482号密码子为丝氨酸的突变型表达质粒pcDNA3.1-PGC-1α(S),与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质粒pcDNA3.0-HNF4α共转染进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及人正常肝细胞株.(2)转染48 h后检测细胞株内PGC-1α及PEPCK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进一步按不同组合联合转染PGL3-hPCK-luc及内参质粒PRL-SV40,培养48 h后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成功构建PGC-1α 1444位点突变质粒及PGL3-hPCK-luc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瞬时转染进HepG2细胞中,PGC-1α(G)与PGC-1α(S)质粒转染组PGC-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但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转染PGC-1α和HNF4α组的PEPC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单转染PGC-1α明显增高(分别为10.40±0.70、4.50±0.50和0.86±0.18、0.99±0.09,均P<0.05);转染PGC-1α(G)+HNF4α组较PGC-1α(S)+HNF4α组PEPC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高1.83倍和1.4倍(分别为10.40±0.70、5.35±0.23和4.50±0.50、3.00±0.40,均P<0.05).转染PGC-1α+HNF4α组可显著促进PEPCK启动子活性(与单转染PGL3-hPCK-luc组比较)(分别为28.0±5.0和2.4±0.4,F=23.41,P<0.05);在HepG2中联合转染HNF4α时,PGC-1α(G)组较PGC-1α(S)可使PEPCK启动子相对活性增高2倍(分别为83±10和41±5,F=23.41,P<0.001);在L02细胞中联合转染HNF4α时,PGC-1α(G)组较PGC-1α(S)可使PEPCK启动子相对活性增高2.25倍(分别为28.0±5.0和12.6±1.5,F=60.75,P<0.001).结论PGC-1α可辅助激活HNF4α对PEPCK转录的促进作用,而PGC-1α基因Gly482 较Ser482对HNF4α的蛋白辅助激活作用更强,这可能为基因多态性引起蛋白表达后不同构型影响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Exendin-4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sirt6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肝脏糖异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根据干预措施分为正常对照组、Exendin-4(100nmol/L)处理组、游离脂肪酸对待组、游离脂肪酸+Exendin-4处理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6表达的变化。以stealth siRNA干扰Hep G2细胞中sirt6的表达后给予相同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6表达蛋白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sirt6及糖异生相关基因G6Pase和PEPCK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游离脂肪酸可显著降低肝细胞内sirt6蛋白的表达,而经Exendin-4处理后,sirt6表达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游离脂肪酸可诱导肝细胞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升高,经过Exendin-4处理后,可相应降低上述基因的表达。当下调sirt6表达后,则抑制了由Exendin-4对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肝细胞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调节作用。结论游离脂肪酸可降低肝细胞sirt6的表达,Exendin-4可改善由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sirt6表达的下降及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升高;Exendin-4可能是通过对sirt6的调节从而在肝脏糖异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损伤保护潜在机制及肝组织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周高糖高脂饮食后,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0.035 g·kg^-1)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灌胃黄芪甲苷0.02,0.04,0.08 g·kg^-1·d^-1,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0.2 g·kg^-1·d^-1;给药8周后,于末次灌胃24 h禁食不禁水后处死,测血清肝生化指标,肝脏指数等;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马松(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反应观察细胞内糖原等变化;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中PI3K/Akt/FoxO1信号蛋白及PEPCK,G6Pas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大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1),PI3K/Akt/Fox O1信号减弱(P<0.01),PEPCK,G6Pa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C,TG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P<0.01),肝组织Fox O1,PEPCK及G6Pase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ox O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Fox O1信号通路抑制高脂高糖加小剂量STZ诱导T2DM肝糖异生,从而起到延缓T2DM大鼠肝脏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