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62篇
  免费   2651篇
  国内免费   1443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170篇
妇产科学   124篇
基础医学   1115篇
口腔科学   204篇
临床医学   6342篇
内科学   4857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323篇
特种医学   16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696篇
综合类   11863篇
预防医学   3171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9127篇
  72篇
中国医学   3415篇
肿瘤学   709篇
  2024年   327篇
  2023年   1171篇
  2022年   943篇
  2021年   1172篇
  2020年   1127篇
  2019年   1105篇
  2018年   561篇
  2017年   992篇
  2016年   1044篇
  2015年   1221篇
  2014年   2035篇
  2013年   2022篇
  2012年   2643篇
  2011年   2858篇
  2010年   2465篇
  2009年   2499篇
  2008年   2755篇
  2007年   2465篇
  2006年   2305篇
  2005年   2319篇
  2004年   1853篇
  2003年   1582篇
  2002年   1399篇
  2001年   1329篇
  2000年   1140篇
  1999年   990篇
  1998年   808篇
  1997年   641篇
  1996年   475篇
  1995年   409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对孕产妇妊娠晚期及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经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124例孕产妇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均进行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不同分为两组。非压力性尿失禁组73例,压力性尿失禁组51例,分别于孕周34周、36周、38周以及产后6周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观察并评价不同孕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并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水平差异。结果于孕34周、36周、38周以及产后6周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分别为12. 90%、23. 39%、43. 55%及5. 6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压力性尿失禁组女性膀胱颈移动度的测量值在孕周为34周、36周、38周以及产后6周分别为(3. 78±1. 34) mm、(4. 62±1. 24) mm、(6. 96±1. 22) mm及(2. 23±1. 92) mm明显大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女性在孕34周、36周、38周以及产后6周的膀胱颈移动度的测量值(2. 42±1. 33) mm、(3. 83±1. 12) mm、(6. 02±1. 76) mm及(1. 28±0. 5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孕产妇妊娠晚期及产后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水平与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的表达相关,随着孕周的增加,膀胱颈移动度逐渐增大,且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也增高,膀胱颈移动度的变化水平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用一般资料、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139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89.51±8.53)分,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婚姻状况、工作状态、服药种类、出院指导质量为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有待提高,患者感知的个人状态得分不理想;护士应鼓励患者配合进行早期康复,强化出院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康复信息,满足患者及其家属需求,提高出院准备度。  相似文献   
4.
背景 恶性肿瘤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极易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或放弃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病种、分散地域的研究,仍缺乏对于全国范围与多病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变化及结构构成的考量。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水平以及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和结构变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深化新医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样本跨度为2013-2017年。统计“30种疾病人均住院费用”中的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以及膀胱恶性肿瘤的数据,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2019年4-8月,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我国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情况〔结构变动值(VSV)、结构变动度(DSV)、结构变动贡献率〕。结果 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胃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始终最高,且肺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上升幅度最大。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占比中,药费占比最高且总体逐年下降。从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实际变化来看,药费在2013-2014年有所上升,2014-2017年逐年下降;检查费在2013-2014年下降,2014-2017年缓慢上升;手术费与手术材料费在2013-2017年逐年上升。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VSV最大;4种恶性肿瘤药费、检查费的VSV均呈负向变化,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的VSV均呈正向变化,治疗费的VSV增减均不明显。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的DSV从大到小依次为肺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膀胱恶性肿瘤。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治疗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小;除药费外,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手术材料费和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食管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手术费、检查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膀胱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检查费、手术材料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结论 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虽然较为理想,但药费、治疗费仍是住院费用结构的重点调整对象;同时为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应当加强控制手术材料费与检查费;而胃恶性肿瘤与肺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严重,若要缓解应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与住院费用管控。  相似文献   
5.
6.
7.
李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386-1387
目的研究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离散度(QTd)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濮阳惠民医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保留的98例(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随访1 a,63例未发生MACE,35例发生MACE。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QTd、校正心率后QT离散度(QTcd),分析QTd、QTcd与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QTd、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MACE者QTd、QTcd高于未发生MACE者、健康体检者(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QTd、QTcd与MACE发生率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呈现异常状态,且与MACE发生率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评估MACE发生风险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20年第2期刊出文章30余篇,开篇回顾了第66届英国小儿外科医师协会大会的情况,接着刊登了胸外科、结直肠、泌尿外科及创伤等相关疾病的研究文章,对临床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此进行归纳、总结。一、胸外科疾病胸腔镜下主动脉固定术是治疗气管支气管软化症(tracheobronchomalacia,TBM)的术式之一,英国伦敦大奥蒙德街医院回顾分析了21例胸腔镜下主动脉固定术治疗TBM患儿的临床资料,17例为中、远端气管软化,4例为支气管软化。14%的TBM患儿需要再次干预,其中29%接受了气管切开术。平均随访1年,17例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51例进行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温度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18~22℃,20例)和B组(23~28℃,3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均比A组降低(P<0.05),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减少(P<0.05)。结论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的不同温度,中低温(23~28℃)显示出更少体外循环机工作时间和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主、被动最大张口度(AMMO、PMMO)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8只健康雄性绵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只。实验组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其中左侧翼外肌被切断以阻断其功能;对照组绵羊未进行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2、24周对所有绵羊体重、AMMO、PMMO、颞下颌关节形态学特点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实验组只有右侧保留翼外肌功能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术后12、24周,实验组绵羊AMMO、PMMO、极限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验组绵羊AMMO和PMMO与骨融合区宽度、长度、面积及钙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 < 0.05),其中骨融合区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术后12、24周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95)。结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中阻断翼外肌功能可阻止骨强直的发生;对于早期髁突矢状骨折,可通过牙合垫或牙合板进行张口训练,进而阻断翼外肌功能。当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强直时,骨融合区面积越大,张口受限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