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90篇
  免费   10074篇
  国内免费   6607篇
耳鼻咽喉   1272篇
儿科学   1638篇
妇产科学   2087篇
基础医学   4803篇
口腔科学   2832篇
临床医学   27857篇
内科学   12957篇
皮肤病学   1727篇
神经病学   1504篇
特种医学   48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4篇
外科学   8923篇
综合类   49599篇
预防医学   13364篇
眼科学   876篇
药学   30511篇
  336篇
中国医学   15151篇
肿瘤学   21148篇
  2024年   993篇
  2023年   3835篇
  2022年   3412篇
  2021年   4457篇
  2020年   4214篇
  2019年   4652篇
  2018年   2414篇
  2017年   4258篇
  2016年   4974篇
  2015年   5583篇
  2014年   8997篇
  2013年   8821篇
  2012年   11460篇
  2011年   12560篇
  2010年   11977篇
  2009年   12265篇
  2008年   13038篇
  2007年   11622篇
  2006年   11016篇
  2005年   10891篇
  2004年   8644篇
  2003年   7604篇
  2002年   6207篇
  2001年   5638篇
  2000年   4058篇
  1999年   3248篇
  1998年   2540篇
  1997年   2294篇
  1996年   2014篇
  1995年   1766篇
  1994年   1543篇
  1993年   787篇
  1992年   958篇
  1991年   834篇
  1990年   817篇
  1989年   623篇
  1988年   233篇
  1987年   196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肺癌化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臂港组(植入手臂式静脉输液港)30例和胸壁港组(植入胸壁式静脉输液港)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和渗液)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4 h、10 h、第2天和1周)穿刺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包括躯体、情感和认知3个维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4个维度)。结果 手臂港组和胸壁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6%和1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臂港组患者术后4 h、10 h、第2天和1周的穿刺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胸壁港组(P<0.05或P<0.001);手臂港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胸壁港组(均P<0.001);手臂港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胸壁港组(均P<0.001)。结论 在肺癌化疗患者中,植入式手臂输液港较植入式胸壁输液港应用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癌因性疲乏程度更低,生活质量更高,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顺铂结合针灸疗法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48例,给予常规顺铂疗法的晚期肺癌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给予顺铂结合针灸疗法的晚期肺癌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血清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1),CD8+、血清CSF、TNF-α与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顺铂结合针灸疗法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中,可改善其免疫功能,有效降低其血清CSF、TNF-α与IL-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期诊断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微无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创伤小、便捷等优点,在控制胰腺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的主要微无创治疗技术有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以及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等。本文就微无创治疗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1.著作权法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版权转让协议,自动承认论文专有使用权归《临床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所有,对本刊以但不限于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等方式出版该文无异议。已发表的论文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不可再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该文的任何部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已出版的论文以单行本、抽印本等形式出版。但论文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续的作品中引用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翻译、或将其汇编在论文作者主编的非期刊类文集中。  相似文献   
5.
6.
7.
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方案注册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相关研究设计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www.chictr.org.cn)以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clinicaltrials.gov),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等为检索词,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相关临床研究方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研究注册时间、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申办单位、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相关研究方案49个,研究负责单位以湖北、北京、浙江等地医院或高等院校为主。研究具体实施单位属地集中在湖北、广东、浙江、河南等地医院。研究设计以干预性试验研究为主(共40个),其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30个,非随机对照试验7个,单臂研究2个,连续入组1个;观察性研究6个;卫生服务研究2个;预防性研究1个。总样本量30562例,单个研究样本量最大20000例,最小30例。49个方案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人群(3个)、隔离观察人群(1个)、疑似病例(10个)、确诊病例(31个)、康复期病例(4个)。31个拟纳入确诊病例的研究方案中,有16个研究未明确病情分级,3个研究明确排除危重症,4个研究纳入普通型,2个研究纳入轻型、普通型或重型,1个研究纳入轻型和普通型,1个研究纳入普通型或重型,3个研究纳入重型,1个研究纳入重症或危重症。评价的干预措施包括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藿香正气滴丸/口服液、八宝丹、固表解毒灵、金蒿解热颗粒、复方鱼腥草合剂、金叶败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汤药、太极拳疗法。主要疗效指标以退热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重症转化率、胸部CT影像为主。结果表明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响应快速,当前注册方案涵盖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但存在人群定义不清,研究目标不明确,干预方案需要细化,疗效评价指标需要优化等问题;另外,需要考虑疫情救治的实际困难和工作负担,在符合医学伦理条件下,优化流程,提高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9.
<正>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既往大量研究均表明,糖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8作为一种最近发现的激素,它与脂质代谢,2型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也表明,血清ANGPTL8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呈正相关~([1-2])。并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进一步深入研究证明循环ANGPTL8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未来发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ANGPTL8有望成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清ANGPTL8含量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急救中心转运方案,为急性传染病蔓延扩散时快速应对提供参考。方法:成立新冠病毒肺炎转运指挥部评估疫情形势,制定转运方案,分设调度接警组、急救转运组、物资保障组、信息流转组四个组,组建确诊和高度疑似患者、医疗机构内部双向转诊、疫区来源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及普通120接警的发热患者五支转运队伍。结果:自2020年1月24日至2月25日疫情防控期动用医生16人,护士15人,司机76人,其中急救中心司机33人,公交志愿者司机43人,动用救护车37辆,负压救护车2辆。在圆满完成转运任务的同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转运对象"零交叉感染"的"双零"目标。结论:该方案可作为今后传染病疫情扩散转运提供借鉴,但仍有不足之处需不断探索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