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1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16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3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分别取免疫后第4、6、8、10、12、14、16、18、20天EAE大鼠脑和脊髓制成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ICAM-1半定量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后第8天ICAM-1表达即出现明显上调,早于临床症状的发生;随免疫后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逐渐增高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与EAE大鼠病情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3)。结论ICAM-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EAE发病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缺血心肌中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检测心肌梗塞后24h,2W,2W,3W,4W缺血心肌中内皮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1)心肌梗塞1周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后下降到1周时水平,(2)心肌梗塞24h后,VEGFmRNA表达开始增加,1周后达高峰,2周后开始逐渐下降,4周后几乎无表达;VEGF蛋白质的表达从1周后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降低到1周时水平。结论:心肌梗塞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增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与VEGF表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时问运动、力竭运动和力竭后恢复过程中多种心血管调节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血管调控的综合效应.方法:选取雄性大鼠70只,训练8周后随机分成安静组、运动1h组、运动2h组、运动3h组、力竭组、力竭恢复2h组、力竭恢复12h组.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ANP)、前列环素(PGI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组织胺(HA)4种舒血管因子和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血栓烷B2(TxB2)、去甲肾上腺素(NE)4种缩血管因子含量.结果:运动1h,HA、NE显著高于安静时(P<0.01).而ET则显著下降(P<0.01);运动2h,NE、PGI2、CGRP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P<0.01);运动3h时,ANP、PGI2、ET、TXB2、NE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P<0.01);力竭时,舒血管因子降至运动时较低水平.且HA显著低于安静时(P<0.05),而ET、TxB2、AngⅡ均上升至最高水平,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P<0.01);恢复2h,CGRP、HA显著高于力竭时(P<0.01);恢复12h,除CGRP、PGI2显著高于安静时(P<0.05)外,其余心血管因子水平与安静时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在运动的不同时期,不同心血管调节因子变化不同,导致其综合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4.
肾阳虚大鼠垂体-靶腺轴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肾阳虚大鼠垂体-靶腺轴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肾阳虚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后肢肌肉注射,连续29 d.分别于第15,23,30天取大鼠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垂体-靶腺轴激素(TSH,T3,T4,FSH,LH,T,ACTH,CORT)的含量,同时取垂体和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睾丸)称取重量.结果 肾阳虚模型组第15,23,30天垂体-靶腺轴激素水平不断下降,且垂体和靶腺激素下降程度一致;肾阳虚模型组在第15~30天出现垂体-靶腺轴激素水平的降低,垂体、靶腺重量减轻;与模型组15天比较,模型组中期(23天)垂体-肾上腺轴与垂体-性腺轴的波动幅度较垂体-甲状腺轴明显.结论 肾阳虚时,存在垂体-靶腺三轴功能的同时低下,相对于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和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给药系统     
近年来,伴随着药物治疗的快速发展.以药理活性非常强的药物为代表,开发出许多用药时必须给予足够关注的药物,“用药最适化”这一概念逐渐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主要是为了实现用药时的最佳形式。尽可能地根据选择或者需要控制药物的浓度.时间模式。输送到药物的作用表达部位。实现治疗用药的安全性。但是,历来的方法却很难实现这一点,通过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调控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以获得最好治疗效果为中心的药物使用方法和药剂正在开发之中。这就是给药系统,使用可以表达自身概念的语言来命名。虽然都是以各种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作为调控对象,但是还分为①controlled release(调控释放给药);②开发新的给药途径、克服药物吸收障碍;③靶向给药(targeting)等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测定510例正常新生儿生后1~10天血清胆红素(SB),并对SB与围产因素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B峰值平均为184±70μmol/L,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高峰出现在生后第4~5天,其中峰值≥205μmol/L和≥256μmol/L者分别为51.6%和21.9%,显著高于国外新生儿标准;母乳喂养、催产素促产和男性与SB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母妊高征、分娩方式等无显著相关。本文提供了正常新生儿SB动态变化值,为制定临床早期干预指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确判断多发伤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是目前危重病医学领域创伤诊治方面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亦是进一步降低多发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炎症指标前白蛋白(prealbumin,PA)、铜蓝蛋白(cemloplasmin,CE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胰岛素(Insulin,INS)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等10项指标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在多发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引起左心室肥厚。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2月经长期随访的40例PDA患儿手术前后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动态观察其术后各个时期各导联电压幅度的变化及术后心律失常、ST_T改变,以评价心电图在监测PDA手术疗效的临床价值。临床资料40例中单纯PDA28例,合并VSD12例。年龄1~15岁;男24例,女16例。术前均经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证实诊断。按PDA直径将患儿分为2组:直径≤0.5cm25例,直径>0.5cm15例。使用北京福田FX_4010十二道自动分析心电图机,于术前及术后1周、1…  相似文献   
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疾病监测是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发展趋势和评价防治对策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和监测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NCD监测模式的调研.本次调研共访谈、座谈及问卷调查了卫生管理人员20人,慢病防治专家16人,慢病防治业务人员127人.  相似文献   
10.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高压氧对重型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和CT的关系;原发性脑创伤后人脑皮层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外源性镁离子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